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使學生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xiàn)象的美好與和諧。
關鍵詞:透鏡;教學;作用
【學習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
2.了解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3.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4.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的匯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5.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xiàn)象的美好與和諧。
【教學重點】
1.了解透鏡對光的作用。
2.知道焦點、光心、主光軸、焦距的概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真實的、復雜的物理實驗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從而實現(xiàn)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教具】
凸透鏡、凹透鏡、光具盤、光源、近視眼鏡、遠視眼鏡、白紙、刻度尺、課件。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收集生活中的近視眼鏡與遠視眼鏡,透鏡若干,放于桌上,讓學生觀察、觸摸,觀察外形有何不同,通過它們看物體又有何區(qū)別。
給學生分發(fā)課堂配套習題資料。
學生活動:學生作好預習,調查周圍有哪些光學儀器。
意圖: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不是被動接受。
引入新課:教師活動:從講述奇聞軼事導入,引出:透鏡。(板書)
牛頓在49歲那年,實驗室突發(fā)大火,將他多年的許多珍貴手稿、實驗數(shù)據(jù)化為灰燼,導致他懊悔多年。事后得知放火元兇竟是一塊濺了水珠的玻璃板。你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3分鐘)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回答。
設計意圖:類似懸疑小說,它深深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更想知道如何利用透鏡做更有趣的實驗。
一、提出研究問題
教師活動:提問學生:這一節(jié)課,你們最想知道什么?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中涉及最多的是透鏡的作用。
學生活動:學生將思考后提出,亦可由別的學生答出。
設計意圖:利用說或問的方式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交流、展示自己思想的舞臺,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
教師活動:請學生先說說在什么地方或什么物體上遇見過透鏡?
學生活動:學生回想、討論,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把學習延伸到課堂外和生活中。
新課講解:
二、認識透鏡
教師活動:教師取來若干透鏡,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對透鏡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依據(jù)。教師板書。
學生活動:學生認真觀察、仔細體會思考,找出透鏡的特點。(4分鐘)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的眼鏡,引導學生從形狀上認識透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師活動:請視力正常的學生談談戴任意一副屬于凸透鏡的或屬于凹透鏡的眼鏡的感受。有不適的感覺說明透鏡對光有作用。提問形狀不同是否對光作用也不同?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分類、命名。學生體驗、討論并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為保護光學儀器,可讓學生通過眼鏡布,不能直接用手。
三、透鏡的作用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合作,共同完成實驗。
學生活動:學生先觀察實驗現(xiàn)象,說出自己獲得什么有效信息;同時學生自己動手,也可根據(jù)猜想來實驗,亦可生問師答。教師點撥、補充。
教師活動:利用多媒體或實驗引導學生比較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學生活動:學生合作交流、探討。
學生活動完成后,教師反饋學生實驗疏忽、不當之處。分析光路之前,點明四個專業(yè)術語,各自的符號表示方法。
設計意圖:用幻燈片引出三條特殊光線說明,最后利用動畫片揭示原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衫眉す夤P表現(xiàn)光的可逆性及光心的特殊性。
教師活動:讓學生合作交流,學會測焦距,并探究透鏡凸起程度與聚光能力的關系。
學生活動:學生充當教師角色,提起興致。體驗從質疑、猜想、討論、到通過演示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的整個探究合作交流過程。
設計意圖:體現(xiàn)課程標準,通過實驗認識透鏡對光的作用,也符合學生認知心理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倡多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習慣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作業(yè)探究:
1.小明幫助媽媽干農(nóng)活,將稻草曬干堆成垛。要下雨,小明用塑料薄膜給稻草垛搭了一個棚子,雨停后,太陽出來,小明急于將薄膜上的水排除掉,媽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的教育,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體現(xiàn)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2.如果將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射向凸透鏡的光,經(jīng)過凸透鏡后將會怎樣?
設計意圖:巧妙設疑,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入如何正確理解透鏡作用這一問題。
3.怎樣判斷一個透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相信你能想出多種方法。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點明了這一現(xiàn)象的實際運用價值。
小結:今天,大家有什么收獲?學生小結,教師總結,并揭開導入的謎底。
作業(yè)布置: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能力,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
板書設計:
第三章透鏡及其作用
第一節(jié)透鏡
1.凸透鏡和凹透鏡
2.有關透鏡的名詞: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3.(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2)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作者簡介:蘇君臨,女,1975.3,本科,就職于新疆喀什岳普湖縣教育局,研究方向: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