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理
內(nèi)容摘要:姓名是一種符號,不僅飽含著深厚的文化意蘊,而且與修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本文不僅窺探了漢族人名中的文化內(nèi)涵,且揭示了漢族人名中蘊含的修辭意蘊。
關鍵詞:漢族姓名 文化內(nèi)涵 修辭意蘊 心理分析
擁有一個響亮悅耳、意境高雅的好名字,無形中提升了一個人的氣質,增添魅力,讓人受益終生。漢族人名中不僅飽含深厚的文化意蘊,而且與語言學中的修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一、漢族人名中的文化內(nèi)涵
(一)姓氏的起源
姓氏起源于原始的圖騰崇拜。在社會生產(chǎn)力落后的時代,圖騰是氏族社會的崇拜對象。人們希望圖騰能過保佑他們子孫繁衍,生產(chǎn)發(fā)展。圖騰逐漸演變成了姓,如:鳳姓源于風鳥圖騰,龍姓以龍為圖騰。
姓氏的起源還與母系社會有關,一些古老的姓都以“女”為偏旁。如:皇帝以“姬”為姓,炎帝以“姜”為姓,舜以“姚”為姓,禹以“姒”為姓。
(二)姓名的意義
人名中,不僅蘊藏著倫理精神,還體現(xiàn)了宗教色彩和宗族觀念。姓是我們從祖先那里繼承下來的,是家族的共稱。名字作為個人的特稱,它承載著我們的人格修養(yǎng)、道德品質等。
二、人名中的修辭
姓名作為一種符號,在人們的交往中形成。透析漢族人名,它與語言學中的修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一)語音上的修辭
人的姓名是語音和語義的結合體,人們最先感受到的是音,通過音聯(lián)想到其意義。
1.聲韻方面的修辭
首先,取名時要注意聲韻的配合和使用。雙聲和疊韻要恰當使用,疊韻的名字如:杜甫、杜牧、岑參等;雙聲的名字如:王維、曹操、魏巍等。
其次,疊音在取名時也常常使用。這樣的名字叫起來音樂感較強。如范冰冰、劉詩詩、郭晶晶等。
但是對于聲韻的搭配,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同聲母韻母的字要慎用。如:詩人顏延年,“顏”、“延”、兩個字母均為零聲母i,這樣的名字說得快的話,就顯得含混不清。
(2)容易混淆的聲母和韻母不要同時出現(xiàn)在姓名中。如:張自忠,姓名的聲母分別為:zh、z、zh,z,zh著兩個音容易相混,讀起來就會拗口不順暢。
(3)避免出現(xiàn)同音的姓和名。如:李莉莉、袁媛媛等。
2.聲調方面的修辭
合理安排名字中每個字的聲調,才能達到悅耳動聽的效果,體現(xiàn)漢語的音樂美。
首先,單名一個字,如:陰平類:朱熹、朱軍、江濤等。再如:陽平類:吳昕、馮鞏、王菲等。這些名字聽起來都比較舒服。
其次,對于雙名,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孫少安、田曉霞、郝紅梅等都不失為好名字。
但是我們在取名字時還要避免下面幾種情況:
(1)不要同調相連。如劉德華、吳奇隆等,聲調都相同,讀起來給人一種單調沉悶的感覺。
(2)平仄相間。如:舒慶春、周樹人、周恩來等,讀起來節(jié)奏感、音樂感較強。
3.諧音
在文學作品中,經(jīng)常使用諧音的方法,如《官場現(xiàn)形記》中的:“史耀全”即“死要錢”,“魏翩人”即“為騙人”,“王伯高”即“王八糕”等。但如果運用不當,會讓人陷入尷尬的境地,如秦壽生(禽獸生)、吳用(無用)等。
(二)語義上的修辭
對人名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人名中使用修辭使名字顯得生動形象、意味深長。
1.人名中的比喻
人們在取名字時用事物來比喻被命名者,寄托了真摯的情感和祝福。如:趙子龍、成龍、王熙鳳等,都承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思想。
2.人名中的引用
從成語或詩文典籍中擇字取名是一種是常見的現(xiàn)象。如:馬識途取自成語“老馬識途”。作家路遙取自詩文“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3.人名中的雙關
利用雙關使一個名字表達兩種語義。例如,巴金的名字就包含兩層含義。其中一層含義是:以巴金為名來紀念老家巴山蜀水。另一層含義是:以巴格寧和巴魯泡特金作為自己的老師。
三、取名心理分析
姓名作為一個載體,猶如一面鏡子,反映了一定的社會文化,折射了命名者的某種心理狀態(tài)。
第一,注重封建倫理精神。人們希望后代子孫能夠弘揚美德,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就用德、任、義、忠、孝、信等字來命名。
第二,名字中隱含著濃厚的封建宗族觀念。人們在命名時體現(xiàn)出強烈的宗族觀念。如,在名字的排行字輩上,用伯、仲、叔、季來區(qū)分長幼次序。
第三,蘊含命名者的價值觀念。如:人們喜歡用福、壽、安、康等字來取名字。希望后世子孫為祖國繁榮、民族昌盛而奮斗。
姓名與人生相伴,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流暢動聽、意境高雅、超凡脫俗的名字。了解人名中的修辭和文化內(nèi)涵,有利于我們?nèi)∫粋€悅耳動聽、耐人尋味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