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微博;微信;信息推送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網絡調研法,通過瀏覽各高校圖書館微博和微信,查看其發(fā)布的相關數據,對其信息推送能力進行調研,探究微博與微信在圖書館公眾形象建立方面起到的作用,提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應對策略,為高校圖書館強化閱讀推廣能力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8-0061-03
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隨著微博和微信等應用軟件的普及,不少高校圖書館也紛紛開通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開展讀者服務。因為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注冊門檻低、操作簡單,所以龐大的微博和微信用戶群使網絡推廣越來越被人們看好。但這其中也存在諸多問題:有些用戶注冊的是圖書館機構但并沒有發(fā)表圖書館相關信息,有的僅僅注冊個名字就不再發(fā)信息,有的甚至連頭像都沒有,讓人真假難辨。筆者此次調研對象為針對圖書館認證微博和微信。
微信公眾平臺認證條件之一就是需要有新浪微博或者騰訊微博的認證微博賬號。筆者于2013年9月17日,以“圖書館”為關鍵字對微信公眾賬號進行檢索,剔除沒有認證和非高校圖書館機構的用戶,共檢索到五家經過微博和微信雙重認證的高校圖書館,并針對其微博、微信發(fā)布信息具體情況進行研究。
1調查情況及分析
1.1五家圖書館認證微博、微信服務的基本情況
1.1.2開通微博、微信服務平臺的時間。我國圖書館最早注冊微博的是重慶大學圖書館,并于2009年11月11日發(fā)布了第一條博文[6]。這五家圖書館中開通微博最早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圖書館,比最早開通微博的重慶大學圖書館落后了一年多。2011年是高校圖書館開通微博的高峰期[7],有四家圖書館開通微博,2013年開通的有1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圖書館是我國第一家開通認證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2012年開通認證微信的有兩家,2013年有3家(截至2013年9月17日)。被調研的5家圖書館開微博時間都不算早,但是當微信公眾平臺來臨的時候,它們積極探索如何使用這一新型即時通訊服務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
1.1.3信息發(fā)布的數量和頻率不同。和微博相比,各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每個月發(fā)送的微信數量差別不大,都在5條左右。5家圖書館中有4家發(fā)微博的頻率都不同程度地高于發(fā)微信的頻率,追其原因:每天微博發(fā)送沒有次數限制,而微信公眾平臺有每天只能群發(fā)一條的限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圖書館微信發(fā)送頻率是微博的10倍,但是其微博“二外圖書館”沒有正常運行。
1.1.4圖書館主頁給予推薦。圖書館主頁是圖書館網站的門面,也是圖書館用戶訪問網站資源的窗口,用戶訪問量大。筆者查看的5個樣本圖書館中,有3個在圖書館主頁顯著位置提供了該圖書館微博或微信公眾平臺的二維碼。只要用戶用智能手機掃描一下二維碼,便可輕松加入該圖書館微博或微信公眾平臺。主頁推薦將顯著提升讀者的關注率。
劉靜:高校圖書館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信息推送研究*劉靜:高校圖書館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信息推送研究*1.1.5微博、微信相互提及,互相推薦。因微信公眾平臺認證需提供微博認證,這五家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都顯示微博認證資料,并可直接鏈接到微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在其微信公眾平臺功能欄專門注明:如有問題咨詢請反映至新浪微博:http://m.weibo.cn/u/1656507732。可見其運營精力的重點在新浪微博。這五家圖書館均在微博里發(fā)博文告訴讀者該館開通官方微信,并給出了二維碼,以方便讀者加入。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將“官方微信”的信息在微博中置頂,便于讀者發(fā)現;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圖書館將官方微信的二維碼直接放在其微博首頁。
1.2五家圖書館微信服務平臺第一次發(fā)布的內容
