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面對“一標多本”“一綱多本”的教學現(xiàn)實,如何進行高效的高中歷史教學,實現(xiàn)教學與考試的有機統(tǒng)一,如何應對高考命題的專業(yè)化傾向這一變化趨勢,是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要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專業(yè)化傾向;高中歷史教學;高考試題;能力
新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發(fā)展,高中歷史教材的張力明顯,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留下了極大的思考探究的空間。
一、高考歷史命題的專業(yè)化傾向
面對“一標多本”“一綱多本”的教學實際,以及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歷史命題的專業(yè)化傾向越來越明顯。歷史高考試題的學科專業(yè)性增強,針對學科能力的考查凸顯出來。高考試題的總體難度逐年增加。表現(xiàn)為:(1)試卷長度增加,材料的閱讀量加大。有文字的也有圖片的,所含的歷史信息隱蔽性較強。(2)考查知識進一步細化,所提供的試題背景材料及答案與教材的內容基本上沒有關系。面對這一系列變化,為實現(xiàn)歷史教學與高考的有機統(tǒng)一,對高考歷史命題的專業(yè)化做一些初步的探討:
高考歷史命題專業(yè)化傾向的基本特點表現(xiàn)如下:
1.“新材料、新情景”成為命題的基本思路。幾乎是無題不材料,無材料不出題。包括選擇題和主觀性試題,絕不拘泥于教材(或者說教材知識已在考試中背景化了)。
2.歷史學科的專業(yè)化程度越來越高。反映新史觀和史學的新視野,隱性考查新的史學理論和史學研究方法的試題出現(xiàn)。
3.歷史高考試題向精品化方向發(fā)展,承載高考的選拔性作用增強。試題的梯度明顯反映出來。
4.高考閱卷由采點得分,向采意得分轉化。這一轉化將成為非主觀性試題閱卷評分的必然趨勢。
二、教學對策及建議
面對高考試題的專業(yè)化傾向,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應對,需及時轉變更新教學觀念。
1.深入研究課標、考綱、考題之間內在的關系。對于“一標多本”“一綱多本”的教學實際,教材課本僅僅是知識的載體,而高考以考試大綱為準,課標要求的主干知識重點知識是不變的重點和考點。
2.重視歷史階段性特征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意識、學科思維。隨著歷史學科命題的專業(yè)化程度越來越高,就必須加強史料教學。培養(yǎng)學科意識學科思維,反復研讀高考試題,打破錯誤的思維定式。
3.處理好必修教材與選修模塊之間的關系,教材內容應相互補充滲透。命題中有必修與選修內容綜合的趨勢。
4.加大對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的教學力度。試題難度加大,近幾年都反應在思想文化史模塊中。
5.復習教學中應重視質量與效果。首先,注重基礎性:突出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主干知識、學科規(guī)律、學科熱點。其次,具有適應性:模擬考練要與高考試題的命題形式、角度、難度基本一致。再次,要注重適量性:訓練總量不宜過多,做到有的放矢。對全國各地的高考試題都要精練精講,重在講透,讓學生理解到位。
以上是結合2012、2013、2014年的高三教學及閱卷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愿與各位教師一并“尋找陽光”,相信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共同的探討研究,終將會有“燈火闌珊處”的喜悅。
參考文獻:
馮榮國.新課程高考材料解析題的命題模式與教學對策.歷史教學,2006(11).
作者簡介:袁繼文,男,1969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寧夏中衛(wèi)市中衛(wèi)中學,研究方向:歷史高考命題的專業(yè)化傾向及教學對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