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翠
【關鍵詞】《混合運算》 數學游戲 應用策略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9A-
0082-01
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混合運算》是考查學生綜合計算水平及計算能力的教學章節(jié),學生所具備的混合運算能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應出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及數學水平。要強化學生的混合運算能力,教師可以借助各類數學游戲對學生的運算能力展開綜合訓練,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本文將結合教學實例談談數學游戲在《混合運算》教學中的應用。
一、生活情境化的數學游戲
數學游戲能夠很好地輔助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數學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很多游戲都深受學生們喜愛。將數學游戲引入課堂教學不僅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們對于知識的理解與吸收。生活情境化的數學游戲是小學數學中最為常見的,這種游戲的模式通常是借助情境創(chuàng)設來展開知識的教學與應用,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學習“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時,筆者以生活情境化的游戲來引導學生們展開運算技能的應用。課一開始筆者就問學生:“小朋友,你們乘坐過汽車嗎?”同學們齊聲回答:“坐過。”“好,下面我們就來玩‘乘汽車的游戲。”課件播放出小汽車喇叭聲響的音樂,隨后,有6位學生上來乘汽車,到站后下去3人,又上來2人,學生們通過看到的情境,順利地列出上車和下車人數的計算式,通過算式得出最后車上還剩下的人數。這樣的課堂小游戲不僅自然貼切,趣味性強,還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同教師的授課交融在一起,讓學生們在游戲中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
二、腦筋急轉彎式的數學游戲
腦筋急轉彎式的游戲在數學教學中是有一定難度的,這類游戲除了能夠考查學生對于基本運算能力的掌握,通常也能夠很好地考查學生的應變能力,這是展示學生思維層面的一種良好的體現。首先,游戲的設計應當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其次,對于游戲中的計算量以及思維量的設計要合理,要能夠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及知識層面,設計的游戲如果太難,大部分學生都答不出來,那游戲也就失去了其價值與意義。此外,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大家點撥,尤其是在需要轉彎的地方,學生可能會陷入思維定勢,或者一時間轉不過彎,教師適時給予指引,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啟發(fā)。
在考查學生的混合運算能力時,筆者在課堂上展開“游農場”的小游戲:在黑板上貼一幅很大的農場的圖畫,圖畫中有蘋果樹、梨樹、桃樹等,樹上結滿了果實。此時筆者開始引導大家玩游戲:“大家注意看這幅插圖,今天我們在農民伯伯的帶領下一起來游農場。假設農民伯伯給你5個蘋果,3個梨子,還有4個桃子,你現在一共有多少個水果呢?”學生基本都能夠得到正確答案。這時,筆者加深了難度:“農民伯伯緊接著又給了你一串葡萄,葡萄的數量剛好是剛才數量最多的水果的2倍,大家知道葡萄一共有多少顆嗎?”學生產生了疑惑,對那句“數量最多的水果的2倍”開始思考起來。要把這個小問題弄懂就需要學生轉一個小彎,最后有不少學生都能得到正確答案,這說明學生的混合運算能力掌握得還不錯。
三、找錯誤的數學游戲
混合運算是最容易出錯的。因此,針對一些典型錯誤讓學生們展開找錯誤的游戲也是很有必要的。以432-98的計算為例,筆者發(fā)現不少學生在計算這道題目時最后都會算成432-98=432-100-2,這是學生出現的一種最為普遍的錯誤,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錯誤。為了讓學生對這個錯因有深刻的認識,筆者讓學生自己找出出現這個錯誤的原因。
很多學生最后都說:“因為老師平時告訴自己‘加一個數時,多加的數一定要減掉,少加的數一定要繼續(xù)加,減一個數時少減的數一定要繼續(xù)減,多減的數要加回,所以我們也是按老師說的計算的。”這個錯因來源引發(fā)了筆者的思考:其實這樣的一句話記憶起來本身就很拗口且易混淆,很多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加減乘除法的算理,而且計算的熟練程度也不高,導致弄巧成拙錯誤連連。從這個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出現這樣的錯誤主要在于學生對于運算方法或運算技巧的理解不透徹造成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強化學生的基本運算規(guī)律的能力。
總之,無論是生活化的數學游戲還是具有一定靈活性的數學游戲或針對運算錯誤展開的找錯游戲,都能夠很好地考查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技巧,鍛煉學生混合運算的基本技能,這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計算水平是很有幫助的。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