1.3五家圖書館微博、微信服務平臺內容對比
微博內容與圖書館工作、圖書館事業(yè)、閱讀等相關。微信公眾平臺上發(fā)布的信息85%以上和其微博發(fā)布內容重疊。由于微信公眾平臺有每天群發(fā)一條的限制,因此,微信公眾平臺上發(fā)布的內容相對來講更加簡精。從發(fā)布內容的數量和質量上來看,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更像一個精簡版的微博。
以南京大學圖書館6月份在新浪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的信息為例,該館在新浪官方微博上共發(fā)布16條信息,其中通知公告6條,數據庫講座和推廣9條,微博轉發(fā)互動1條;微信公眾平臺上共發(fā)11條信息,其中通知公告類5條,數據庫講座和推廣6條,內容和新浪微博完全相同。目前來看,南京大學圖書館的新浪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內容差別不大。
2基于信息發(fā)布現狀的研究分析
2.1微信平臺更利于線下活動
高校圖書館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在這里圖書館和用戶關系是對等的、私密的“點對點”的傳播。這跟高校圖書館新浪官方微博有很大不同,新浪微博采用的是“點對面”的傳播形式。圖書館應利用微信公眾平臺 “點對點”的傳播模式,鼓勵用戶主動反饋信息,并及時作出反應。
2.2微博用戶反饋信息私密性較弱
微信的聽眾較微博的聽眾有更高的忠實度。新浪微博中,僵尸粉絲和無關粉絲占到很大的比重,而微信的用戶卻一定是真實的、私密的、有價值的。微信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的是一個可供判斷的平臺:好的留下,不好的剔除。這是由用戶自己決定的。閱讀推廣源于用戶的需要,如果信息發(fā)布過于頻繁或者內容不夠專精,會給用戶造成反感,甚至被用戶取消關注。因微博反饋信息私密性較弱,用戶可以轉發(fā)或評論圖書館的消息,卻很少主動向圖書館反饋相關信息。
2.3微信信息推送即時性強
在微信上,用戶只要選擇關注該高校圖書館,并且打開接收消息,微信公眾平臺上的信息就會出現在用戶眼前。這跟微博不同,即便用戶在微博中關注了該圖書館,如果沒有在對應的時間更新消息,則有可能錯過這條消息。在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微信都很“精致”,目的是減少對用戶的騷擾;在內容的選擇上,多數是有價值的信息,比如:重大節(jié)日的新書閱讀活動信息,某專業(yè)特有的到書消息等。endprint
3從微博、微信相關信息發(fā)布得到的啟示
3.1微博微信正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
作為一個成長最快的軟件,微信正改變著人們的通訊習慣和社交習慣。之所以能帶來這種改變,是因為微信抓住了人們快節(jié)奏網絡時代的生活特點。高校圖書館在網絡推廣的過程中,能夠為平臺創(chuàng)造大量優(yōu)質內容,但受平臺服務規(guī)則的局限,信息推送次數較少,規(guī)則有待細化。
3.2微信更方便圖書館線下閱讀推廣活動
圖書館官方微信要讓用戶找到你,而不是你主動地把閱讀推廣給用戶。理由很簡單,微信公眾號更適合線下,更適合實體行業(yè)。圖書館官方微信和微博并不構成直接競爭,因為用戶群完全不同,屬于差異化。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戰(zhàn)略目標,應該是以更加專精的用戶群、更加低廉的成本、更加健康的內容取代傳統(tǒng)圖書館閱讀推廣。
3.3了解和掌握網絡公眾服務平臺的本質
從信息發(fā)送量和信息發(fā)送范圍來看,無疑是微博這份“報紙”更大。微信平臺存在的意義是讓用戶在看附近人信息的同時,也看到附近圖書館的信息,從而獲得最新的資訊。微信用戶更想看到的是本地服務類信息(實體),不存在一個人訂閱大量公眾號的情況。如果圖書館的信息過于頻繁,或者內容不夠專精,那么,圖書館官方微信會被用戶毫不猶豫地取消關注。
參考文獻:
[1]二外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bisulibrary.
[2]昆明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t.qq.com/kmustlib.
[3]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weibo.com/lixinlib.
[4]南京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njulibrary.
[5]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tsgruc.
[6]鄭滿生.3G時代圖書館的微博應用現狀及發(fā)展建議[J].圖書館,2013(1):119.
[7]唐瓊,袁媛,劉釗.我國高校圖書館微博服務現狀調查研究——以新浪認證用戶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3):99.
