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曲洪翠++++++闞學巧
[摘要] 目的 比較常規(guī)管理法與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將60例我院新生兒護理人員按照奇偶數(shù)字法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管理法,觀察組采用分層次管理法。比較兩組管理前后操作評分、理論知識評分及相關指標評分情況。結果 (1)管理后兩組護士操作評分及理論知識評分均較管理前有顯著提高,且觀察組上述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觀察組總體工作滿意度、福利待遇滿意度、排班滿意度、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專業(yè)發(fā)展?jié)M意度、工作被稱贊與認可滿意度、對工作的控制與責任感、同事關系及交流機會等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手術室開展分層次管理,能夠顯著提高護士工作及對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常規(guī)管理;分層次管理;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5-0114-03
當前,隨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不斷發(fā)展,醫(yī)療體制也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革,醫(yī)護模式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護理已由原來的重視對疾病自身的護理轉變?yōu)橐曰颊邽橹行腫1],對患者身心進行綜合性、全方位的護理干預,使得公眾的健康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滿足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2]。其中,選擇一種合適的護理管理模式,是推動醫(yī)院進步、保護患者利益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一個根本保障[3]。本研究主要選取我院手術室60例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常規(guī)管理組與分層次管理組,對比分析兩種管理方法的應用效果,以篩選科學、有效的護理管理方法?,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60例新生兒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年齡最小21 歲,最大37歲,平均(31.03±5.73)歲;學歷分布情況:大學本科23例(38.33%),大學專科30例(50.00%),中專7例(11.67%);職稱分布情況:副主任護師2例(3.33%),主管護師12例(20.00%),初級護師24例(40.00%),初級護士22例(36.67%)。將本組護理人員按照奇偶數(shù)字法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兩組護理人員在年齡、學歷及職稱分布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護理管理采用常規(guī)管理法,由各科室護士長根據(jù)每位護理人員的特征、工作能力以及臨床工作經驗等對工作進行分配,然后制定各級護士所應具備的職責,根據(jù)職責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要求;排班按照綜合情況進行,采取彈性排班制度,根據(jù)護理人員的自身情況及工作量,各項工作應根據(jù)護理人員的基本素質以及護士綜合實力進行安排,對于高年資的護理人員可負責難度較大的一些工作,低年資的護理人員則應安排一些簡單、易上手的工作[4]。
1.2.2 觀察組 本組采用分層次管理法,具體內容:將本組全部護理人員按照職務高低進行層次劃分,即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基礎護理人員, 對每個層次的工作人員均應負責他們上一級與下一級之間的關系,每個層次的護理人員均有特定的任務,在恪守本位職責的前提下對下級人員進行一定的護理干預,同時輔助上一級完成必要的護理工作[5]。
1.3 評價標準
護理管理實施兩個月后,對護理管理效果進行評價,具體包括對工作積極性、操作評分以及理論知識、護理滿意度等進行評分[6]。(1)理論、操作評分:由手術室護理部進行綜合考評,滿分為100分,優(yōu)秀為85分以上,及格為60分。(2)護士工作滿意度評分:管理實施1年后采用McCloskey滿意度量表(MMSS)對護士工作滿意度進行評價,MMSS量表從福利待遇、排班滿意度、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專業(yè)發(fā)展機會、工作被稱贊和認可、對工作的控制和責任感等指標對護士工作滿意度進行評估。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管理前后操作評分、理論知識評分及相關指標評分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x±s)的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n(%)]的形式表示;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管理前后工作能力對比分析
兩組護理管理前后操作評分及理論知識評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護理管理后上述兩種指標評分差異也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相關指標對比分析
觀察組總體工作滿意度、福利待遇滿意度、排班滿意度、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專業(yè)發(fā)展?jié)M意度、工作被稱贊與認可滿意度、對工作的控制與責任感、同事關系及交流機會等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護理管理對醫(yī)生、護理人員以及患者等均具有非常直接的影響,關系到整個護理程序的順利實施及開展,同時也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的最根本途徑與保障。護理是對人類潛在或現(xiàn)存的健康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處理以及診斷的反應,尤其是參與醫(y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影響則更為直接、更為重要[7]。同時,護理人員還是醫(yī)生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最得力的助手,關系到疾病治療的結果。然而,在醫(yī)學不斷發(fā)展及進步的今天,護理管理應該進行相關的調整,滿足醫(yī)生及患者的相關需求。此外,護理人員工作量繁重,人員配備緊張,且存在非常沉重的精神壓力,護理人員在崗時間越長,其遭受的心理、精神方面的壓力則越大,其工作成就感也就越差。因此,在實際的護理管理過程中,應對上述因素給予高度關注與重視[8]。endprint
分層次護理管理完全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展模式的要求,能夠很好地對護理人員日常工作中的狀態(tài)加以調整,確保符合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9]。首先,應關注護理人員的根本需求,在此基礎上應積極地對其潛力及才智進行開發(fā),使其以最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與工作。在實施分層次管理過程中,不僅應對工作突出的優(yōu)秀護理人員進行一定的獎勵,還應對其心理方面所出現(xiàn)的種種變化加以關心,緩解其沉重的心理壓力,大力支持其工作創(chuàng)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工作自主性與積極性,以提升護理人員自我效能及工作能力,最終提高手術室護理的整體質量[10,11]。患者滿意度是衡量現(xiàn)代醫(yī)院質量管理工作的金標準,本研究對比分析了分層次管理與常規(guī)管理方法下護理人員操作水平、理論知識及護理工作滿意度等指標,結果顯示分層次管理組的上述指標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管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分層次管理能夠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養(yǎng)及業(yè)務素質,進而提高醫(yī)生及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開展分層次管理,能夠顯著提高護士工作及對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明蘭. 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5):70-71.
[2] 劉紅,張美燕. 分層次管理模式對提高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研究[J]. 護理研究,2012,26(1):164-166.
[3] 駱宏,赫中華. 466名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yè)倦怠及離職意愿的關系[J]. 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0):933-935.
[4] 郎秋梅. 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10):149-150.
[5] 靳芹. 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 醫(yī)學美學美容,2012,9(9):5-6.
[6] 蔡燕顏. 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2):2834-2835.
[7] 曹敏. 我國護士分層次使用管理的研究進展[J]. 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2):863-865.
[8] 邵麗. 分層次目標激勵在臨床護士管理中的運用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3):90-91.
[9] 劉倩,李瑩. 手術室護理技術分層次準入管理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8):266-267.
[10] 蘇錦治,蘇麗寒,黃碩薇,等. 手術室量化管理模式的應用體會[J]. 當代護士(專科版), 2010,26(12):141-143.
[11] 劉紅. 分層次管理模式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 護理管理研究,2011,25(6):1562-1564.
(收稿日期:2014-0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