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瓊
【摘 要】高中是一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轉(zhuǎn)折點,是跨入社會的門檻,它與大學密切相關(guān)。而進入一個比較理想的大學無論對于學生本人還是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都顯得尤為重要。在高考作為社會重要文化事件的今天,承受社會、家庭、個人三重重壓的高中學生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避免壓力。如何面對自己的壓力就成了一個高中班主任亟待解決的問題。壓力是無處不在也不可避免的,與其用無力的勸慰撫平學生緊張的心情,不如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堅強的心靈去直接面對壓力,用正確的心態(tài)去面對每一次考試及考試分數(shù)。
【關(guān)鍵詞】壓力承受考試 輸贏
我們的素質(zhì)教育一直都在進行當中,但是,高考橫亙在每個高中學生的三年后,加上家庭的殷切希望,我們的素質(zhì)教育似乎只能停留在說一說的階段而很難推進下去。所以,在我們一線教師看來,素質(zhì)教育的口號雖然越喊越響亮,可與之成正比的社會壓力也越來越大,學生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所有一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心理咨詢師的職責,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學生們減壓。
但在我的實際工作中卻發(fā)現(xiàn),我們越是幫助學生減壓,學生的壓力就越大。壓力不會因為你說幾句就消失,反而會在老師刻意撫平的試圖下會激烈增長。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是放任學生繼續(xù)受壓力的困擾而處于情緒化之中患得患失,還是采用心理干預的方法積極的疏導?
采用前一種方式,只能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采用后一種方法又太費時費力,需知,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兩個學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班集體,如果采用疏導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一對一,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來做具體分析,但是,這種方式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是一對一的,從老師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對多的,更何況,這種壓力不是一次兩次談話就可以解決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基于這種分析,加上從教以來一些經(jīng)驗,針對學生的壓力,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解決學生的壓力問題:
一、從高一開始,作為班主任,在每次班會課上我都會給學生灌輸勇于承受壓力的觀念。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發(fā)現(xiàn)壓力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不可避免,那么刻意的避免就會引起反效果,更何況,沒有壓力又哪里來的動力?因此,從高一開始,我就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勇于面對壓力的品格,讓學生知道,真正的英雄不是無所不能的,而是面對困難、面對壓力,心理有負擔還能夠勇往直前承擔自己那份責任的人。讓學生知道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其實是自己不得不承擔的責任和必須要盡的義務,從高一開始,從心智基本成熟開始慢慢引導,讓學生逐步適應。
二、考試不是一切,但考試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從教十余年,我們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高中學生的壓力都來自于考試,他們懼怕考試結(jié)果,考得好會和考得更好的比較,考得不好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進而這種自責會轉(zhuǎn)換成沮喪。其實,這種心態(tài)我們是可以理解的,試想,一個努力三年的學生,最后的命運卻由舉行兩天的高考來決定確實是會讓人膽戰(zhàn)心驚的。但我們要告訴學生的是,考試并不能決定一切,它僅僅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環(huán),可能這一環(huán)是最重要的,但是學習以及學習帶來的快樂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是更值得我們?nèi)ンw會的??荚嚳赡軙晒σ部赡軙?,因為懼怕一個可能的結(jié)果我們就不去享受這個過程嗎?讓學生明白這一點,讓學生享受學習帶來的過程,這比單純地幫助學生減壓要更重要。
三、所有事情不會因為考試而改變,所以要放心大膽的前進。美國優(yōu)秀的教師雷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中說“世界不會因為一場考試就停止轉(zhuǎn)動,你的爸爸媽媽依然愛你,我依然愛你”,這句話是說得非常好的,也是幫助學生正確面對壓力的一方良藥。就我的調(diào)查來看,學生有考試壓力綜合征主要是懼怕考試后家長的反應,如果取得家長的共識,在和家長溝通的情況下,讓學生明白考試并不能改變父母對自己的愛,那么學生們可能就會在學習過程中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全力前進。
四、你可以“沒有贏”,但是不可以“輸”,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皼]有贏”那下次我們還可以爭取贏回來,但假定是承認自己輸了,那就在心理上落了下乘,想要爬起來重新沖刺的可能性就幾乎沒有了。所以我經(jīng)常對學生說的就是心靈的強大遠勝于一切。在學習過程中,考試只是其中的一環(huán),除了這一環(huán),我們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過程中,考試只是提醒你在這一段時間的學習過程中,你的方法能不能幫助你打贏這場仗,告誡你調(diào)整作戰(zhàn)方針的一個方式而已。即使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沒有贏也沒有關(guān)系,至少,你知道了贏回來的方法,不會一無所得,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
以上幾點是我在近幾年的時間里總結(jié)出來的一點經(jīng)驗,需要班主任從高一開始培養(yǎng)而不是等到高三。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直面壓力的勇氣,告訴學生正確面對壓力方法,同學生站在一起,理解學生,永遠做學生精神上的后盾比一直讓自己左支右絀的給學生減壓的幫助要大得多。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