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博 韓杰
摘 要:著作權是知識產權的重要內容,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是《知識產權法》和《著作權法》的目的和任務。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特別是在網絡化和信息化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保護著作權成為學者們談論和研究的焦點。文章將對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著作權;合理使用;利益平衡;著作權人
一、合理使用的定義和制度內容
定義來說,合理使用是指根據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在不經過著作權人同意和向其支付報酬的情況下,以一定的方式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而一般而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使用其作品的行為是構成侵權的,但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對一些對著作權危害不大的行為,著作權法不視為侵權行為。這些行為在理論上被稱為“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是著作權限制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其性質當然是對著作權的限制。首先,從使用者利益的出發(fā),合理使用是對著作權的限制,而不是對著作專有權的排除。合理使用體現了著作權法以“保護著作權人的利益同時促進知識與信息廣泛傳播”為目的。一方面,著作權法的核心仍然是維護作者的權益,另一方面,著作權法的制度設計初衷要求保護社會公共利益,以促進知識與信息的廣泛傳播,以最大限度地去帶動社會進步和繁榮。兩者在表面上看似相互沖突,但是,卻能夠將這種沖突通過臨時限制信息流動的方式,廣泛的傳播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再者,設立合理使用制度,是不會對著作權法中激勵創(chuàng)作和傳播的制度產生負面影響的,反而會方便公眾對智力作品的利用。
二、我國法律對合理使用的規(guī)定
三、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條件
(1)合目的性。是指它的使用應當以社會公益為目的。合理使用是對著作權的限制,它的立法之目的在于為社會公益考慮,對著作權人的權利給與一定的限制。公益性是構成合理使用的首要條件。
(2)合比例性。是指注重考察使用部分的“量”和“質”。合理使用應當以“適當”為限,適量使用非實質性部分的內容;而對于文章的靈魂和核心之所在實質性內容,還是應該予以保護。
(3)合法律性。是指應當符合法定類型?!吨鳈喾ā酚昧信e的方法規(guī)定了合理使用的情形,這12中情形之外的,都不能納入合理使用的范圍。
(4)合條件性。是指合理使用應該滿足特定的條件。《著作權法》對于特定條件有明確的規(guī)定。不滿足條件的則不是合理使用。
四、結語
從一定角度來說,《著作權法》是平衡之法,立法的重要目的在于平衡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合理使用的制度設計為了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而對權利人的部分權利進行了限制,使作品能夠在公益的范圍內傳播。而合理使用無論在學界還是在立法界都從未停止過討論,特別是對于“四性”的條件適用,都在寬度和深度上提出了各種觀點。相信在討論中,合理使用制度會得到不斷的完善與健全。
參考文獻:
[1]孫南申主編:《知識產權典型案例精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年版
[2]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2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