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祎
新課程改革已經經歷了數(shù)年,時至今日,“有效”、“以生為本”這兩個關鍵詞出現(xiàn)的最為頻繁,那么,對于高中地理教學如何以生為本,如何在以生為本的基礎上實現(xiàn)有效、高效呢?我們要經常思考:高中地理課堂應該留給學生什么?不能僅僅是干巴巴的數(shù)字、符號、概念。在不斷的經歷課堂教學實踐,不斷的課后反思和堅持不懈的閱讀與學習后,筆者發(fā)現(xiàn),新課程改革理念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要求說的很好:我們的教學不僅僅只是給學生留下知識或者是知識點,其實,對學生來講,比知識更重要的還有“過程與方法”,還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之故,我們的高中地理教學要注重開啟學生的智慧,哺育學生的身心,潤澤學生的人格。本文就“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談幾點看法。
一、博采眾長,構建多元化的高中地理課堂
眾所周知,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綜觀新課程改革之前的課堂教學,課堂往往是空洞的講解,老師常常是無效的說教,教師教的很具體,但是學生掌握了多少不得而知。在當前高校課堂教學理念下,我們要堅持“生本教育”理念,即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以生為本,實施教學。因此,首先就要全方位的開放我們的課堂教學,同時督促和引導學生要從被動接受知識走向在具體的操作中感悟知識。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更是互動獲取知識的平臺,教師只有注重多元化、開放化、人文化,給學生課堂上更多地展示機會,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為此,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幾個為什么,例如,我這節(jié)課這樣設計是否能夠有效銜接學生的思路?我這節(jié)課這樣設計是否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了?這個知識內容,學生能想到什么?除了這樣的設計外,還有沒有能夠將學生的思維與教學相聯(lián)系的設計?學生在課堂實踐過程中能感受到學習地理的快樂么?等等。
二、聯(lián)系實際,構建生活化的高中地理課堂
馬克思主義理論告訴我們:知識源于生活。任何學科知識離開了生活都是枯燥無味的。因此,“生活”也是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本源,生活是教學源源不斷的泉流,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是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所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效果不可缺失了生活背景。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僅僅要引導學生動口、動腦,還必須積極地引導學生動手,在實踐中獲知,體驗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受到限制,課堂才能從預設走向生成。如在教學《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一課時,我們在課堂上可以預設以下問題:為什么我們看到的大多數(shù)的朝霞、晚霞呈桔紅色?為什么我們頭頂上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交通信號燈規(guī)定“紅燈”為停的科學依據(jù)是什么?這些源于生活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瞬間有了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梢哉f,源于生活的問題讓地理課堂教學中的“生本教育”理念更為具體,更為實用。再如,在學習《農業(yè)生產與地理環(huán)境》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掌握影響農業(yè)的區(qū)位因素。我結合我縣——白銀市靖遠縣為全國著名的蔬菜大縣這一實際,讓學生分析我縣能夠成為蔬菜大縣,蔬菜種植能夠成為靖遠縣特色農業(yè)的區(qū)位因素。學生們從如此具體的現(xiàn)實問題入手,很快就能夠得出影響農業(yè)的區(qū)位因素。再如在學習“工業(yè)布局”相關內容時,我們可以提前要求學生對縣城的工業(yè)分布進行調查,然后預設以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我縣城區(qū)西北方向是縣水泥廠,水泥廠的存在對城市大氣產生了嚴重的污染,那么我們改如何解決這一污染源呢?問題創(chuàng)設后,學生們從地理學科的角度進行討論與思考,得出結論:學生們認為主要是縣水泥廠在城區(qū)的布局不合理,因為我縣冬季吹西北季風夏季吹東南風,縣水泥廠正好處在污染源頭,只有將縣水泥廠遷到城市的東北或西南方向才能夠減少因為縣水泥廠造成的對城市的環(huán)境污染。通過這些源于生活的地理問題的探究,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源于生活的道理,更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的價值,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梢哉f,聯(lián)系實際,構建生活化的高中地理課堂是“生本教育”理念最具體的實踐。
三、追本溯源,構建有效性的高中地理課堂
追本溯源,教育的本質是愛,要貫徹和實踐好“生本教育”理念,離不開對學生的愛。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本著為學生著想的原則,站在學生的角度實施教學,進而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yǎng)。為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作為教師,我們要從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入手,關愛學生,體諒學生,以學生的感受和需求為重。例如教師要保持旺盛的授課狀態(tài),一旦開始上課,就應該精神十足;課堂授課過程中講到重點、難點、考點處,一定要動腦筋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掌握這些重點、難點和考點。為了達到課堂的高效和實效,作為教師我們要立足實際,不盲目追求課堂教學的熱熱鬧鬧,不搞諸如多媒體、小組合作討論等等的花架子,把精力主要放在怎么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上來。對待學生要嚴格但不苛刻,盡可能地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要多給后進學生更多的溫暖與關懷。
“生本教育”理念告訴我們,當前學生學習過程中比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只有教師博采眾長,聯(lián)系實際才能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只有教師追本溯源,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和鼓勵,讓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學習潛能,最終學生會在人生的各個“考”場,綻放華麗人生。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生本教育在地理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號:[2012]GSG092】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