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
摘 要:食品機械涉及到食品資源的加工、保鮮以及貯藏各個環(huán)節(jié),對我國食品資源的利用以及食品的質量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我國食品機械行業(yè)獲得了快速發(fā)展,但食品機械在設計過程中,仍偏重于基于原理的設計,從而使食品機械僅能滿足相應功能,而未兼顧到設計的全過程,從而導致我國食品機械零部件的可裝配性與可制造性較差,造成了大量的浪費。因此,加強對面向制作與裝配的食品機械設計研究已是勢在必行。本文在以我國食品機械制造現(xiàn)狀為切入點,立足于基本實例,分析了面向制造與裝配的食品機械設計的方法思路。
關鍵詞:機械設計 食品機械行業(yè) 制造 裝配
中圖分類號:TS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078-02
1 我國食品機械設計現(xiàn)狀簡析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下,好的食品機械產品要求在滿足外觀以及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還需有效減少產品制造與裝配的時間以及成本。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在食品機械的開發(fā)設計階段,設計費用占有80%左右的比重。優(yōu)秀的設計,能夠有效減少零件成本、裝配成本以及設計變更成本等,這就要求在食品機械的設計過程中,必須將設計、制造以及裝配等活動有機聯(lián)系起來。同時,隨著產品需求個性化的發(fā)展,要求食品機械設計制造,要在追求質優(yōu)價廉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縮短產品的制造周期,并能提供優(yōu)質的售后服務,從而使食品機械產品能夠迅速投產,并方便快速維修,降低因產品故障引起的損失。但就我國目前的食品機械設計現(xiàn)狀而言,還不能完全滿足食品機械上述的要求。這是由于我國在食品機械設計過程中,過分重視基于原理的設計,追求食品機械產品功能的實現(xiàn),而未對制造過程、裝配調式、加工工藝以及維修檢驗等后續(xù)設計環(huán)節(jié)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我國食品機械產品可維護性相對較差,且零部件的制造以及裝配性較差,不得不對其進行反復的改進,從而延長了食品機械產品的開發(fā)周期,質量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從而造成了大量的浪費。針對這一現(xiàn)狀,加強對面向制造與裝配的食品機械設計的研究,從設計思路與方法上加強對我國食品機械的改造,對于我國食品機械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2 面向制造和裝配的食品機械設計
2.1 設計思路方法分析
DFMA,即面向制造與裝配的設計,它是機械設計制造領域中并行工程設計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要求在機械產品開發(fā)的全過程之中,體現(xiàn)并行工程思想?;诖?,在面向制造與裝配的食品機械設計中,就要求在食品機械產品設計之初,就要綜合考慮產品后續(xù)工程中將面臨的情況(如食品機械產品零部件的可制造性,以及提高裝配效率等問題),從而有效提高產品開發(fā)效率,降低設計成本。通常而言,DFMA主要分為兩方面內容:面向制造的設計(DFM)以及面向裝配的設計(DFA)。在食品機械設計的初始階段或者概念設計階段,主要考慮食品機械產品的可制造性,也即是運用面向制造的設計促進食品機械產品的功能得以實現(xiàn);而在食品機械產品零部件的具體設計階段,產品零部件結構的可裝配性則是主要考慮的問題,也即是運用面向裝配的設計,進行食品機械各零部件的優(yōu)化,使其便于裝配,從而提高零部件的裝配效率,并確保在滿足食品機械產品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確保裝配所用的零部件的數(shù)量與種類最少,避免在零部件裝配過程中加工等,從而降低食品機械產品的設計成本。
