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彥彪
【摘要】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漢字的書寫日已退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家長、甚至部分中小學教師對寫字不重視。二是學生缺少寫字過程的系統(tǒng)訓練和具體指導。三是學校缺乏引領學生寫好漢字的氛圍。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漢字,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的作用自然不可小覷。一要喚起學生、家長、教師對漢字的那份尊重。二要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方面抓起,從漢字最基本的書寫訓練抓起,教學生寫好漢字。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
【關鍵詞】語文教學;寫字能力;培養(yǎng)
漢字的魅力和難點在于一字多音或一音多字,有些字、有些詞,看著可能知道怎么讀,可聽在耳里準備寫的時候吧,要么是一點印象都沒有,要么是覺得既像這,又像那的,越琢磨越不會,越琢磨越不像,最后,要么寫成了同音字,要么把原本寫對了的改成錯的,與平常的電腦打字完全是兩碼事。
當今經濟科技迅速發(fā)展,許多高科技產品應運而生。手機電腦已融入了許多家庭,雖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更大的危害發(fā)生了。中國人竟不會寫漢字了!近年來,在成年人中,百分之八十的人提筆忘字,有的人連生活中常見的字都不會寫。難道他們是文盲?不!他們只是在高科技產品中迷失了自己的雙眼!也許是電腦的出現(xiàn),或更許是人們沒有正確應用他們的原因。
使用電腦還是手機打字,即便遇上不會或者是忘記了的字,連拼后選擇便是了,很是方便快捷。可正因為這樣的方便快捷,使得原本該儲存在人腦里的東西都全存電腦上去了,最終的結果是手指越來越靈活了,可字卻是越來越不會寫了。漢字的書寫能力急劇下降。體現(xiàn)了國人傳統(tǒng)文化素質整體滑坡,所以,很有必要提倡漢字書寫能力的訓練。
正因如此,我們需要認真學習漢字,不然的話,也許有一天,我們連“人”字都不會寫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家長、甚至部分中小學教師對寫字不重視
在電腦已經普及的當下,寫好寫不好漢字對升學、就業(yè)似乎沒有多大影響。美國哈佛大學的古典學者哈夫洛克和英國劍橋大學的人類學家古迪都曾著書立說,強調書寫對人類認知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為,用手一筆一畫地書寫,可在大腦的語言中樞系統(tǒng)形成印記,而在電腦上打字則無法形成這種印記,會造成一種辨識抽象意義的困難,從而出現(xiàn)失寫現(xiàn)象。部分學生及家長,甚至一部分中小學教師,都把要求學生認真書寫視為過時的要求,從而造成學生的字寫的不合乎規(guī)范,讓人難以辨認,或是錯別字滿篇。
二、學生缺少寫字過程的系統(tǒng)訓練和具體指導
中小學階段書寫訓練缺乏有效地督促和管理,識字課和寫字課混搭,造成部分教師為了完成識字教學任務,無暇教學生寫字。于是執(zhí)筆、寫字姿勢不正確,筆畫順序不規(guī)范,間架結構不符合漢字規(guī)律等現(xiàn)象比比皆是。翻開一些學生的作業(yè)、課堂筆記,都是信手亂涂,字跡潦草難辨。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引導學生掌握字形的過程中,不經過大量的書寫訓練是不行的。只有在正確、具體的指導下,經過大量的書寫訓練,寫字課的開設,而且要做到:有范寫、有指導、有練習、有評價,學校、教師積極關注,學校定期檢查,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規(guī)范地書寫。
三、學校缺乏引領學生寫好漢字的氛圍
漢字是什么,是祖宗留給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字符號,是刻在我們每個中國人身上的一道深深的烙印。但好多人不愿寫,不屑于寫,視為寫字為“閑事”。在有些人心目中漢字已成為一種可有可無得到東西。除了字跡難看,目前錯別字的比例也高的驚人。電腦普及的今天,網上的錯別字百出,不符合語法規(guī)范、漢字與英語夾雜、普通話與方言夾雜的網絡語言,不堪入目,造成的危害更是不可低估。面對漢字,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是對它起碼的尊重和敬畏。
