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鄉(xiāng)+姚志強
內容摘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大膽提問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需要。筆者從堅信學生具有提問的潛力、創(chuàng)設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巧妙運用布白等多種授課藝術三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培養(yǎng)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提問能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學生提問能力
激勵學生大膽提問一直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衡量新課程改革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生課堂提問的能力,讓語文課堂真正彰顯出活力,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亟需解決的一個難題。筆者從三個方面入手,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堅信學生具有提問的潛力。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表明,學習和求知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所以就每一個成長的學生個體而言,學生是完全具備提問動機的。而教師要做的首先就是要堅信學生的提問能力是可以改變和培養(yǎng)的?!傲_森塔爾效應”也表明,人們對某些事實的期望或真實信念將會導致這些期望成為現(xiàn)實。換句話說,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寄予期望或者學生對自己的提問能力寄予期望,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會讓這種“期望”變成現(xiàn)實。其次,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把提問看作是自己學習的一個需要,一個目標。老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一些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能力,包括語文課堂上的提問能力。老師的這種期待和引導,會極大的推動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會影響學生整個語文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而這些恰恰是學生提高提問能力的前提。
二.創(chuàng)設和諧的語文課堂氛圍。語文課堂教學要發(fā)揮出自己的獨特魅力,取決于教師、學生和課堂情境的相互協(xié)調,即課堂管理。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必須在語文課堂上營造一個積極、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包括積極的課堂心理氛圍、溫暖的課堂情感氛圍、和諧的課堂人際關系等。如果沒有這樣的的課堂氛圍,教師、學生就無法相互影響,也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鑒于此,我利用“新教師”這樣一個特殊的身份,很快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上課之前,與學生商量怎樣上語文課,充分尊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話語權;語文教學中,故意讓學生指出我的“錯誤”,借此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課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提問,進行歸納總結或自測......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創(chuàng)設積極、和諧、民主、寬松的語文課堂氛圍,讓學生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潛力得到充分展示。正是在這種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們迸發(fā)出了各種奇思妙想,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無形之中,不但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力得到了提高,創(chuàng)新性思維也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三.巧妙運用布白等多種授課藝術?!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實踐證明,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力,必須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活動,而學生積極的情感活動并不是自發(fā)而深刻地進行的,必須經過有效的點撥才能得以充分地開啟,這就需要教師有高超的授課藝術,其中最有效的當屬布白藝術。作為一種在藝術作品中有意留下“空白”的藝術手法,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卻能極大的激勵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布白”,不去刻意追求所謂的完美或標準答案,學生在面對不完美或空白時,往往會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要改善它們的意識,會有一種“我要行動”的沖動感,這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會隨之進發(fā),對文本的感悟也就會更加地深入,“布白”就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對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有效。
“為有春風巧著力,朽木也能綠成蔭”,只要我們愿意在語文課堂教學上多下功夫,勤于思考、勇于實踐,堅持不懈的嘗試,我們就一定能創(chuàng)設出開放而富有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有效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能力,進而取得豐碩的語文教學成果。
(作者單位:重慶市永川中學;重慶文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