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槐??
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是一篇悼念母親的文章。談到秋天,就令人想到悲秋、傷秋,想到秋風蕭颯,想到“無邊落木瀟瀟下”。史鐵生不是在展露古代文人式的悲怨,而是在秋天里悼念母親,但他沒有用“悼念母親”,而是用“秋天的懷念”做題目,這里面有著比悼念母親更深刻的內(nèi)蘊。
通過研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有三大題旨,即偉大的母愛、懷念母親、活著,這三大主旨都與秋天有關(guān)。秋天是課文的背景,也是勾起“我”無限懷念的觸媒。秋天是母親身體日衰、撒手人寰的忌日,秋天是母親要“我”去北??淳栈ǖ募竟?jié),秋天是“我”暴怒無常的日子,秋天是“我”在母親的鼓勵下重新燃起生命之火的起點,秋天是妹妹完成母親夙愿推“我”去北??淳栈ǖ臅r節(jié)。以“秋天的懷念”為題目,更能寄托作者豐富的情感,也正是情景的交融,才營造出這帶著痛感的審美境界。
一、寓情于秋,體現(xiàn)崇高的美感
癱瘓的“我”、病入膏肓的母親、未成年的妹妹都不完美,都有缺陷,在這樣缺陷的人生中應(yīng)該不存在美感。但是,作者在結(jié)尾寫到又是
晴”:“那水呢,不但不結(jié)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在作者的筆下,這樣的水豈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疤靸涸角纾逶骄G,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呢!”在這句中,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都寫得楚楚可愛、脈脈含情。用“不忍得”寫水,使水不僅有生命的質(zhì)感,而且還多情善感,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水仍然充滿著春意,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出作者對濟南冬天水的熱愛、贊美之情。
就在讀者品嘗這綠水垂柳余意未盡的時候,作家的視線又轉(zhuǎn)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了:“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作者意猶未盡地用“藍水晶”來比喻這清凈、溫暖、亮麗、水天一色的泉城,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與首段那句“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照應(yīng),抒發(fā)了作者情不自禁地對濟南的贊美之情,給人以無窮回味的余地。
《濟南的冬天》之所以讓人讀后如飲甘露、如居芝室,腦海中會聯(lián)翩浮想出慈善若母親的小山搖籃圖、可愛似少女的雪霽晴巒圖、清亮賽水晶的空靈碧水圖,令人拍案稱奇,其原因就是老舍先生將其豐富奇特的想象力和對濟南無盡的癡迷之情交相融匯,通過對比擬手法出神入化地駕馭,妙筆生花般地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篇將永遠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熠熠閃光、永垂青史的名篇經(jīng)典!讓我們感謝并永遠記住一代中國的文壇巨匠、語言大師——老舍先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清華中學(xué)(221116)
一個秋天,“我”與妹妹去北??吹礁魃木栈ǎ包S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這些秋色寄托了要好好兒活著并活出五彩繽紛的日子的愿望,從中使我們感悟到這世界的一切都是美的,尤其是生命最美。
朱湘的《秋》熱烈贊美秋天的壯美:“寧可死個楓葉的紅,燦爛的狂舞天空,去追向南飛的鴻雁,駕著萬里的長風!”(朱湘.草莽集[M].開明書店,1927.)詩歌轉(zhuǎn)悲秋之憂愁為生命之豪邁,對此,史鐵生在秋菊中頓悟式的發(fā)現(xiàn)與之相同。
二、異化意象,凸顯思念之情
作者為情造文,文筆流暢,行于其所當行,止于其不得不止。在文中,秋天、菊花的意象有機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厚德載物的母親、碩果累累的金秋與淡雅高潔的菊花交相映襯,這些描寫使得感情基調(diào)深沉含蓄,再將之與作者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相交織,使人讀之頓感蕩氣回腸,勾起讀者對母親無盡的思念之情。
在這個意義上,秋天是母親的象征,秋天也是生命錘煉的象征,其既繼承了傳統(tǒng)悲秋主題的生命意識,與杜甫“萬里悲秋常中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有異曲同工之妙,又開拓出母愛新路,在傳統(tǒng)悲秋的憂怨美之外生出崇高感。可以說,秋的意象在史鐵生筆下創(chuàng)出了新意。
除秋天之外,史鐵生筆下北海菊花的意義也與現(xiàn)代文學(xué)中的菊花意象迥乎不同。在傳統(tǒng)的寫菊花的文章中,菊花一般被當做祭祀時用的花,因此,這樣的菊花之中含有一種衰敗、悲哀的感情。但史鐵生不同,在他的文章中,菊花被賦予了另外一種更加積極正面的感情。這種意象的創(chuàng)新使用,在其他一些詩人的詩歌中也可見到。例如,林莽的《秋菊》:
秋菊
林莽
那是母親親手種植的菊花
開放在深秋的風里
潔白的淡黃的
她隔著玻璃注視著它們
想著親人和一件件無法忘懷的往事
天氣已經(jīng)涼了
大地上奔跑著一片片枯干的葉子
我想畫下母親種過的菊花
把悲傷浸入筆墨里
在潔白的紙上
在大地凄涼的風中
筆下不再尋找八大山人
也不再效仿吳昌碩齊白石
只有傷感的垂下頭顱的菊花
為母親也為所有逝去的親人
此處菊花已不是純粹的花卉,而是灌注了詩人生命體驗的意象。在母親眼里,菊花將親人和一件件無法忘懷的往事聯(lián)系在一起,在詩人眼里,菊花寄托了對母親及所有逝去親人的哀思。由此可見,在作者筆下,菊花這個意象是象外有象、虛實相生的。在傳統(tǒng)文化中,菊是健康長壽的象征。例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營造的就是一種詩意棲居的至境。但曾幾何時,受到外來文化影響,菊花成為祭祀的花卉之一。林莽在詩中異化菊的意象,便立足于菊與祭祀的關(guān)系之上。
與林莽相似,史鐵生也將菊花意象進行了創(chuàng)新使用。例如,作者寫到去看菊花,是要重新燃燒起生命的激情,看到的雖然是菊花,但激起的卻是生命的希望。由此可見,史鐵生的菊花意象與現(xiàn)代文化語境中常用到的菊意象頗不相同,這種回歸原始意象的用法,亦是一種創(chuàng)新。
《秋天的懷念》中,秋天、菊花意象經(jīng)過史鐵生的創(chuàng)新,被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將林莽詩歌與史鐵生散文對讀,不難見其新意。史鐵生筆下的秋天、菊花意象將成為現(xiàn)當代文學(xué)中的經(jīng)典意象,在文學(xué)史上經(jīng)久傳承。
作者單位:安徽省池州市第二中學(xué)(24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