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園
摘 要:普通話口語交際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必修課,能力的高低是體現(xiàn)一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方面。然而,目前中職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著實堪憂,職高學生中普遍存在“當眾說話難”的現(xiàn)象。為此,本文從確定口語交際的評價標準入手,明確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組成要素,分別從語文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兩大方面提出一些能提高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和措施,進行具體有效的訓練,探討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
關(guān)鍵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對策;評價;中職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27-01
一、“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標準
1、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評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jù)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cè)重。如可采用分級評價,一級評價其是否有說普通話的習慣,普通話的標準程度;二級評價其誦讀得是否流暢、通順;三級評價其能否準確恰當?shù)乇磉_作品內(nèi)容本身的情感。
2、對學生口頭介紹能力的評價??陬^介紹是指對人、事、物作口頭的描述,說明或評價。要求能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場合和對象,借助手勢、姿態(tài)動作、表情等輔助手段,用清晰、恰當?shù)恼Z調(diào)對人、事、物作如實反映,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3、對學生交談會話能力的評價。交談是社會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種口語交際形式,包括聊天、問訊、拜訪、勸慰、請教、談心、采訪、洽談、打電話、進行交涉等。要求能根據(jù)對象、場合使用恰當?shù)皿w的用語把心中的所思、所想轉(zhuǎn)換成口語表達出來,并做到善于觀察,善于傾聽,善于提出并把握話題。
4、對學生演講辯論能力的評價。這里的演講也包括即席發(fā)言。要求能夠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富有說服力、感染力的材料,借助一定的體態(tài)語如恰當?shù)谋砬?、姿態(tài)、手勢等,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情。而辯論作為思想交鋒、激烈論爭的高級語言形式具有雙向性、對抗性、思辨性、通俗性等特點。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要有很好的思辨能力。
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
1、明確訓練目標。一是熟練的語言表達能力:即普通話語音正確,吐字清晰流暢,運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表達自己的思想。二是反應(yīng)迅捷的思維能力:即能在不同場合和情境下迅速組織語言,并條理清楚地表達出來。三是準確的記憶理解能力:在言語交際中,能快速準確地捕捉聽話要點,并能加以理解和推理。四是良好的心理表現(xiàn)能力:即在語言交際中,心理穩(wěn)定,表情自然,并能借助恰當?shù)捏w態(tài)來增加表達效果,協(xié)調(diào)人際關(guān)系。五是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即在口語交際中能注重個人品位,喜好與社會鑒賞觀交融統(tǒng)一,以達到交際中整體的自然和諧。
2、遵循訓練原則。一是民主性原則:即主體性原則。以“練”為主、“訓”為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設(shè)口語交際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只作適當?shù)狞c撥引導。二是循序性原則:口語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漸進過程,訓練中必須圍繞目標,分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三是全面性原則:力求在“訓”的同時,發(fā)揮教師對學生的潛移默化作用,使學生有“練”的方向;同時,借助多媒體手段加以示范強化,激勵感染,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進行具體訓練。第一,將口語交際能力教學歸位到交際上。目前,中職生語文課增加了一定課時的普通話口語課。但口語交際教學不是附屬,不是知識傳授,也不是研究學問,而是為了提高交際能力,所以口語教學要有明確目標,那就是指向于交際。只有這樣,口語教學才是腳踏實地的,才是正確有效的;中職生才能真正得益于口語教學,從而具備運用口語進行有效交際的本領(lǐng)。第二,以活動的形式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從某種程度上說,口語交際是一門實踐課,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中,為此,要多以活動的形式,提供學生現(xiàn)場操練的機會??梢杂脙煞N形式:(1)模擬說話??稍O(shè)計某種情境,讓學生以不同的身份進行交談,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梢允瞧问降模部梢匝萸榫皠?。課外活動時間、臥談會時都可以進行這樣的模擬說話。(2)生活中重視口語交際的運用?,F(xiàn)代社會講究溝通和聯(lián)絡(luò)。人一方面是自然人,另一方面又是職業(yè)人;作為自然人要與方方面面諸色人等打交道,作為職業(yè)人又要掌握職業(yè)口語交際用語,在生活和學習中要有意識地使用各種口語,以不同的身份說話待人。
三、“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方法
“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放在第一學期和第三學期進行。第一學期考朗讀。根據(jù)普通話測試的朗讀內(nèi)容,印發(fā)給學生二十篇朗讀作品,教師在平時的訓練課上對朗讀指導和訓練,檢測時抽簽確定朗讀作品。由每組派一名學生代表當評委,四名學生評委加上老師打分的平均分即為該生的朗讀分數(shù)。評價標準:聲韻調(diào)錯誤每字扣0.1分;加字、減字、回讀等每字扣0.1分;停頓、斷句不當,每處扣1分;句中打磕碰,每處扣0.1分;方言語調(diào)一次性扣分,略有反映扣1分,比較明顯扣3分,問題突出扣5分。第三學期考說話,即圍繞話題講話,時間為三分鐘的一段話。二十個話題在平時的實踐訓練課中已明確并已得到訓練。檢測時學生隨機抽取兩個話題并選取其中一個進行考試,考前可做三分鐘的準備,要求普通話準確、思路清晰、有感染力。以上兩種方式的檢測完成后,教師即可給出學生的口語檢測綜合成績??谡Z檢測綜合成績由四方面組成:(1)朗讀得分,占30分;(2)說話得分,占30分;(3)平時實踐得分,占30分;(教師根據(jù)學生在平時的實踐訓練活動課中的表現(xiàn)給予相應(yīng)的分數(shù))(4)比賽獎勵得分,學生如在口語類比賽中得獎,教師應(yīng)分級別分獎次給予學生相應(yīng)的加分。
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具體實施口語交際訓練及檢測的過程中,要堅決貫徹落實“為了每位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樹立為每個學生發(fā)展服務(wù)的思想。同時教師還應(yīng)引導學生認識到語文評價不再只是讀、寫的書面考查,更不僅是簡單的字、詞、句、語法、修辭、邏輯的檢測,而是綜合素質(zhì)的考察和評價。如此,學生進一步明確了語文學習中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對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視,收到更好的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