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玉
摘要:隨著教學走向現(xiàn)代化,走向更高臺階,作為教師要積極探索先進的、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改進教學方法的策略,如果教師能有新且趣的教學方法,學生會學得愉快而有動力。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讓創(chuàng)新為教學護航,能促進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創(chuàng)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049-021.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
1.1情景教學。小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必須要人進行積極的引導,因此要采用情景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教學效率。比如,講《雪地里的小畫家》時可以采用一些比較簡單的情景圖片的形式,拿一些小動物的圖片,讓學生們自己來辨認,再拿這些動物的腳來讓學生辨認,并進行配對,這時學生可能就不會全部配對正確,這時就可以要教師用如何了解每個動物腳的特征這個話題來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1]??梢圆捎脤W生表演的形式將課堂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充分的理解和記住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另外很多的語文教材都有相配套的聽力材料,聽力材料在朗讀方面比較有感情,而且發(fā)音也是比較標準的,所以放給學生聽是很好的教學材料,讓其通過模仿提升朗讀能力。
1.2設置有啟發(fā)和趣味性的話題或問題。首先,問題的設置要圍繞課本的重難點知識,提比較有價值,有啟發(fā)或是增加趣味性的問題。其次是根據(jù)班級學生能力的層次不同進行設置。最后,就是對提問的有效性進行控制,如果設計的問題過多,學生會覺得沒有什么意思,慢慢地失去了積極性,如果設計的問題過少,要達到的課堂效果體現(xiàn)不出來。所以要對問題的設置進行有效的把握。另外,對于所提問題,如果單個學生解決不了,就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或是師生互動的形式來進行解決,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并能從中得到收獲。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洋思教學模式"最注重自學過程,教師完全是個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為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這個特殊的學習群體時,雖不能讓孩子們直接先學后練,但教師仍然可以想出辦法,讓孩子在快樂中參與自學。學生做老師,表面上是傳授知識給對方,其實是自己內(nèi)化知識的過程[2]。在學習新內(nèi)容之前,設立好適當?shù)膬?nèi)容和范圍,明確告訴學生:"老師對這些問題感到很困惑,自己看了幾次都看不懂,同學們先自己看看學習內(nèi)容,然后,你們來告訴我,你們自己是怎么學會的,讓老師學一學。"首先,學生會感到興奮,原來學習可以很自主,我得好好學。其次,學生都很樂意配合老師,即使其中一部分學生冰雪聰明,猜出了老師的目的,他們也不會說破,樂意跟老師一起完成這個新鮮的教學任務。最后我們再回到課堂上,讓學生以教師的身份去實現(xiàn)合作學習,從而完成自學、匯報、傳授的有機學習過程,旁聽的學生自然也就恍然大悟了。
3.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對于小學生而言,模仿能力是比較強的,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方法。如讓學生一邊讀生詞一邊進行抄寫,并讓其養(yǎng)成這種習慣?;蚴悄贸鲆桓眻D片,讓學生自己口述所看內(nèi)容或是圖片想表達的意思等,或是讓學生自己根據(jù)圖片寫一篇文章,既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或是提高寫作水平。另外也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方面入手,如讓學生自己歸納段意,對文章不懂的地方大膽的提出,或是培養(yǎng)其質(zhì)疑能力,促進其積極思考問題。因此通過這些方法的使用,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擁有不自覺就開始學習的意識從而也就達到了語文學習的目的[3]。
4.裝錯誤,讓學生指出
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在課堂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過程存在著許多共性,既有知識掌握的共性,也有走彎路、犯集體錯誤的共性。教師如果第一時間抓住錯誤之處并加以強調(diào),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加深印象的基礎上再輔以練習,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之前,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按照他們的習慣進行學習、揣摩,并找出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我們在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共性的錯誤糾正起來并不容易,它的涉及面廣,學生的錯誤觀念牢固,因此,必須用新鮮的方法來解決。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演練時自己出現(xiàn)錯誤,學生的印象會特別深刻,可以達到讓學生牢記并糾正錯誤的目的[4]。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的錯誤演示要盡可能真實自然,創(chuàng)造出一種能引導學生思考的教學氛圍,在演示之前,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當學生紛紛指出教師的錯誤時,學生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學生對這個錯誤點自然也諳熟于心,不會再犯了。
5.教師根據(jù)教學效果改變教學方式
雖然前文列舉了一系列的教學方式,但并不代表對每個學生都適用,教師應該根據(jù)每一階段的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并對每種教學方式所起的效果進行思考。如果這種教學方式深得學生們的喜歡,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率就可以繼續(xù)實施。但如果這種方式在課堂上的效果并不明顯,就需要思考其原因,為什么學生們的積極性不高,為什么這種方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是教師自身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通過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調(diào)整就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學生需求,培養(yǎng)其認知能力的高效教學方式。
總而言之,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素質(zhì)教育的開展與新課程改革的實現(xiàn),直接影響到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任務的實現(xiàn)。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與專業(yè)知識水平,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要能夠善于向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請教,多學習多借鑒,并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只要能抓住這些,就可在實實在在的事物基礎上,縱橫馳騁,展開豐富的想象。
總之,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每個小學生要善于學習,注意積累各方面的知識。想象是以淵博的知識為基礎的,知識越豐富,聯(lián)想到的東西就會越多,要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們記日記的好習慣,把平時聽到、看到的句段或感受及時寫下來,這樣久而久之,就會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以此來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健康發(fā)展。參考文獻:
[1]張朝剛.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3,(9).
[2]劉豐.從教學方法反思小學語文[J].赤子(中旬),2013,(8).
[3]肖慧琴.探析小學語文教學方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4).
[4]王正祥.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