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物理教學的淺層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中學物理的基本知識和思維方法,最高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物理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
關(guān)鍵詞:物理輔導;復習;教學效果
物理學科作為高考的科目,在整個高中學習階段和其他學科一起構(gòu)成了高中的課程體系。因為高考必考的緣故,物理教學被學校、社會、家長提高到一定的程度。這樣也給物理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復習和梳理物理知識,構(gòu)建一個完整有效的物理知識體系,這是高三物理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物理輔導的效果和學習效率是有密切關(guān)系的。教師怎樣安排物理輔導,怎么樣使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個高屋建瓴式的視野,需要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科學選擇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構(gòu)建。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們的任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zhì),因此,教學必須面對全體,讓每個學生通過學校的教育盡量發(fā)揮自己的潛能,使其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得到盡可能地提高。在處理教材的過程中,要貫徹科學性與自主性原則,即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方法是科學的,而學習過程是主動的。下面就從兩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知識體系要科學完備
1.來源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物理知識點學習是在驗證前人的物理知識觀點,通過實驗等形式進行已有觀點、定理、定論的驗證,從而構(gòu)建學生的知識體系。物理中的規(guī)律公式一般有兩個來源:由實驗總結(jié)得出或由其他規(guī)律推導出來。對于由實驗得出的,盡量再現(xiàn)實驗、講清實驗條件并盡可能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學生不是生硬地接受結(jié)論。對于假說及其實驗驗證,應結(jié)合歷史很好地介紹,使學生全面了解實驗及理論在科學發(fā)展中的作用。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一種科學思想的熏陶。對于可以從其他規(guī)律推出的公式,盡量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例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四個重要公式,vt=v0+at是由加速度的定義推出的,s=
v0t+at2/2和s=(v0+vt)t/2是由v-t圖線所圍面積等于位移推出的,vt2=v02+2as是由上述第一式和第三式消去t得出的。如果記不清了,可以馬上推導,多推幾次自然就掌握牢固了。
2.適用條件
要想選擇正確的規(guī)律公式解決問題,就必須搞清規(guī)律公式的適用條件,否則不管適用不適用上來就亂套一氣,必然會導致錯誤。我們的學生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基礎(chǔ)知識都非常了解,但就是不會應用。如果在學習規(guī)律公式時注意上述三個問題并且處理好,這樣不僅能清楚規(guī)律公式的內(nèi)容更能正確地運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二、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強教材的科學性
客觀地講,我們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上是有較大差異的,首先要承認這種差異,不能苛求所有人都達到同樣的程度,所以要對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目標,使他們都盡可能地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有較大的提高。故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是求同存異。
1.同
基礎(chǔ)知識、基本能力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根本,無論老教材還是新教材都在強調(diào)抓基本,重視定義、推導過程、條件、因果關(guān)系等;練習中都要認清研究對象,仔細分析運動過程,不要亂套公式。有人說,對差生是否可以多講點公式、結(jié)論,少講點“理”呢?我認為絕對不可以!因為差生差就差在缺少邏輯思維,愿意套公式,不愿動腦筋或不會動腦筋,不理解物理意義等方面,你越遷就他,他就越不會,能力就越得不到提高。所以要求教師在輔導中必須注重“雙基”訓練。
2.異
異主要是指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對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推導論證為例,對不同水平可以分為多種要求,能力強的學生,要他們掌握推證的思維方法,不僅會推證一道題,而且會用這一思想去解決其他問題,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其次的,要他們掌握具體的方法,會推證一題即可;再次的,只要聽懂,不要求他們會證;更次的,只要知道這是推出來的,聽著合理就可以了。再如適用條件,水平高的可以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改換原結(jié)論適用新的條件;差的只要知道何時能用,何時不能用就可以了。差異最多的可能應屬運用基本知識解決問題了,困難的學生,只要會解簡單運用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的問題即可,程度好一些的學生要做拐個彎才能解決的問題;再好的學生要做多拐幾個彎,或綜合運用概念規(guī)律才能解決的復雜題目,最終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以上是本人從事物理高考輔導中的一點拙見,希望與各位同仁交流探討共同提高,請各位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徐志才.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引入物理學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
素養(yǎng)[J].考試周刊,2011(11).
作者簡介:高境,男,1973.9.8,本科,寧夏鹽池高級中學,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