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玲
內容摘要:文章首先就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現(xiàn)狀展開分析,而后進一步對如何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初中 語文 教學 有效性
初中階段的教學活動,對于學生而言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必須得到教師的關注。
一.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現(xiàn)狀分析
初中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的發(fā)展過程而言,有著與小學和高中階段都截然不同的特殊性。這個階段中,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延長到八小時,并且從客觀上要求學生有更為獨立的學習精神,而這些都是小學階段從不曾涉及的問題,在學生進入初中階段之后陡然出現(xiàn),如果沒有教師的妥善引領,可能會導致學生無法順利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習環(huán)境中。
從語文的教學角度看,不同于小學階段對于字詞句的學習和分析,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從內容量上大大增加,并且要求學生有更自主的學習意愿。從教學內容上看,初中階段的教學大綱和內容安排,開始傾向于對于語文學科本身的關注,這與小學階段關注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狀況也有所不同。從根本上看,這種轉變是基于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考慮,并且結合學生對語言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而進行設定。對于學生更深一步展開基于中國文化的語文學習,有著毋庸置疑的積極作用。
但是從實際的教學環(huán)境特征看,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階段后,仍然存在對于教師和教材的極大依賴,很多學生對于教學活動中的某些指令執(zhí)行仍然停留在小學階段。而與此同時,教師則認為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能夠在一些框架性的指導之下完成對語文教學內容的學習,于是造成了師生之間對于彼此期望值的差異。在這種期望值的差異,直接導致師生雙方對彼此行為的不滿,在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激化雙方之間的矛盾,給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塑造
通過對當前初中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突出問題展開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能否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整體效率,對于語文教學的效果而言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有鑒于此,可以考慮從如下幾個方面切實實現(xiàn)師生之間行為和思想最大可能的同步,進一步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1.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初中階段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呈現(xiàn)出較為突出的特征,而師生之間存在的主要矛盾也正在于此。師生之間的矛盾產生,多源于其自身行為與對方期望值的不一致,而從學生角度看,就是被動學習的現(xiàn)狀與主動學習的期望值之間的不一致。對于這一方面的問題而言,應當著力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更加需要,尤其是在步入初中階段的前期開始,讓學生了解到初中學習的特征,以及其應當做到的行為模式和學習水平。這是為學生樹立起一個行為標桿的過程,也是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發(fā)展目標的過程,更是糾正學生對于自己估價衡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構建完整語文知識體系
經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在字詞句方面已經具備必要的基礎,單純從知識結構上看,學生的自學能力基本完善。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之所以課堂教學仍然在有效性方面呈現(xiàn)出一定的不足和匱乏,很大程度上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向和學習態(tài)度有關??紤]到從小學到初中的語文教學內容本身的變化,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于文化的強調。必須注意到,在初中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有兩個方面的問題是必須要重視的,其一在于對于文化的傳承,其二在于對于語言的駕馭。初中階段從內容上增加的諸多古文以及名著內容,雖然其中不乏外國文學的蹤跡,但是對于中國文化的打造更為重視,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服務于學生自身素質構建的文化特征塑造。而對于語言的駕馭能力方面,只有學生實現(xiàn)了對于語言的語義和語法的掌握,才能實現(xiàn)將文化向未來傳承的任務,也唯有如此才是學生自身素質提升的必由之路。并且毋庸置疑,只有師生雙方都緊緊把握素質教育脈搏和文化傳承教學內容兩個方面的主線,才有可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3.加強語文思想的把握
初中階段語文教學常常會陷入一種半僵化的狀態(tài),即由教師帶領學生將完整的課文劃分為段落,甚至深入分析句子的狀態(tài)。這種僵化的做法是對于完整文化的一種割裂,不值得提倡,但是又必須注意到這種教學方法本身的價值所在。合理的做法應當是從作者的思想和描述手法角度著手展開分析。
三.結論
有效的教學,不僅僅是師生雙方對于教學時間的更為合理利用,也是幫助學生有效實現(xiàn)素質提升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存在于教學活動中的特征和問題,切實提出改進建議,才能獲得良好效果。
(作者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