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弘潔
只有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需求被教師尊重,才能使教學活動服務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就是要將學生的學習起點作為制定學習策略的基礎,加強學習重難點的有效確定。
一、尊重學生學習起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指導作用,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小學數學教材的設置十分重視小學數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邏輯性。教材的編寫者們希望利用由淺入深的知識學習引導學生智力發(fā)展,使他們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由于學習能力的差異,家庭成長環(huán)境以及個人學習習慣的不同,學習起點也各不同。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起點不能滿足教材的要求,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起點又高于教材標準。面對這樣的現狀,教師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使教學目標制定科學化,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更加高效。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起點為基礎進行教學目標的審視與制定。如果學生的整體數學學習起點低于教材的要求,教師就要把教材中所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適當調低。如果班級大多數學生的數學學習起點高于教材的要求,教師就可以適當加大教學目標的難度。比如在學習減法的時候,如果學生的學習起點較低,教師就要將引導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與構成、提高學生的減法計算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如果學生的學習起點較高,教師則可以將提高小學生的減法運算速度與質量作為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目標對應著學生不同的學習起點,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有促進意義。
二、尊重學生學習起點,科學利用教學資源
現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是極其豐富的。教師對教學資源進行多樣化利用,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對數學教學資源進行加工與傳遞,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學習中得到鍛煉。
在利用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兩點。首先,教師要弄清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中哪些與新的學習資源有關,引導小學生利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進行新的數學體系的建構。如果新的教學資源與學生過去所學的某些數學知識相關,教師可以利用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去開發(fā)和學習新的知識。其次,教師要利用學習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完善數學思維。小學生只有在數學課堂上進行自主思考,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比如在學習除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乘法,對乘法中所涉及的三個數(被乘數、乘數和積)的關系進行分析,然后由教師通過實例引入除法概念,并引導學生將上述關系轉化為除法中的三個數(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已經學過的知識基礎上對新的數學知識進行認識。這樣的數學教學資源利用建立在尊重學生學習起點的基礎上,有利于小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效率的提高。
三、尊重學生學習起點,科學引導學生學習
學生學習的起點高低大部分是由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已經學過知識的掌握程度來決定的。一個有價值的小學數學學習過程,就是學生用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去獲取新的數學知識,從而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科學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教師明確日常教學實踐中的行為。
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要能夠引領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進行比較,使學生找到數學學習的意義與方法。如在學習乘除法的時間段里,教師可以不定時地提問學生乘法口訣,以使學生在之后更加復雜的計算中游刃有余。又如在學習分數的加減計算的時候,許多小學生會認為分數的加減就是將分子與分母分別進行加減。教師可以將分數加減與整數加減進行比較,利用所產生的認知沖突來引導小學生加強對分數計算正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這樣也可以讓他們自然地對新知識產生興趣。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尊重是教學活動成功開展的重要因素。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是小學數學教師開展高效數學活動的必要基礎,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