相較于傳統(tǒng)的經驗設計而言,采用面向制造與面向對象的食品機械設計,能夠極大地減少零部件使用的數(shù)量(僅需原來的30%~70%),而且能夠有效地縮減裝配時間(最大可縮減至原來裝配時間的一半),從而全面降低食品機械產品的開發(fā)周期,使其能夠迅速地投產使用,全面提高了設計綜合效率,降低了開發(fā)成本與勞動強度。在面向制造與裝配的食品機械設計中,要求在設計過程中遵循以下原則:
(1)采用模塊化設計。
(2)盡量采用簡單的、標準的且易于裝配的零部件。
(3)盡量減少零件的種類以及零件的數(shù)量。
(4)便于產品的工作狀態(tài)的檢驗以及故障的快速修復。
(5)在考慮實際加工成本的基礎上,對各零部件精度分配適合采用的工藝。
(6)在考慮普通裝配人員的裝配技能的前提下,注重裝配過程的簡化,盡量運用經常運用的結構。
(7)將設計過程中可有可無的附加設計取消,實施產品的可靠性設計,使產品無故障工作的平均時間得以延長。
2.2 實例分析
(1)傳統(tǒng)設計實例分析。通常而言,普通的小型食品機械在其設計過程中,所包含的電子元器件以及機械零部件至少都有上百個,若按照傳統(tǒng)的食品機械設計方法進行設計,就可能造成產品的設計中非標件的大量使用、零件過渡設計,裝配時間過長、維修不便以及設計成本過高等不足。就如該案例中運用傳統(tǒng)食品機械設計方法設計的一小型的液體自動包裝機,在其設計過程中,主要運用活塞運動控制機構(如圖1所示)實現(xiàn)對該裝置進行定量間歇中的精確供料。圖1中,1~17則分別為該活塞運動控制機構的各零部件:撥叉、軸套、支承座、軸、螺母(5、6、12)、偏心滑塊、平墊圈(8、9、13)、螺栓、擋板、銷軸、開口銷、連桿以及偏心倒槽等。
2.3 應用DFMA的分析與改造
根據(jù)面向制造與裝配設計原則,對圖1中的活塞運動控制機構進行分析與改進如下:
(1)根據(jù)該液體自動包裝機撥叉件的功能,在裝置中僅需在一個維度上開口,因此,在本設計中,右側視圖中的開口設計屬于冗余結構,應將其取消。同時,在活塞運動控制機構中,撥叉件需要通過連桿的帶動而實現(xiàn)在軸上進行擺動,因此,該裝置中的撥叉與軸在裝配中,具有精度要求。而該設計中,將裝配面設計得過大,導致?lián)懿娴目變缺砻媾c軸的外表面都具有相當高的加工精度成本,鑒于此,可適當縮短該裝置中的軸向配合長度。
(2)裝置中,支承座的結構屬于不規(guī)則的結構,加工較為困難,因此,可使兩側與中間的固定部分與支撐部分稍微向內縮進一些,使其在同一平面內,從而減少螺孔端面的磨削加工量。
(3)該設計在對軸的尺寸與結構確定之后,未結合面向制造與裝配設計原則,選用標準件,因此,在進行改進中,在初步設計中的尺寸與結構之后,優(yōu)選符合要求的軸套標準件,并對此處軸的具體尺寸與結構進行確定。
3 分析與討論
結合面向制造與裝配的食品機械設計原則對該案例中的傳統(tǒng)設計進行改進,可發(fā)現(xiàn),消除冗余結構利于生產進度的加快,對裝配過程中的連接設計進行改進,利于縮短裝配時間,提高裝配效率。同時,在設計過程中,運用標準件,可實現(xiàn)產品開發(fā)成本的降低,并降低產品制造與裝配時的勞動強度。在食品機械設計過程中,運用面向制造與裝配的設計思路與方法進行設計,考慮了食品機械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中所需考慮的注意事項,尤其是產品后續(xù)工程中制造、裝配以及維修階段中產品的可制造性,可裝配性以及可維護性,利于提高設計的綜合效率。
綜上所述,在食品機械設計過程中,面向制造與裝配的設計思想與方法的運用,須在各設計階段,綜合考慮零部件、材料、工藝選擇,以及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須考慮的問題,從而提高設計效率,降低食品機械產品開發(fā)周期,縮短故障修復時間,增強食品機械產品的可靠性以及性能。
參考文獻
[1] 張興華,張向萍.面向制造和裝配的設計在產品開發(fā)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1(6):11-13.
[2] 王芳,丁濤.面向食品機械產品生命周期的網(wǎng)絡化制造研究[J].輕工機械,2011(3):113-116.
[3] 白曉麗,伍毅.面向制造和裝配的食品機械設計[J].食品與機械,2012(1):146-147.
[4] 王波.虛擬制造技術及其在食品機械設計制造中的應用[J].食品科技,2009(11):108-111.
[5] 遲家成.論食品機械設計中的并行式綠色設計技術[J].科技風,2010(5):220-2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