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
〔關鍵詞〕 課程設置;評價方式;美國;特色;比較
〔中圖分類號〕 G6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3—0082—01
筆者在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作訪問學者的同時,關注了美國中學的課程設置,并對其所開設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進行了較詳實記錄與采訪。對美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fā)展有了一些直觀了解。本文就我國的中學課程設置和教育的一些問題結合美國的基礎教育特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程設置
美國中學的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要求學生掌握必要而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的基本要求。必修課程主要有英語、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衛(wèi)生安全、體育等七門學科。選修課覆蓋面甚廣,大多講授實用性知識和技能。涉及工業(yè)、農業(yè)、林業(yè)、商業(yè)、經濟、法律、環(huán)境、通訊、制造、建筑、財會、食品、維修等各種領域,凡是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幾乎均有相應課程供其選擇,選修課實踐性強,在擴大知識面、開發(fā)潛力、培養(yǎng)能力、促進個性特長發(fā)展、選擇大學學習的專業(yè)、未來職業(yè)的發(fā)展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例如,兒童的發(fā)展、衣服和你的外表、良好的飲食指南等課程的選修為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做了保障,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實踐能力貫穿于中學教育之中。這是美國中學教育課程設置的顯著特點。例如,家居設計,這門課程鼓勵學生理解和欣賞住房設計和室內設計領域。學生自己設想、制圖,在老師的幫助下修改,親手制作,在實踐課堂中制作出個性化木質家居產品,推向市場。例如,創(chuàng)造成功的生涯這門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劃能力,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選擇大學學習課程以及規(guī)劃未來的職業(yè)。
每種選修課程依據其深度、難度分為基礎、一般、高級等若干等級,分別編號,供不同年級、不同程度的學生選擇。低水平課程為基本要求,修滿學分即可達到畢業(yè)水平;高水平課程學分與大學錄取銜接,該門課程所獲得的學分為大學承認,中學畢業(yè)后在選報大學時該學分會得到大學錄取時參考分,必加分。這樣既保證了畢業(yè)生質量,也為立志成才的優(yōu)秀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深造機會。
二、評價方式
美國中學以“學分制”來評價學生學業(yè)成績。除考試成績外,平時成績、作業(yè)情況和出勤占很大比例。學分制是對課程難度和選修課成績的綜合評定。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課程的難度層次。難度高的課程學分值高,排名在前,大學擇優(yōu)錄取這類學生。由于學分制是一種科學的綜合評定方式,因此避免了不求進取,選修低層次的課程以求考試得高分和不顧身體條件、盲目選修高層次課程的偏向。學生完成本年級規(guī)定的基本課程和基本學分后,再升入高一年級,修滿全部學分,準予畢業(yè)。凡在本年級的學分未達標的學生,可到下一個年級隨班聽課。
除注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外,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所得的學分,包括領導能力、組織能力、社交能力、獨創(chuàng)能力、個人特長和個人發(fā)展?jié)摿Φ?。例如,英語除了課堂考試得到學分以外,參加演講比賽、演話劇、朗誦,社會公益表演活動等也可拿到學分。在業(yè)余時間參加計算機學習可拿到數學課學分,參加球類比賽代表隊都可拿到體育課學分,這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多方位評價方式使學生掌握課本理論知識外,他們的組織能力、社交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非常強大,社會所需各種的能力多方位得到發(fā)展。不是每個學生能隨意選擇選修課程,條件是英語、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成績,要取得C等以上的學生,才有資格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特長、身體條件等來選擇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的設置和正常開設對中學教師的挑戰(zhàn)非常大。中小學教師必須有本科以上的學歷,每五年參加專業(yè)能力資格考試,大多數教師都在就近的大學進修學習,有的參加遠程教育課程以提高學歷和充實專業(yè)知識。有些選修課程的教師從就近大學聘請,或從企業(yè)聘請工程技術人員。
三、比較中的思考
我國的中學課程教改也正在逐漸擴大選修課程,凸顯特色,培養(yǎng)孩子個人潛質,突出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貫穿其中。從美國中學課程的設置尤其是從選修課的開設中可以看到,素質教育是核心要求。從他們的評價方式來看,體現了形成性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成績評定,以及進入高等學府的學習更有利。
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國家體制中,教育方式有所不同,適用于美國社會的教育方法或教育體制并不一定適用于當今中國社會。但是在比較中去思考,取長補短,從而探索出既能適應中國社會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華的教育模式,使我們的教育既不背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能獲得多元文化養(yǎng)料,向國際化發(fā)展,則具有現實意義。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