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嵐
構建高中魅力語文,促進區(qū)域專業(yè)成長。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教研員劉老師主持并熱心指點下,我們魅力語文工作室活動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共研一節(jié)課”開始了,這一活動主要是聽名家課堂實錄、省市優(yōu)質課錄像、團隊成員公開課、同課異構后的研評。
每天忙于備考,閑暇日認真品讀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倍感清新,作品間的精神氣質和藝術神韻對讀者產(chǎn)生強大的魅力,他對“凡人小事”的審視,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見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帶著一種強烈的期待看了黃厚江、曹勇軍、董一菲三位名師《葡萄月令》課堂實錄,真是感到耳目一新,我覺得汪曾祺用“月令”的形式為葡萄做傳,而我們就應該為黃厚江、曹勇軍、董一菲等許多優(yōu)秀的語文教育大家做傳,為他們在語文教育中精彩的表現(xiàn)喝彩。
黃厚江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和諧、自然、厚實、大氣。文如詩,課如人,如一條小溪自然流淌,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則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匠心獨運,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黃老師的課堂讓我們充分感受到語文課應有的也是獨有的魅力:語言的魅力,文學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教學智慧的魅力,學習過程的魅力。這樣的課讓人聽之有味!用語文的方法教學語文,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教學生能寫平常的好文章,這正是體現(xiàn)出“本色語文”。
美女教師董一菲,追求詩意語文,把課堂引入美妙浮云,她用《史記》、用《水滸傳》、用《紅樓夢》追述中國歷史﹑中國文學一步步走向民間﹑走向大眾﹑走向我們的心靈的歷程。她說,“但是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叫汪曾祺,他不在為人物做傳而為一棵葡萄做傳,在《葡萄月令》當中它體現(xiàn)的是“一草知天地,葡萄有乾坤”,這是我們農耕民族的獨特的審美取向﹑價值取向。在汪曾祺的筆下便是“一草知天地,葡萄有乾坤?!睆墓诺浇裉斓耐粼?,再從汪曾祺談到西方的文化構成,更彰顯我們民族的詩意與溫暖,課堂美景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
曹勇軍老師的《葡萄月令》以學生為中心,將文章扎扎實實地教出了味道與深邃。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曹老師采取了長文短教的方式,選取了最能體現(xiàn)汪曾祺語言風格的三、五、八段進行鑒賞。在對文章有著極其細致和深刻把握的前提下,采用靈活多變方式,將朗讀品味,寫法探討以及難點質疑相結合,帶領學生充分實在地領略了汪氏散文獨有的語言風格。并且在此基礎上,曹老師還進一步揭示了文章語言風格背后所傳達出的作者樂觀知足、興味盎然的人生情懷,給學生以思想上的無盡啟迪。
他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生學習這篇散文的特點——文字的流暢與節(jié)奏之美,文字間一種似斷實連的藝術效果。讓學生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的胸襟與品格,學生在幾十分鐘的時間里有體驗、有思考,讀出了汪先生在這篇散文中的特點:文字有流水般的節(jié)奏美,文字間似斷實連的藝術效果,讀出了文章字里行間的情感與深意。不僅教會了學生讀此類散文的技法,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一種思考的方式。
細細品味曹老師課堂,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是別具匠心的。首先,他注意了形式的變化。曹先生第一次請了一位男生試讀,第二次請的是一位女生,而第三次就直接讓學生齊讀。形式的多樣化,有效避免了學生的審美疲勞。其次,曹先生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法。一開始,曹老師手把手教學生。先是學生讀,讀后請學生評點,然后是他親自評點、范讀,最后是學生齊讀、他助讀。而到了第二段,在學生讀了之后,他就引導大家思考“哪些地方還可以讀得更好”,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就能比較充分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思考改善朗讀的方法。在這樣的基礎上,曹老師的指導就更有價值了。而到了最后一段的時候,曹老師沒有指導,也沒有請同學試讀,而是引導學生“醞釀一下”“語氣”,然后就直接讓學生齊讀了。三段的朗讀指導,從一開始的全扶到半扶半放,到最后的全放。不但符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也切合教育規(guī)律。
這節(jié)課的結構完整,課堂內容推進有序,本身也如一篇流暢的“文章”。由表及里,由文及人,由一篇帶一類,曹老師巧妙的構思,讓人折服。
曹老師認為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種子應該播在課堂,好的語文老師是“天生”的——“一天天生長的”。而語文課應該上得“樸實一點”、“結實一點”、“老實一點”,要以扎扎實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目的,從少到多、從課內到課外、從書到價值觀,一步步幫助學生茁壯成長。并且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課堂學習,它更是一個流程,教師要用完整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要用“語文的眼光”、“課堂的眼光”、“情境的眼光”來看待語文教學。這無疑是曹老師對于語文教學深刻的思考和體悟。
三位名師的課,真是一場震撼視聽的教育盛宴,他們對《葡萄月令》的講授,帶給我們語文教學追求純美、至美的美好期盼,顯示了他們的高雅氣質。聽了三位名師的課堂,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堂,如何讓語文更顯本色,更美,如何讓智慧和情感在自己的課堂中展現(xiàn)?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好的,還要靠勤奮好學,實踐的積淀。“草色遙看近卻無”、“春來江水綠如藍”,古人的美好詩句仍然給人以無邊的美好想象,而名師課堂給了我無盡的美好感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