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依薇
摘 要: 日母字在今官話方言有六種讀音類型:?拮、z、n、l、v、?諂。同一種讀音類型,有存在于所有八個方言點的(如?諂),也有只存在于一個方言點的(如v、n、l)。本文詳細展示了日母字在今官話方言的讀音情況,并分別對這些讀音情況作出音變解釋。
關鍵詞: 日母字 官話方言 音變
日母是中古漢語字母中的“半齒音”,它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對音音值極為復雜。本文選取官話方言這個范圍,研究古日母字在今官話方言的讀音演變情況。
官話方言,即北方話。北方話區(qū)域包括長江以北地區(qū)、長江南岸九江以東鎮(zhèn)江以西沿江地帶、湖北(東南角除外)、四川、云南、貴州、廣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占漢語地區(qū)的四分之三。根據(jù)語音特征,一般把北方方言分為四個次方言:北方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1]
方言是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既要看到北方話內(nèi)部一致的一面,又要看到它內(nèi)部分歧的一面。本文以《漢語方音字匯》為依據(jù)討論現(xiàn)代漢語方言日母的讀音類型,選取了8個北方話的方言點,對各自讀音類型進行了搜索,得出下表。
中古音韻地位為止開三的日母字,在明清時期歸入了影母字,聲母也相應地變成零聲母,這是各個方言點都相同的狀況,所以先把這類先提出來。再綜合上面的表一,我們會得到以下情況(除了中古為止開三的日母字)。
由表二,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jié)論:一是中古日母字在今官話方言中,一共有六種讀音類型:?拮、z、n、l、v、?尷。二是北京話、太原話、成都話的日母情況最為整齊(除了中古為止開三的日母字),只有一種讀音類型。三是在有的方言當中,等呼的不同,是中古日母字讀音分化的語音條件,如:蘭州話、武漢話、揚州話。有的方言當中,卻不能,在這些方言中,同一呼存在兩讀的情況,如西安話。四是由于日母從發(fā)音部位來講,只能拼開、合口,因此日母在各方言不管是演變?yōu)槟姆N類型,基本上仍然是拼開口、合口的。除了一些方言少部分變?yōu)榱懵暷缸值睦馇闆r。
據(jù)此,我們看看不同的讀音類型的不同情況。由于方言不同,即使都是官話,即使出現(xiàn)讀音類型相同的情況,演變路徑也有可能是不一致的。這里雖然按讀音類型來分,但是不同的方言,若不能說明其性質(zhì)相同,則分作討論。
?拮型:
方言點:北京、鄭州、濟南、西安、蘭州、合肥、南京。
據(jù)楊耐思構擬的《中原音韻》聲母系統(tǒng)來看,當時日母的音值擬作?拮,再往上推,據(jù)潘悟云(2000)。唐代長安方言中鼻聲母出現(xiàn)了一個同部位的關閉動作,?捱〉nd?捺。長安方言的標準語地位使得日母的讀音nd?捺為其他方言所接受,而且塞擦音演變?yōu)椴烈簦簄d?捺〉d?捺〉?捺〉?拮。
z型:
方言點:太原、成都。
在這些方言點里,日母字有讀為z的分布情況,正好和北京話中讀為?拮的情況一樣。讀為z和古知莊章聲母在這些方言里的分合情況有關。古知莊章聲母在這兩個方言點里,讀為舌尖前音ts、tsh、s。沒有讀成舌尖后音t?拶、t?拶h、?拶的情況。所以,為了和其相配,使語音系統(tǒng)穩(wěn)定,日母字讀成了和ts、tsh、s相配的z。筆者認為,這一變化發(fā)生在兩方言知莊章合流后。
n型:
方言點:武漢。
日母在武漢話中已經(jīng)喪失了它的獨立性,在開口韻前與泥母n合流。據(jù)章炳麟研究,上古泥日母關系密切,有“娘日歸泥”說。武漢方言中,泥日的混同,從發(fā)生的可能性上而言,是很正常的。不過,混同的時代,則需要進一步考證。筆者認為,有可能,在日母還是鼻化音?捱的時候,演變就開始發(fā)生了。當時一條路徑是發(fā)生在長安音中?捱〉nd?捺,另一條路徑則是?捱〉n。
l型:
方言點:揚州、濟南。
揚州話中,日母喪失了獨立性,在洪音前面與來母混同。因為揚州話泥來母分混,洪音前讀l、細音前讀n。因此,在這里,日母洪音字與來母洪音混同,讀l。
濟南話是在合口呼與來母混同。
?諂型:
方言點:北京、濟南、西安、太原、武漢、成都、合肥、揚州
這里分成幾種情況。
1.止開三的日母字,在明清時期歸入了影母字,聲母也相應地變成零聲母。這是在所有本文的方言點中都存在的現(xiàn)象。
2.除了止開三的日母字,武漢話的合齊撮呼,合肥話的開口部分字、齊齒呼,揚州話的齊齒呼等,都讀零聲母。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各方言的歷史原因各異。有的方言的白讀層一直以來就是零聲母,在中古的時候直接由鼻音聲母弱化為零聲母,?捱〉?諂。有的則經(jīng)歷了另外一條演變路徑。
v型:
方言點:西安
除了開口呼例外字,主要是西安話的合口字前的聲母是v。
v可能是由u引發(fā)的唇齒化造成的。西安聲母系統(tǒng)中v的來源,有影母、云母、以母、疑母、微母。日母與這些聲母相混,構成了今天的v母。
總之,日母字在今官話方言有六種讀音類型:?拮、z、n、l、v、?諂。在同一個方言點內(nèi),有兩種讀音類型的(如北京話),也有三種讀音類型的(如西安話)。同一種讀音類型,有存在于所有八個方言點的(如?諂),也有只存在于一個方言點的(如v、n、l)。總的來說,大部分方言點讀音分類比較整齊,如:北京、太原、成都。有的方言點,根據(jù)開合或者其他語音、歷時條件的不同,而與泥、來、影、疑、微、母等相混。甚至有的方言已經(jīng)喪失語音的獨立性,如:武漢話、揚州話。此外,各個方言點由于歷史條件、地域條件的不同,日母字在各個方言讀音演變的原因和年代等情況是復雜的,仍需要在教研中作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語文出版社,2001.
[2]王福堂.漢語方音字匯.語文出版社,2003.
[3]潘悟云.漢語歷史音韻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力.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5]林燾.日母音值考.燕京學報,199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