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朵
摘 要:古詩詞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對古詩詞鑒賞能力的考查,是歷年高考的考查重點.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掌握恰當?shù)墓旁娫~鑒賞方法,可以找到鑒賞古詩詞,理解其深層含義的突破口。
關鍵詞:語文教學;古詩詞;鑒賞;方法
古詩詞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古詩詞鑒賞也是教學大綱和高考考點要求學生掌握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對古詩詞鑒賞基本方法的把握,在語文教學中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就《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對高考考點的要求,結合我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
鑒賞古詩詞,首先是分析,而后是評價。評價古詩詞,不宜泛泛而談,應根據(jù)詩作本身的情況,抓住其要點進行點評。
一、根據(jù)語言特點進行點評
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首要環(huán)節(jié)。詩詞的語音凝煉、形象、抒情、樂感強,只有準確地理解了詩詞的語言,才有可能對詩作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評價和鑒賞。而分析詩歌的語言,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遣詞造句。即對表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著關鍵作用的句子。如唐代詩人張旭的《山中留客》“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钡谝痪渲械囊粋€“弄”字十分精彩,賦予萬物以和諧、活潑的生機、情態(tài)和意境,對全詩描繪美麗的景色,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起了極大的作用。再如宋代張先詞《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中的千古名句“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的“破”字和“弄”字寫的極其生動細致、形象傳神,耐人尋味。作者將一種復雜的心情,通過生動嫵媚的形象傳達出來。
2、理解語句含義。某一語句所蘊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往往是那些言簡意豐的“立片言以居要”的關鍵語句。如“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南唐李煜《相見歡》)句在描寫大自然的凋弊之外所蘊含的亡國的悲憤和人生無常的喟嘆。
3、品味詩詞的語言特色。詩詞的語言特色主要表現(xiàn)為:
①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即為“清新明快”。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彼木湓妼懥怂姆N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②直接敘述,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不為簡陋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樸歸真,體現(xiàn)作者的真功夫,即為“平淡簡潔”。如宋代李綱詩《病牛》:“耕犁千畝實干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此詩語言通俗平淡,而意境深遠,詩人以牛自喻,抒發(fā)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魏慶之《詩人玉屑·命意》說“詩以意義為主,文詞次之;意深義高,雖文詞平易,自是奇作”,正可用于此詩。
③意在言外。不少詩詞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即為“含蓄”。歷朝的詠史詩、懷古詩,更多地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等。
二、根據(jù)形象特點進行點評
和小說、戲劇一樣,詩歌也塑造形象;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chuàng)作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情感的實物載體。因而要結合詩詞的意境來加以分析,具體可分為如下幾種:
人物形象,包括客觀人物形象和主觀人物形象。
客觀人物形象指作者描寫的人物,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主觀人物形象指作品塑造的抒懷主人公,如《雨霖鈴》中的“我”;也包括詩人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動作形象可稱之為事象,如《約客》中的“閑敲棋子落燈花”。
物象,指事物的形象。如唐代虞世南《蟬》中的蟬、明代于謙《石灰吟》中的石灰、清代鄭板橋《題竹石畫》中的竹子等。
景象,即景物的形象。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鉤”、“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
在進行形象分析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古詩詞的關鍵。如柳永《雨霖鈴》中“楊柳岸,曉風殘月”等景物意象表達出的是傷別的情懷等等??傊?,把握詩詞的形象是感受詩情,領悟詩意的基本途徑。
三、根據(jù)寫作技巧和風格進行點評
詩詞的寫作技巧和風格是一個含義很廣泛的概念。在詩詞的鑒賞中,一般從如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體會各種修辭方法的作用。古詩詞中運用的修辭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夸張、鋪陳、反復等,還要注意古典詩詞常常運用到賦、比、興、象征等手法。如《詩經(jīng)·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漣(淪)漪”運用了“興”的手法,由眼前水面上的波紋引起采木工人心中的不平和有力的表達了伐木者的反抗情緒。
第二分析詩詞的表達方式。
詩詞中常用的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其中描寫、抒情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描寫的方式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有虛有實(虛實結合)等不同。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拔刺鳴”。詩的首句從水中月影寫起,描寫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第三句寫白鷺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意境安謐;而第四句寫大魚躍出水面,發(fā)出了大的聲響的“動”景,與前三句的“靜”對比鮮明,更襯出夜的寧靜。
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的(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不要任何“附著性”直接抒發(fā)了對權貴的蔑視和傲岸的性格。有借景或借物抒情的(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發(fā)出對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的感嘆);有寓情于景的(如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兜谌治鲈娫~的結構和其它寫作技巧。
以上是對古詩詞鑒賞的一些關鍵的基本的方法,如果我們在鑒賞時能仔細斟酌,就不難抓住一首詩歌所呈現(xiàn)出的各種特色,在語文教學中,在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疏導,鑒賞古詩詞時,就容易抓住重點,進一步準確的理解詩詞的深層含義。當然,上述的基本方法只是鑒賞詩詞的一部分,要能全面的評價詩歌,還有許多方法必須掌握,如大量誦讀,反復吟誦,積累文體知識和常見的典故,知人論世也是必不可少的,此處不能對此一一分析,只是抓住基本方法談點粗淺認識,對高中語文教學鑒賞古詩提出一點參考,盡一點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秦寰明、蕭鵬《絕妙好詞注析》(三秦出版社)2012.07
[2] 木齋《中國古代詩歌流變》(京華出版社)2010.06
[3] 湯瑾等古代詩歌閱讀-《中學生閱讀(高中版·高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