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兵
寫作是一件崇高而復雜的事情,它是一個人的性情學養(yǎng)的綜合流露。古人講:“文猶人也?!卑偃税傩裕瑸槲囊矐撌前倩R放。可惜的是在應試背景下,不少學生“少年老成”,那點青春的朝氣、搖曳的個性在寫作中早已似有若無。再加上寫作題材狹獈、思想上由于缺少生活磨煉而顯出的幼稚、語言的平庸侷促,使得很多人對目前初中生的寫作狀況表現(xiàn)出切實的憂慮。
事實上,一周一小作、兩周一大作,再輔以“作文寶典”之類的“壓縮餅干”式的范文,老師學生付出的已經不少,但為何效果不明顯呢?
筆者認為,我們在寫作教學上常有一個錯誤傾向,即教師總是想要在有限的幾節(jié)作文課中教會學生寫作,而不是放手讓學生到廣闊的天地中去練習寫作?!敖虒懽鳌笔菍W生被動地跟在老師后面學習,應付式的情況居多;“讓學生寫作”則多半是帶有濃厚興趣的自發(fā)性較強的寫作活動。在寫作教學中,一旦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就會發(fā)生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即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寫作成為表達生命的需要,那是一種境界,而達到這種境界是有難度的。
“大語文觀”的提出是建立在大教材觀、大課堂觀、大教法觀的基礎上的。因此,我們的寫作教學必須從這三個方面尋求破繭化蝶之道。
一、立足教材,拓寬閱讀
如果單純從語文教材的講解示范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那肯定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能適應寫作教學的需求。但是,在實際中,大部分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更多的是在一本薄薄的教材里尋章覓句、耗費時間。此外,初中學生的課余時間又被各科作業(yè)塞滿,很少有時間來進行自由閱讀,即使閱讀,很多學生讀的也只是同齡人的作文選之類,少有文學價值。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在學校課程安排中,“不惜血本”地安排專門讓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把那些重復機械的訓練時間節(jié)省下來,讓學生的心靈在文學世界中遨游。唯如此,寫作素材才會不斷充實。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自由地閱讀和大量地閱讀,不僅會提高寫作教學的課堂效果,還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當然,要達到這種效果,還需要我們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作大膽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了解讀什么書、怎樣讀書。書海浩瀚,良莠不齊,許多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往往缺少鑒別力。對此,我們應根據(jù)學生特點,列出一批閱讀名錄,名錄中不一定是大部頭的文學作品,可以是散文集粹,可以是文學鑒評,還可是優(yōu)秀的雜志甚至影視作品,但必須都是精品、上品。在閱讀過程中,可精讀、泛讀,也可研讀、娛讀,最好是帶著筆墨讀書,不時進行摘錄、批注等。
呂叔湘認為中學生每天至少要讀5000字,美國紐約州規(guī)定學生每年要讀25本書,沒有大量的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便無從談起。因此,我們的寫作教學應立足于大教材,努力拓寬閱讀的河床,引導學生走向深沉的文學之海。
二、投身課堂,疏浚學習外延
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要引導學生跳出課堂教學的“一畝三分地”,將學生的家庭生活、課余生活、社會生活作為課堂的延伸,在生活中思考寫作,在寫作中思考生活。許多作家的成長,就是這方面的先例。他們很多人并沒有受過大學教育,或者說,他們在嚴格意義上的系統(tǒng)學習時間并沒有現(xiàn)代學生充裕、持久,但由于他們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生活,并在生活中學會了觀察和感悟,因而最終成就了自己的寫作之夢。
在現(xiàn)實中,許多學生因為缺少生活積累,因而寫作題材總是在學校和家中徘徊,很少有人將觀察的視野推向社會生活。而面向社會生活,是學習寫作的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是很難邁出的一步。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贝笤娙死畎滓簧栕x經倫,年少時他便仗劍游歷天下名山大川。我們不難想象,如果沒有那一段游俠經歷,乃至后來輾轉流放的社會生活經歷,詩仙的誕生也許還是一個歷史的問號。“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生活的經歷和風霜的洗禮,往往是寫作最寶貴的源泉。而當今學生,幾乎被“關”在校園中長大,難怪寫作的境界拓展不開。因此,我們應當主張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向圖書館,走向大千世界,走向廣闊天地,去觀世象紛紜,感社會滄桑。同時,學校應該積極為學生搭建各種平臺,如文學社、廣播站、校園電視臺,讓它們真正成為展示學生才華的絢麗舞臺。但事實上,我們在這方面的努力顯得形有余“而實不足”,確實浪費了可以發(fā)揮作用的教育資源。
寫作教學的真正課堂在課外,寫作教學的土壤在生活。未來,我們必須大膽放手,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體味五彩生活,在變幻多姿的生活中愉悅地學習寫作?!叭旯麑W讀,功夫在詩外”?!霸娡狻笔钦嬲拇笳n堂。
三、著眼教法,打破邊框模式
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也是各有特點的。不少著名的特級教師都總結出了所謂幾步寫作教學法,但那是適合他和他的學生的教法,其效果我們沒有實地考察,照搬過來可能會行之不佳?!伴偕茨蟿t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寫作教學的大教法應該是立足于教師學識與個性特點,以及所教學生的學情實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靈活的、變化的。我們大可不必拘泥于所謂某某“主義”,要少談些主義,多面對問題;更要少埋怨問題,多開點“藥方”。我們的寫作教學思維既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的方式上,又不能盲目追時髦,搞一些形式上的花頭翻新?!坝跓o法中取法”,這是寫作教學大教法的精髓所在。
大教法離不開“大師”。語文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成為寫作上的行家里手。我們不敢說作家一定能教好學生寫作,但最起碼敢說,教師懂寫、能寫、寫得好,并可以把學生教好。時下,不少教師出于面子問題,不敢輕易寫下水文,生怕不如學生。其實“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后,稟賦有不同。教師如果用這樣一種大胸懷來和學生共研學問、教學相長的話,那么寫作教學必然會迎來一個大境界。相反,如果教師心胸狹窄,竭力在學生面前維護自己學術的權威,那么學生也不會真正地迸發(fā)出有力且持久的寫作熱情,他們只會循規(guī)蹈矩、四平八穩(wěn)地寫一些平淡的俗文而已。
寫作教學的大教法,不僅需要大師的大眼光、大胸懷,同時還需要把“大”建立在“小”的基礎上。要切實從小事做起,從細節(jié)做起,從具體問題做起,華而不實,反而會使事與愿違。
前總理溫家寶說:“要把學生從高考的指揮棒下解放出來?!薄按笳Z文觀”的一切理念無不與此相連。寫作教學的大解放需要教育機制進一步改革和發(fā)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薄按笳Z文觀”引領下的寫作教學終究會遨游江海、星漢燦爛。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縣墩頭初中(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