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漢字,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的作用自然不可小覷。它是母語之基礎,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呢?我認為:
(1)要喚起學生、家長、教師對漢字的那份尊重。漢字作為信息碼在輸入電腦過程中,有許多優(yōu)勢是拼音文字所不能比擬的,我們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視漢字為落伍于時代的產物。漢字是當今世界唯一的以形示意的表意文字,每個漢字的造字動機及構成漢字的部件背后都蘊藏著既豐富的物象場景和文化氣息??梢哉f,有多少漢字就有多少形象。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為我們的祖先有如此的智慧而自豪。
(2)要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方面抓起,從漢字最基本的書寫訓練抓起,教學生寫好漢字。首先從培養(yǎng)學生的漢字文化的興趣和感情入手。實踐過程告訴我們,對漢字所蘊含的物象場景進行生動、形象的解讀,不僅對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專注度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會激發(fā)學生自我解讀漢字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對漢字的親近感,就會充分學習漢字的書寫知識和技能,進而打下牢固的漢字文化基礎;其次,應開設專門的寫字課,讓寫字課成為落實新課標寫字基本要求的主陣地。
四、漢字書寫教材與教學的現(xiàn)狀
面對以上形勢,目前大多數(shù)教材與教學的現(xiàn)狀又是如何呢?
(1)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教材及教學仍是傳統(tǒng)毛筆書法教學的重現(xiàn);傳統(tǒng)上學習寫字主要是摹帖和臨帖。一字一摹,一字一臨,然后是背臨,重在掌握筆法和筆意,通過一字寫幾遍,記住這個字的結構;
(2)現(xiàn)在使用的大部分教材基本上沿用這種傳統(tǒng)方法,只不過改為重視配合語文教材,同步進行書寫練習,仍是一字字講解寫法、臨寫。但是,這樣一字字的臨寫,缺乏結構規(guī)律的指導,只靠盲目、枯燥地練,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效果可想而知;
(3)當然,在不少教材中已開始注意對漢字結構規(guī)律的揭示與講解,但,由于缺乏深刻認識,漢字結構規(guī)律的總結,隨意性較強,缺乏科學的分析、歸納,因此,仍使?jié)h字書寫教學不得要領;特別有的教材看起來重視規(guī)律的解釋,但卻是一字一分析,過于瑣細,反而無規(guī)律可循;
(4)硬筆書寫已成為當代人們的主要書寫工具,而目前的書寫教學仍完全承襲傳統(tǒng)毛筆工具書寫的筆法,非要讓硬筆(特別是鉛筆)寫出“逆鋒、回鋒、提、按、頓、挫”的筆意,“橫”要兩頭“頓”,“豎”要講“懸針”與“垂露”,真可謂“生搬硬套”“現(xiàn)代人穿古裝”,當屬“食古不化”的繁瑣哲學!
(5)目前,專職書寫書法教師基本上是按傳統(tǒng)寫字方法進行一字字臨習的,有的從小就開始學習寫字,特別是有一定成就的教師,想當然地認為按傳統(tǒng)教學是至理,也很自然地以毛筆習字法代替鉛、鋼筆寫字教學;還有的認為書寫課就是毛筆書法藝術課,甚至以臨寫古碑帖為主。由于認識的慣性和錯誤,許多學校認為沒有會毛筆書法的教師寫字課就無法開課,并不認為一個教師人人應會講寫字,因為其寫字的要求不是書法藝術,只要求將字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即可。這是每位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教材的編寫也應該使每位教師在教學使用時能夠“易教”,打破神秘感,回歸書寫教學常態(tài),即每一位教師,特別是低年級教師都能進行漢字書寫教學。
參考文獻:
[1]陳振濂.書法教育學[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
[2]熊沛軍.師范類大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的現(xiàn)狀及教學對策[J].肇慶學院學報,2011(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