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璋
摘要:生物學是一門集實驗性、實踐性及科學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學,隨著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它越來越顯示出其二十一世紀領先科學的獨特魄力。初中生物實驗課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渠道,更是落實素質教育的絕好時機。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311-01
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生物實驗教學,是提高生物學科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找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應對的措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引導學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概念,獲得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yǎng)觀察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以下是筆者的幾點膚淺看法:
一、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落后,缺乏實驗教學意識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全國大部分地方,很多教師和家長都把“高考”、“中考”放在第一位,甚至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一個好分數(shù),考上一個好大學。對教師來說,總是將理論教學放在第一位,很多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考試而設定,而學生也是為了考試而學,畢竟,中考時只需要做一張考卷、填幾個答案就可以。這就造成了教師為應試而教、學生為應試而學的局面,從而導致教師和學生都忽視了實驗教學的作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都是在實行著“灌輸式” 的教學模式,教學觀念落后,對生物實驗教學的功能與目的,認識不清,嚴重缺少實驗教學的意識。雖然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初中生物教學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在生物教學中已經有了很多的實驗教學內容,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這些內容并沒有如實的落到實處。
2、實驗教學安排不合理
新課程的改革,給我們的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許多的教學方法,其中“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就是課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教學方式。但是當前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許多教師卻是過多地強調驗證實驗,而忽視了探究實驗,探究實驗與驗證實驗之間安排存在不合理,探究實驗的安排較少等。實驗,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探索去發(fā)現(xiàn)未知的東西,以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更多的是向學生演示實驗去驗證一個原理的真實性,這樣的實驗缺乏趣味性,激發(fā)不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此外,生物實驗教學中,老師有時會為了保護教學器材,盡量讓學生盡少的使用相關器材,從而達到保護器材的目的。這就造成了學生不能夠很好的和生物實驗器材進行接觸,親自動手的機會少,實踐操作較少,失去了很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的機會。
二、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效率的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心理表現(xiàn),是一個人獲得知識、開闊視野、努力學習的一種強有力的內部驅動力。如果學生對實驗感興趣,那么,學生在實驗的學習中就會釋放巨大潛能,就會積極的參與實驗教學,積極的動手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采用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引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放開學生的手、腳,不要牽著學生一步一步地走,讓學生去模仿,教師要相信學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實驗,允許學生實驗失敗,鼓勵他們從失敗中找原因,直至實驗成功,要讓學生從實驗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能快樂自主地實驗,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2、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探究實驗
初中生物實驗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倡導探究性教學”的理念,在生物的實驗教學中,單純課本知識的傳授遠不如學生通過實驗自己去掌握。作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認識到實驗教學對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作用,并如實的發(fā)揮好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作用,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探究實驗。探究性實驗是指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分析、綜合等思維過程來獲取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實驗教學方法進行改良,將探究性實驗作為實驗教學的主要模式。學生在做實驗之前,應當對實驗結果處于未知狀態(tài),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只能進行簡單的步驟講解,其他都由學生自己去動手實施。要求學生有較多的思考和討論,學生處于一種主動探索知識的狀態(tài),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非常有利。教師還可以將模擬實驗、驗證性實驗設計為探究性實驗,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動腦思考、交流、合作、親自探究創(chuàng)新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漸漸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生動的感性認識形式,是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重要階段,它往往通過多種感覺器官的聯(lián)合活動,并在思維的參與下進行。觀察能力是生物實驗中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觀察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實驗的進行以及實驗的結果。教學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實驗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教師還要極其的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對觀察者預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務,制訂一定的計劃,并按計劃仔細地觀察,提出問題,尋求某種答案,這樣才能保證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觀察的事物上。只有讓學生學會觀察,學生才能具備全面地、正確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質特征的能力。
搞好生物實驗教學,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作為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當盡職盡責,將生物實驗教學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崔金祥.淺析初中生物實驗教學[J].科技信息
[2] 張靜.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規(guī)范化[J].科教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