(編校:周雪芹)endprint
3從微博、微信相關信息發(fā)布得到的啟示
3.1微博微信正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
作為一個成長最快的軟件,微信正改變著人們的通訊習慣和社交習慣。之所以能帶來這種改變,是因為微信抓住了人們快節(jié)奏網絡時代的生活特點。高校圖書館在網絡推廣的過程中,能夠為平臺創(chuàng)造大量優(yōu)質內容,但受平臺服務規(guī)則的局限,信息推送次數較少,規(guī)則有待細化。
3.2微信更方便圖書館線下閱讀推廣活動
圖書館官方微信要讓用戶找到你,而不是你主動地把閱讀推廣給用戶。理由很簡單,微信公眾號更適合線下,更適合實體行業(yè)。圖書館官方微信和微博并不構成直接競爭,因為用戶群完全不同,屬于差異化。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戰(zhàn)略目標,應該是以更加專精的用戶群、更加低廉的成本、更加健康的內容取代傳統(tǒng)圖書館閱讀推廣。
3.3了解和掌握網絡公眾服務平臺的本質
從信息發(fā)送量和信息發(fā)送范圍來看,無疑是微博這份“報紙”更大。微信平臺存在的意義是讓用戶在看附近人信息的同時,也看到附近圖書館的信息,從而獲得最新的資訊。微信用戶更想看到的是本地服務類信息(實體),不存在一個人訂閱大量公眾號的情況。如果圖書館的信息過于頻繁,或者內容不夠專精,那么,圖書館官方微信會被用戶毫不猶豫地取消關注。
參考文獻:
[1]二外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bisulibrary.
[2]昆明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t.qq.com/kmustlib.
[3]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weibo.com/lixinlib.
[4]南京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njulibrary.
[5]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tsgruc.
[6]鄭滿生.3G時代圖書館的微博應用現狀及發(fā)展建議[J].圖書館,2013(1):119.
[7]唐瓊,袁媛,劉釗.我國高校圖書館微博服務現狀調查研究——以新浪認證用戶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3):99.
(編校:周雪芹)endprint
3從微博、微信相關信息發(fā)布得到的啟示
3.1微博微信正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
作為一個成長最快的軟件,微信正改變著人們的通訊習慣和社交習慣。之所以能帶來這種改變,是因為微信抓住了人們快節(jié)奏網絡時代的生活特點。高校圖書館在網絡推廣的過程中,能夠為平臺創(chuàng)造大量優(yōu)質內容,但受平臺服務規(guī)則的局限,信息推送次數較少,規(guī)則有待細化。
3.2微信更方便圖書館線下閱讀推廣活動
圖書館官方微信要讓用戶找到你,而不是你主動地把閱讀推廣給用戶。理由很簡單,微信公眾號更適合線下,更適合實體行業(yè)。圖書館官方微信和微博并不構成直接競爭,因為用戶群完全不同,屬于差異化。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戰(zhàn)略目標,應該是以更加專精的用戶群、更加低廉的成本、更加健康的內容取代傳統(tǒng)圖書館閱讀推廣。
3.3了解和掌握網絡公眾服務平臺的本質
從信息發(fā)送量和信息發(fā)送范圍來看,無疑是微博這份“報紙”更大。微信平臺存在的意義是讓用戶在看附近人信息的同時,也看到附近圖書館的信息,從而獲得最新的資訊。微信用戶更想看到的是本地服務類信息(實體),不存在一個人訂閱大量公眾號的情況。如果圖書館的信息過于頻繁,或者內容不夠專精,那么,圖書館官方微信會被用戶毫不猶豫地取消關注。
參考文獻:
[1]二外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bisulibrary.
[2]昆明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t.qq.com/kmustlib.
[3]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weibo.com/lixinlib.
[4]南京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njulibrary.
[5]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微博[EB/OL].[2013-9-10].http://e.weibo.com/tsgruc.
[6]鄭滿生.3G時代圖書館的微博應用現狀及發(fā)展建議[J].圖書館,2013(1):119.
[7]唐瓊,袁媛,劉釗.我國高校圖書館微博服務現狀調查研究——以新浪認證用戶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3):99.
(編校:周雪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