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
摘 要:語文學習成效的提升不僅要依靠課堂上的學習,更要憑借日常練習和生活當中的實踐和應用;不僅要讀還要背、不僅要背還要去感悟,要去寫作、去實踐。當然,還要依靠教師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和提升,在牧區(qū)日益前進發(fā)展的今天,探究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促進牧區(qū)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
關(guān)鍵詞:農(nóng)牧區(qū);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251-01
當前西藏農(nóng)牧區(qū)的小學生語文水平差強人意,較之其他地區(qū)的小學生來說差距不小。究其原因,主要是農(nóng)牧區(qū)的小學生的語文應用機會較少,缺少漢語語言的交流與溝通,缺乏應用的語言環(huán)境,所以,我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和練習的機會,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們可以更快、更好的學習和應用。
一、打好起點基礎(chǔ),讓學生增強識字方法和能力
認字識字是小學語文學習的起點,更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所以首先要讓學生們產(chǎn)生認字的學習興趣,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使他們專注于學習文字的音、形、義。以兒歌或順口溜的形式,使他們強化記憶,形象掌握。其次,于課堂上,因材施教、因文施教,創(chuàng)建輕松、活潑、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以學生為本,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與感悟。使學生們摸索掌握詞語中的規(guī)律,善于歸納同義、反義、近義詞語,并靈活運用。再次,于課上課下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多組詞造句,應用漢語進行交流,并多寫多練養(yǎng)成良好的漢字素養(yǎng)。
二、加強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由于牧區(qū)的小學生平時對汊語語言的接觸較少,所以更需要加強閱讀,增強語感,強化詞語的合理運用。避免死記硬背,而不知怎樣靈活使用。教師首先要選擇一些適合牧區(qū)小學生閱讀的文章供其閱讀和學習,指導學生把字、詞放在文章語境中去理解,使學生不僅會分析課文、更能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寫作主旨。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將一元化解讀變?yōu)槎嘣庾x,使學生們不要只遵從于教材的唯一答案,而是要多思考,多元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成長,樹立“以學生為本”的閱讀教學理念,為學生個性的彰顯和思想的解放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再次,教師要將一言堂講解改變?yōu)殡p向的對話課堂,確立新的閱讀教學過程觀,變“傳話”教學為“對話”教學。教師要平等的對待學生,和學生成為好朋友,共同進行學習和探討,多溝通和交流,從而提高閱讀的成效與收獲。
三、勤于書寫,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語文學習不僅要認字、讀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寫、要練、要組詞作文,所以這就要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更是積淀與提升語文能力的有效渠道之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教師的督促與言傳身教。所以作為牧區(qū)小學的語文教師,就應當多讓學生盡量的用漢語來寫字,作筆記,記日記、寫作文,同時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趣味的活動,讓學生們用漢語來編寫一些小笑話、小故事,作好課文預習。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們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長期堅持與不懈努力的事情,需要反復的練習與持續(xù)。
四、日常積累,集腋成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匯集和積累,它不是一促而就的,而是要在日常的學習和閱讀當中,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采集、善于誦讀、善于結(jié)合、善于運用。所以老師要通過學習、練習,將那些優(yōu)美的、動人的、精彩的、感動的、形象的、豐富的錦詞佳句深深的記在心里,蘊于腦中,將其融會貫通、融為一體,將其靈活運用、自由結(jié)合,通過閱讀、記錄、背誦,將這些積累起來的一個個“珍珠”串連成一條美麗的“項鏈”,將這些精華匯集運用成為自己的語言。使開始學到的死的知識,變得活的資源,將積累的東西爛熟于心做到融會貫通。
五、勤學好問,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變?yōu)榉e極主動的探索
對于牧區(qū)的學生來說,由于語言習慣與應用的不同,以及生活的地域不一樣,所以在學習語文的過程當中肯定有許多的問題不甚了解和明了,所以多提問,多探究便是學好語文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有力工具,是學習主動探索的標志和學習積極性的體現(xiàn),有問題的學習才是積極主動的學習,是經(jīng)過理解、分析、思考過后而產(chǎn)生的對于知識的求知欲望,是對知識的探尋和追索。在語文學習當中,基于學習的疑問所產(chǎn)生的問題是最具有學習精神的問題,因為它是學生們自主思考而提出來的?帶有他們的切實疑惑和一種探尋的急切心理,希望知道問題的答案和原因,也就有著更多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會更加積極的投入問題的探尋,提高學習的效率,提升語文的素養(yǎng)。所以,在學生提問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在把握文本核心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篩選,篩選出“共性”的問題,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再引導學生自己通過研讀課文、查找資料、分工協(xié)作自主去解決問題?!痹谝蓡?、提問、解決的過程當中,使學生們得以掌握學習當中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體會到學習當中的付出和收獲。
六、多加鼓勵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情境
另外,作為一名農(nóng)牧區(qū)教師,要及時的鼓勵學生,表揚他們的進步,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杜絕畏學心理,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要過于嚴厲,要在指正其錯誤的同時鼓勵他們勇于回答問題的勇氣和精神,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多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漢語言情境活動。比如在學校開展“漢語角”之類的語言交流活動,組織演講、故事會等。課上,鼓勵學生多講漢語,多加交流,樹立學生講漢語、學語文的習慣。使學生在有益的語文情境下,積極的學生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茜茜.淺談農(nóng)牧區(qū)小學漢語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2] 王春梅.淺談如何提升農(nóng)牧區(qū)小學漢語文教學的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3(33).
[3] 次仁德吉.提高西藏農(nóng)牧區(qū)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應抓“四個環(huán)節(jié)”[J]西藏教育,2013,(01).
[4] 才仁公保.才樣.淺談藏牧區(q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