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長安
摘要:高中美術教育作為高中階段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目前高考指揮棒的形勢下發(fā)揮高中美術教育應有的價值,在教育過程中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呢?筆者根據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對此進行具體論述。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 美術 人文 情懷 探究
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工作中,我們每天都接觸著很多與美術有關的東西??梢哉f,美術以其博大,以其來自于生活而美化生活、包羅萬象的客觀因素在我們這個世界中無處不在。美術作為藝術的一門重要的分支,對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因而這也決定了美術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中階段的學生處在人生的黃金時期,他們的世界觀正在逐漸形成,而美術教育作為新課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激發(fā)學生以藝術的眼光觀察和思考,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心、身、意、志、德、言、行、知、能等諸方面的健康而全面地發(fā)展,養(yǎng)成相對完善的性格,提高學生的情趣。
一、當前高中美術教育的現狀
(一)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實施了很多年,但在課程繁多,壓力巨大的高中階段,美術只能算是學生的課余愛好,這樣導致了現如今大多數的高中學生不能正視美術教育,甚至逐漸失去了對美術課的興趣,不能系統(tǒng)地接受美術知識的教育,造成他們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由此惡性循環(huán),美術課越來越被輕視。
(二)美術教學方法陳舊
盡管目前教學輔助工具有了多媒體等先進的設施,但是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有的教師不善于有效利用現代教學改革成果的課堂模式,使課堂變成了走過程,而這種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客觀主體,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缺乏人文情趣的教學,最終就導致課堂上無論教師的教學方式多么熱烈,都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美術教育新定位
如何能夠讓學生在課時極少的美術課中學有所獲?這是每一個美術教師需要面對的迫切的現實問題,由此引起了我們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美術教育進行新的定位。
高中美術大綱對美術課程進行三個方面的描述:一是要求教師教學應該以審美教育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藝術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二是要突出藝術學科的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術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三是要求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引導學生學習必要的美術知識,掌握必要的美術欣賞方法,開闊視野,啟迪智慧,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別林斯基說:“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fā)出的?!备咧忻佬g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促進學生人文情趣的發(fā)展,觸及每一個學生的靈魂,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品質,力求實現學生健康而又全面的發(fā)展。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美術教學新方式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與思維分析能力
學習美術者,必須要具備三種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這樣可以讓其發(fā)現美的存在;豐富的想象力,這樣可以讓其對美產生聯想;一定的思維分析能力,這樣可以讓其對美產生自己獨特的見解。
美術鑒賞課是培養(yǎng)這三種能力的重要平臺,因為學生可以通過對事物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自己的這三種能力。19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彼裕囵B(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非常重要,但同時要兼顧把人文情懷融入這種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里。例如,在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時候,我給學生分別展示了北宋時期的山水畫與南宋時期的山水畫,通過對比他們發(fā)現南宋時期的山水畫都是從一邊、一角開始入手展現的。然后我給學生又講解了那個歷史時期的背景,學生一邊能夠領略到畫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同時也明白了“馬一邊,夏半角”的由來。與此同時,在欣賞西方油畫的時候,我讓學生自由表達他們對畫的感受,這樣學生能夠通過畫中近大遠小的透視規(guī)律對事物進行進一步聯想,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二)教學方式要有計劃,有步驟,且從實際出發(fā)
前文所言,由于高中美術課堂課時少,教師不可能讓學生投入很多的精力,但是通過簡短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對美術知識技能有所了解,關鍵看教師是否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和資源,調動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人文情感,而不被枯燥的美術技法理論所困擾。例如在素描學習中,學生對物體形態(tài)結構、透視的把握能力差、缺乏整體的認識等,這是必然的。于是,我先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將素描課分成導學、臨摹、寫生等層次,然后按照難易酌情把握課時。我對學生的繪畫要求總體雖然很高,在傳授給他們繪畫技巧的同時,更注重里面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比如,是達芬奇發(fā)明了素描的表現方法,徐悲鴻的素描之路等,以此來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情趣,培養(yǎng)人文觀念。
美術課包括欣賞和技法練習的課程,我雖然嘗試新方法給他們上了半學期,但是效果卻總體比較好,因為有計劃,有步驟,合理進行,這樣學生在學習起來才不會感到畫起畫來雜亂無章,沒有頭緒。
(三)多種渠道拓展學生的審美途徑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緒以及人文情懷是高中美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作為合格的美術教師,我們不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單純地放在課本上,而是需要更多地學習和借鑒影視等與美術作品有關的藝術文化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目前很多影視作品的影音美術效果非常好,學生無形中也可以得到熏陶。但短短一節(jié)課,學生根本無法看完一部完整的視頻,我給學生欣賞的時候往往用類似于電影預告片的視頻,例如宮崎駿大師的作品,從《天空之城》至《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等作品的電影預告片。每每播放一個預告片我都帶領學生思考和分析作品究竟美在哪里,作品的形式、形象用什么美術語言去表現等。
美術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審美、創(chuàng)作美的使命,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懷的責任,任重而道遠。只有通過對名家作品的欣賞,品味名家的表現手法和創(chuàng)作意念,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與人文情懷。
參考文獻:
[1]連秀麗.高效課堂視角下普通高中課堂管理改進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
[2]丁丁.新課標下高中美術“有效教學”思考[J].教師,2010(12).
[3]倪修兵.淺談高中美術新課程改革之我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7).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