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蘭
上學年我擔任八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現(xiàn)結合八年級上、下兩冊教材內容,談談我用《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幾個方法。
一、小問題引動學生及時閱讀
學習了教材《蘇州園林》一課,我就引導學生讀主題叢書中的《觀蓮拙政園》,并給學生提出下次課堂要進行的抽查問題:1.園林這么美,為什么名曰“拙政園”?2.其中“遠香堂”的名稱是由哪句詩得來的?“留聽閣”名稱又是從哪句詩得來的?這樣用問題引領學生在課堂內外閱讀,可以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教的兩個班周二、周三的課堂時間就是讀叢書,閱讀也就日?;?。
學習教材《答謝中書書》這篇文言文,學生對陶弘景知之甚少。不了解作者,他筆下的江南美景就很難走進學生心里。我就相機引導學生閱讀叢書中的相應篇目《陶弘景與陶山的故事》,并提出了以下幾個小問題:1.這篇文章所描寫的景致是哪座山?2.陶弘景最主要的功績是什么?3.陶弘景最喜歡山上的哪一事物?這樣就使學生很好地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輔助作用。
二、結合知識能力點,引領學生深入閱讀
教材有些單元的知識能力點非常集中,教師可以結合主題叢書,引領學生深入閱讀,助推學生掌握知識能力點。
如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背影》《臺階》兩課是描寫父親的典范作品。我引領學生利用雙休日觀察“父親的一天”,并寫成周記。同時我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叢書上的5篇文章:蘇童的《父親》、賈平凹的《父親的半瓶酒》、舒乙的《父子情》、余杰的《父親的自行車》和黃大能的《父親贈我的座右銘》。在學生感受生活和閱讀的基礎上,我上了一堂大課,主題是“再現(xiàn)繽紛歲月中的父愛”。在課堂中,我結合篇目內容,引領學生時而進行選材的交流,時而進行組材手法的探討,學習“點點滴滴匯成愛的溪流”與“一物相隨串起長長父愛”的選材和組材方法,收到了較好效果。
又如,學習教材《記承天寺夜游》一課前,我想最好先讓學生對蘇軾的生平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理解蘇軾當時的心境。因此,我推薦給學生三篇叢書上的文章——《蘇東坡的數(shù)字人生》《一首清冷的月光曲》《人間“鵲橋” 》。讀完后,我結合文章進行提問,從而讓學生了解蘇軾在仕途上起落跌宕的經歷。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走進蘇軾筆下的月色,品味作者的情感,從而能夠全方位地了解蘇軾,也得到了文化的積淀。
三、有布置有檢查,集中提問和展示比賽
為了提高閱讀叢書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在自由閱讀叢書一兩個單元的基礎上,進行內容情節(jié)問答。教師提前要找好提問主持人,規(guī)定好抽號的辦法,設置必答和搶答題。這樣,就可以看看誰讀得多、讀得透。如八年級下冊教材第一單元是寫老師和母親的,叢書相應的兩個單元也是這兩個主題。我讓學生先集中自由閱讀,再利用閱讀課進行內容搶答。學生的閱讀成果得到了認可,給小組和個人加了分數(shù),很有收獲感,閱讀的積極性也更高了,叢書成了他們不離手的讀物。
除了提問,還可以進行朗讀展示比賽、推薦佳作比賽、閱讀手抄報比賽等??傊?,自由閱讀加上及時的活動推動,能夠讓學生的閱讀量隨著課本的進度同步推進,讓課本所學加厚、加寬。
四、兩文并舉,課文與叢書文章相映照
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都是科普文藝作品,圍繞“人與自然”這一話題。我將本單元中的每篇課文都在叢書中找出相應的一篇,課堂上同時閱讀兩文。這樣學下來,感覺就深厚了,效率也提高了。這個單元中的《喂,出來》是日本作家星新一的一篇科幻小說。為了讓學生體會小說的主題和科幻小說的特點,我向學生推薦了叢書中星新一的另一科幻小說《住宅問題》,并讓學生按句式補充:“看到《 》中的 (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我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
,我想 。”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補充交流。最后我們概括了科幻小說的特點:亦真亦幻的情節(jié),入情入理的想象。
最后我作出點評:看到《喂,出來》中那個建筑工人“只顧瞇著眼睛眺望著遠處地平線”,聯(lián)想到那些仍在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獲得舒適的人們,對即將到來的災難渾然不覺。當大自然的報復降臨的時候,他們將會以怎樣的心情和表情面對呢?看到《住宅問題》中“郁郁蔥蔥的樹林、婉轉歌唱的鳥兒、成雙成對的蝴蝶、吐露異香的百花”最終都變成了商業(yè)宣傳的工具,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無孔不入的商業(yè)廣告對人們身體和心靈的包圍,明白只有去除貪欲,人類才能擁抱純粹的自然,享受真正的幸福。
只要注意抓住課文能力點的拓展和加深,及時利用課堂,讓課本與叢書有機地結合起來,“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就可以真正成為豐厚學生語文素養(yǎng)、伴隨學生成長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