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
摘 要: 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空前高漲,那么在大學階段,應該如何更好地指導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就成了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新的挑戰(zhàn)。大學英語教師只有不斷完善自己,認真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才能更好地自我發(fā)展;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在當前的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克服客觀條件的不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采用有效的途徑更好地發(fā)展自己。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師 自我發(fā)展 有效途徑
一、引言
當今社會,英語在交流和信息的傳遞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進入大學階段,英語教學應該如何開展,始終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學生希望大學英語的教學與高中有所不同,不是單純的教師教授幾篇課文就結束一個學期的課程;大學英語教師也希望能通過英語課堂,讓學生真正地提高英語水平和人文素養(yǎng)。所以,學生的期待和教師的愿望都需要大學英語教師加強自我發(fā)展,綜合提高自身素質。
二、阻礙教師自我發(fā)展的因素
(一)教學任務重
雖然目前英語教師的隊伍日益壯大,但教學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師嚴重不足,所以在很多大學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都是大班上課,有的班級人數(shù)甚至超過一百人。而且英語教師教學任務重,很多教師一周有18~20節(jié)課,有的教師甚至有28節(jié)課之多。課程多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教師沒有時間思考,只能成為上課機器。教師根本沒有時間仔細備課和進行課后反思,更不用說看書學習和做研究了。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教師的教學任務過重,是阻礙教師自我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群體協(xié)作少
教師的授課是一個比較主觀的行為,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風格,集體的智慧能夠幫助教師快速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平時由于教學任務重,很少有領導安排有經驗的教師聽課并指導年輕教師。由于缺乏有經驗的老師的指點,年輕老師往往靠自己摸索,這樣不容易很快認清自己的不足;再者,平時教師做研究都是“各自為政”,單個教師的認知水平畢竟有限,這樣各自做研究不利于進行更深入和更高水平的研究。
(三)研修和比賽機會少
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來說,師生比顯然是不足的。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數(shù)量是不夠的。其實單純從英語教師的數(shù)量來說,在每個學校的院系中,大學英語課部的人數(shù)是較多的。人數(shù)多,參加研修和各個教學比賽的機會相對較少,這樣不利于教師的快速成長。研修的數(shù)量沒法滿足眾多英語教師的要求,有的時候一個教師要兩三年才能有一個研修的機會;教學比賽的機會則更少,一般大型的教學比賽每個學校只能有一個名額,這樣不利于年輕教師的鍛煉和成長。
三、教師自我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Wallace(1991)認為教師發(fā)展既不是教師培訓(teacher training)又不是教師教育(teacher education)[1],教師培訓和教師教育都是別人提供和組織的,而教師發(fā)展則是教師根據(jù)自身需要主動進行的。前面談到的阻礙教師自我發(fā)展的因素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如何在現(xiàn)有條件下更好地發(fā)展自己,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主動聽課學習
第二部分談到教師很少有機會得到不同的有經驗的教師的指點,那么年輕教師就應該變被動為主動,利用自己沒有課的時間聽不同老師的課,聽得多了,自然會知道自己應該從哪些方面改進,這就是所謂的“見賢思齊”。在聽課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記錄,包括知識點的記錄和教學過程的記錄,每次聽完課后,還可以將被聽課人的優(yōu)缺點寫下來,便于以后學習。
(二)堅持寫教學反思
王淑雯認為“教學反思即是對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活動和專業(yè)發(fā)展方向的認真思考”[2]。這里所要提到的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上過的課程所做的反思。教師在課程結束后,有任何想法應該及時記錄下來。隨著教師經驗的增加,其會由原先的對教材不熟悉、單純地背內容轉為對活動設計的改變、對內容的取舍和對教學理念的改變。例如在教師剛剛從教的時候,其可能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卻發(fā)現(xiàn)學生睡倒一片,在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后,轉變師生角色,把學生變成課堂的主要參與者,這樣就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也是教師不斷反思并進行改變的一個過程。
(三)主動參與研究團隊
教師平時要注意留意周圍同事的研究方向和興趣,多向科研能手請教,并主動要求參加科研能手的團隊并向團隊中的人學習。期刊網是一種很好的查詢信息的方法。教師可以把自己同事的名字輸入期刊網進行查詢,這樣就可以知道某個教師近年來的主要研究方向了。在最開始的時候,年輕教師不必在乎在科研項目中有沒有自己的署名等問題,只要專心做事,學習經驗,只要堅持下去,自然會在某個方向有所心得,掌握足夠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這樣下去,項目和科研分數(shù)則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主動爭取比賽機會
參加講課比賽的名額是有限的,再加上有的教師害怕壓力而放棄或者拒絕參加比賽,因此,講課比賽往往成為一兩個老師的專利??墒牵挥泻透呤值膶Q才能讓教師快速成長。所以為了更好地自我發(fā)展,教師必須主動爭取參加講課比賽的機會,認真準備,主動學習。而這個時候,院系的領導也應多給不同的教師以機會,讓更多的教師能夠參加各種不同的教學比賽。
(五)珍惜與大師交流的機會
外研社每年開辦的研修班很多,但老師們能參加的大多集中在暑假,前面提到的教師可能兩到三年才能得到一次研修的機會,那么教師應該更珍惜這樣的機會。在去研修班之前,針對主題多讀與之相關的文獻;在研修班上課期間,認真聽報告并做好記錄;在報告間隙和結束的空當,應該積極與作報告的大師進行交流。作為一線英語教師,我們平時面對面接觸英語教育方面專家的機會比較少,而研修班則給老師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平臺,既可以讓教師聽到專家的發(fā)言和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又可以在會后與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所以,教師應該格外珍惜研修的機會,在研修期間多獲得信息,并且就自己的疑問多向專家請教。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時專家的一句點播,就會讓我們茅塞頓開,甚至終身受用。
四、結語
大學英語教師是學生進行更高層次英語學習的指導者,所以應該有著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必須不斷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才能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在整個自我發(fā)展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外因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內因才是關鍵,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懈怠,要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更好地發(fā)展自己。
參考文獻:
[1]WALLACE J M.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a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王淑雯.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