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位心理學學家說,注意力是心靈的窗戶,任何進入大腦的東西都必須經過它。上課能否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學成敗的決定因素。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上,許多學生均覺得枯燥無味,來來去去都只是字詞句篇,軀殼留在座位上,心卻早已飛出了課堂。也許是一些課文本身不合他們胃口,但是除了教材的原因,更值得探討的是教師怎樣才能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心靈;注意力
一、明確目標,懸念激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能預見行為結果并深刻理解其意義時,就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從事這項事業(yè)。所以上新課之前要告訴學生本課的學習目標,根據(jù)該目標及教學難點精心設計思考題,以引起學生探索問題、尋求答案的內心需要。這樣,上課時學生就會強行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時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去完成任務。在這種自控能力和明確目標的支配下就會增強學習自覺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上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困惑及時設計問題供學生討論,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難點知識的理解。很多時候,當一些懸念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時,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地去尋找答案,當他們通過努力去找到答案后,就會因莫大的成就感而興趣倍增!我們一定要利用學生這樣的心態(tài),在備課的時候多設計一些懸念讓他們去解答,這個懸念不能設計太深,以防學生不能解決,失去閱讀的興趣,也不能設計得太淺,以防學生一下子破解,失去閱讀的動力。
二、活躍課堂,故事激趣
語文教學的最佳境界應該是師生徜徉于文化的海洋,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要達到這一境界,教師就要樹立“大語文觀”,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教師在課堂里的故事激趣,無疑是抓住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教師要在有限的課時里做到既穿插故事、活躍課堂,而又不影響正常教學,確??荚囆Ч?,真的不容易呀!有的甚至認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實穿插故事無需長篇大論地進行,有時只需生動有趣的一個細節(jié)式一兩句話,甚至幾個字,一張畫,只要得當就可以。長的只需幾分鐘,短的只需幾秒鐘,便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不僅不會影響教學進程和考試成績,而且還能大大地提高教學效果,真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教學《毛澤東的少年時代》時,給學生介紹一些毛澤東一生酷愛讀《資治通鑒》之類的細節(jié),或引用他的一些詩詞,既能讓學生全面了解一下這位偉人的優(yōu)秀品質及文學才華,又能讓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三、創(chuàng)設氛圍,情感激趣
教師上課要想讓學生保持注意力,必須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沐浴在情感藝術的享受中。比如,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看似沖淡平和,其實感情強烈。他表達的不是一般的思鄉(xiāng)之情,而是一種強烈的因家回不去的怨恨之情。在教學時,我投入地介紹當時的背景,細致地分析了當年遠離大陸的臺灣游子的普遍心情,滿懷激情地示范朗讀,輕而易舉地吸引了學生,讓其感受到海峽彼岸人心思歸的熾熱情緒。另外,教師有魅力的語言和飽滿的激情是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段。如,講英雄人物時,慷慨激昂,無限崇敬;講卑劣小人時,義憤填膺,極端鄙視;描述輝煌成就時,激情澎湃,無比自豪;講述宏大場面時,高山流水,氣勢磅礴。有的還可伴著肢體語言和信息技術來形象表現(xiàn)。這樣,語文知識的魅力借助教師的語言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師生情感的交融,從而使學生自覺地融入課堂。
四、課堂表演,體驗激趣
“課堂表演”很久以來一直是教師爭論的焦點。有人說它華而不實,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喧賓奪主;也有人認為它融“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于一體,是一味課堂調味劑。在適度控制表演時間的前提下,我比較認同后者的觀點。比如,教《犟龜》時,我讓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編劇本,表演能力強的當演員,讓指揮能力強的當導演。事先準備一些道具,讓學生在課堂上演出,既開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的團隊精神。學生熱情高漲,非常踴躍。特別是通過對烏龜、蜘蛛、蝸牛、壁虎、烏鴉等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模仿,學生在笑聲中真切地體會到小烏龜?shù)膱远?、自信、勇敢以及其他勸阻者的形象。像這樣的課堂表演,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
總之,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學發(fā)展。我們要追求科學教學和開放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習效果有很大影響,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抓住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否則再優(yōu)秀的設計,再淵博的知識,也只能自我陶醉。
參考文獻:
林晴宜.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智障學生的注意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0(S2).
作者簡介:曾玉平,男,出生于1973年6月26日,本科,就職于湖南省衡陽縣洪市鎮(zhèn)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