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穎
【摘 要】“人文精神”則指的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其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以人為本,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的價值。本文主要從高中生角度來分析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
人文精神是什么?它是怎么定義的?包括哪些內容?相信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會不知所措,有些人甚至從未聽說過“人文精神”這個詞語?!叭宋摹笔侵溉祟惿鐣母鞣N文化現(xiàn)象。“人文精神”則指的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其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以人為本,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的價值。
然而,在目前在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盛行的大環(huán)境下,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著人文精神缺失的現(xiàn)象,相關報道層出不窮。
首先,人文精神的缺失體現(xiàn)在對生命的不尊重上。如2011年的小悅悅事件。年僅2歲的小孩在被兩車碾壓之后,奄奄一息,而身旁路過的路人卻全都視而不見,盡管最終一個撿垃圾的阿姨伸出援手,將在地上的小悅悅抱起,并找到了她的媽媽。但是由于時間拖延過久、醫(yī)院搶救無效,最終這個小生命因為大家的漠視而離開了人世。又如2008年四川汶川所發(fā)生的512特大級地震,近十萬人遇難或失蹤,數千萬人無家可歸。在此時舉國悲痛的情況下,竟然還有人發(fā)出“中國十幾億人,死幾個算什么的”的言論。尤其是7天之后,國務院將2008年5月19日至21日定為全國哀悼日,并規(guī)定在此期間,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甚至破口大罵,認為這些人的死導致了自己不能玩游戲、聽音樂。有些人甚至怪地震不是時候,偏偏趕上“5.20”的哀悼日??梢钥闯?,在現(xiàn)今社會,還存在著相當一部分人,他們對視生命如草芥,在他們身上絲毫看不出對人性的憐憫和對災難的同情。
其次,人文精神的缺失體現(xiàn)在對自身歷史、文化的不尊重上。曾經有一份采訪顯示,超過半數的中國青年不知甲午戰(zhàn)爭是在何時發(fā)生,馬關條約是在何時簽訂,還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抗日戰(zhàn)爭是在哪一年開始,持續(xù)了多少年。現(xiàn)在社會普遍存在著技術決定論,多數人在問及歷史、文化等相關常識概念時一竅不通,有些人甚至誤把桂林當作廣西的省會,惹人笑話。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崇洋媚外的思想,一心認為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一門心思的想出國留學、在國外定居,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對中文的駕馭能力、對文學的鑒賞水平都令人擔憂。
再次,人文精神的缺失還體現(xiàn)在道德上的匱乏。從官員干部以權謀私、行賄受賄,到企業(yè)經營偷稅漏稅、商業(yè)欺詐,再到公交車上無人給老、弱、病、殘讓座,這些現(xiàn)象屢見不鮮,層出不窮。僅2011年中國就有近14萬的官員因貪腐之因受查,比例之多全球少有;2008年曝光的導致眾多嬰幼兒腎結石的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2012年曝光的用工業(yè)明膠制藥的毒膠囊事件也震驚全國;而老人訛詐好心幫忙的路人等等事件也層出不窮,甚至被改編成小品,引發(fā)的媒體和市民的廣泛討論。這些現(xiàn)象無不反映出現(xiàn)今社會人們的誠信匱乏、自私自利和冷漠無情。
上述種種現(xiàn)象和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怎樣提高中國人的人文精神、提高整體素養(yǎng)、建設更好的明天也成為討論的熱點。高中生作為社會的群體之一,不可避免的受到社會影響。而作為新一代,我們身上肩負的不僅是自己的未來、還有家庭的期望和整個社會的使命。因此社會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這一問題,我們除了寄期望于政府、社會、民眾,還應從自身出發(f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覺培養(yǎng)人文精神,這是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認為,現(xiàn)階段,我們高中生能做的有如下幾點:
第一,自覺培養(yǎng)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觀念。在高中生中,漠視生命的現(xiàn)象不像在社會上這么常見,但是因學習壓力過大自殺、因同學之間口角而發(fā)生的他殺事件也經常有所耳聞。研究顯示,高中生由于面臨沉重的學習負擔和高考壓力,加之在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發(fā)展大幅度不平衡,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抗壓能力較差,更容易發(fā)生自殺行為,而在情緒沖動所導致的殺人事件也逐步增多。這些都是典型的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的價值的表現(xiàn)。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具有創(chuàng)造性、也不可復制,生命的消逝給他人帶來的是無法挽回的悲痛。因此,我們自覺培養(yǎng)對生命的敬畏之心,珍惜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第二,自覺補充和豐富人文知識。目前,隨著功利主義思潮的侵襲,重理輕文的現(xiàn)象在高中學習中特別普遍,大家普遍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而對哲學、歷史、文學等人文學科關注不足,認為這些學科太空、太虛,沒有實用價值,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也用處不大。另一方面,大部分同學都過于專注于書本知識,課外讀物較少,延展性知識不足,對人生、對未來也沒有認真的思索和考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加強自己文學、歷史方面的素養(yǎng),注重全方面的發(fā)展。在辛苦、繁忙的學習之余,也應秉承古人的教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了解課本外的知識,通過博物館參觀、人文景點旅游、參與人文調查等方式豐富我們對社會、對歷史的認知,深入到廣闊的社會生活當中。
第三,自覺提高和完善道德素養(yǎng)。由于現(xiàn)在絕大多數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是一個家庭的核心,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生往往個人主義較為突出,自我中心主義盛行,獨立意識和集體意識較差,大多數人做事喜歡依靠父母,并且不愿意為同學服務,在輪值時晚到、逃避責任。有些學生甚至會把自己的利益看作是道德上的標準,養(yǎng)成了張揚驕蠻的個性。針對這種狀況,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不足,進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改正。其次,我們應該注意對責任心的培養(yǎng)。我們應該培養(yǎng)對自己負責的精神,增加個人獨立性、遇事不逃避,表現(xiàn)出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同時還要培養(yǎng)對他人負責的精神,學會尊重、關心、信任他人,并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再次,我們還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合作精神,多參加多人組織的活動,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加強團隊精神,享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
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本質是人性的培養(yǎng)??梢哉f,缺失人文精神的人是可憐、可怕的,而沒有人文精神的民族也會給世界帶來巨大的災難?,F(xiàn)今,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已成為中國社會最廣泛的議題之一,作為高中生的我們,也應該自覺培養(yǎng)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非一時半刻之事,而是需要長年累月的努力和堅持。而我們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補充和豐富自己的人文知。秉承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心態(tài),尋找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杜時忠.教育人文意義的失落與追尋[J].教育研究. 2010(09)
[2]周宏,劉真,史君坡.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反思[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3)
(作者單位:明德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