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峰
摘 要:本文主要講述高校游泳教學的內容方法及模式研究,同時基于該基礎研究其改革措施,實踐過程中筆者認為新的教學理念對全民健身及教學效果很實用,也符合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需求,值得在教學活動中廣泛推廣。
關鍵詞:高等院校 游泳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8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c)-0163-01
高校游泳教學應在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理論基礎上增設互動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更要正確積極的引導及培養(yǎng)學生對游泳學習方面的濃厚興趣及態(tài)度,通過教授學生游泳的相關技能提高其身體素質,引導學生將游泳運動當做是一項終身強化身體素質的手段。
1 創(chuàng)新高校游泳教學內容
游泳是一項特殊的體育項目,游泳教學項目有其獨特的方式方法。高校游泳教學應在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理論基礎上增設互動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需要正確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游泳的積極態(tài)度以及濃厚的興趣愛好,通過游泳健身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游泳活動,將其作為終身運動的項目,不應被動的去學習游泳知識。
1.1 過渡練習熟悉水性
由于人類長期在陸地上直立行走,剛開始接觸直接進入平臥姿勢的體育活動,會使得人的生理及心理產生強烈的不適反應,采用先熟悉水性慢慢地從直立到平臥狀態(tài)的過渡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人體不適感。
1.2 初學者對泳姿的選擇分析
當前高校游泳教學的入門姿勢是自由泳或蛙泳,其初學時泳姿均是在水面仰臥且需屏息,但其難度極大,所以將反蛙泳選作游泳初學者入門的泳姿十分重要。反蛙泳是仰臥在水面,可露出頭面,眼睛可以睜開同時口鼻能夠呼吸,這就避免了因睜不開眼睛及屏息為學者所在心理和生理上帶來的困難。再者,其手臂動作的對稱式轉輪劃水動作應多加練習,同時腿部的動作也是完全對稱的,便于掌握。將反蛙泳學會后,就進入了仰泳的反爬泳的的教學內容中,此階段把教學重點放在腿部技術練習中,當學生能夠在水中熟練的運用仰泳基本動作時,就可以真正掌握這門技術了。
1.3 提高學生游泳的耐力
游泳從競技的角度審視,其突出重點在速度及爆發(fā)力上,這是當今高校對游泳教學的理想目標。事實上學生學習游泳只為自救和健身,并非參加比賽。因此,用有氧呼吸訓練耐力在健身方面更優(yōu)于無氧呼吸對爆發(fā)力的訓練,游泳距離長短遠比游泳速度的提高對學生更具生存價值。所以,我們應主抓對學生耐力的訓練,延長學生游泳訓練時間,規(guī)定每天游泳距離,以此提升學生的游距及耐力。
2 制定高校游泳教學的研究模式
游泳作為一種特殊的體育項目,它既起到了娛樂健身的作用,同時其也是一項專業(yè)性較強的求生技能,因此國家在頒布《全民健身計劃》中,將游泳定為主要推廣的健身項目之一。游泳運動具有使肢體動作協調,提高身體健康的優(yōu)勢。但是經調查,游泳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是最不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如今社會時常報道大學生溺水事件的發(fā)生,這就需要高校應提高對游泳教學的重視。用科學模式將游泳教學的優(yōu)缺點展現給大家,必要時可開展有關游泳教學的研究討論會,使學生真正了解游泳運動的優(yōu)缺點。
2.1 演變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游泳教學方式借用體育教學方式,例如:示范方式、講解方式、錯誤動作糾正法、重復練習法、模式教學法、借助器材輔助教學法等等。社會不斷發(fā)展,學生對教學問題的認識愈加清晰,因此在該階段應傳播“快樂游泳、健康游泳”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游泳教學的不足之處,用現代教學方式讓學生快樂游泳。
2.2 游泳教學模式分析
游泳教學模式不同與其他體育項目。游泳教學模式可分為直觀法、語言法及練習法三大類。筆者統(tǒng)計相關數據可知,目前各高校在游泳教學中側重于練習法,輔以示范法、講解法、游戲法、互助分組教學法等教學模式,上述教學的合理搭配均在游泳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將練習法作為游泳教學主要方式,輔以直觀教學及語言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2.2.1 主體教學方法
調查研究表明,游泳教學的相關教學文獻較少,對學生的指導價值不高。高校在開展游泳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掌握學習方法。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還可利用課余時間練習游泳技能。
2.2.2 游泳教學中安全的問題
由于高校學生都是成年人,在游泳教學中安全問題及其容易被忽視。如果將互助分組教學法運用到游泳教學中,那么學生的安全問題一定要受到重視。學生少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學生較多時教師就應首先考慮教學的安全性問題。
3 結語
合理安排游泳教學前的準備活動可使游泳教學取得更好的成效。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打破傳統(tǒng)的課前準備方式,編排新穎的、流行的、多樣的教學內容作為準備活動,讓學生更樂于接受。安排科學合理的準備活動,可降低學生在游泳中出現肌肉拉傷、韌帶損傷的幾率,還可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運動技術和技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游泳的積極性,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 苗鵬.高校游泳教學的內容方法及其模式的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07(5):111-113.
[2] 申威,馬強.淺談游泳教學的特點與教學過程[J].當代體育科技,2013(26):72,74.
[3] 張丹霞,盧寧瑞.高校游泳教學方法研究綜述[J].內江科技,2012(5):78-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