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朝燦
摘要: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通過教學內容系統(tǒng)化設計,項目載體真實化實施,論壇動畫自主化學習,達到個人獨立與小組合作相結合,形成性與終結性考評相結合的目標。項目化教學改革后,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識圖與繪圖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關鍵詞:建筑構造與制圖;項目化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4)03015003
建筑構造與制圖是土建類專業(yè)的平臺課、核心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識讀與繪制建筑施工圖的專業(yè)核心能力,為后續(xù)的結構、施工、預算等專業(yè)課程奠定基礎。
目前,國內土建類專業(yè)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主要有以下兩類。一是建筑識圖制圖與建筑構造分兩個獨立體系授課[1-2]。各部分知識系統(tǒng)性強,但學生繪圖時沒有考慮建筑構造知識的運用。實際上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尤其是構造詳圖涉及到大量的構造知識,分開講授導致制圖訓練與構造知識學習脫節(jié)。二是建筑識圖制圖訓練與建筑構造知識整合學習,以識圖制圖為主線,以某一個工程項目為教學載體[3-4]。但由于建筑類型多樣,從使用性質分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從建筑高度分為低層、多層、高層;從主體結構形式分為混合結構、框架結構;從主體結構材料分為砌體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輕鋼結構;從基礎形式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樁基礎;從屋頂形式看,有平屋頂和坡屋頂。教學僅以某個工程項目為載體,學生知識學習與能力訓練相對單一,不利于專業(yè)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自2009年以來,整合了建筑制圖、建筑投影、建筑構造、計算機輔助制圖等教學內容,共120學時,分2個學期授課。實施改革后,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一、 教學內容設計
過去傳統(tǒng)學科型知識體系中的建筑制圖、房屋建筑學、建筑CAD等孤立教學,學生在學習建筑制圖時,花大量時間學習投影原理來訓練空間想象能力,再通過手工描圖訓練建筑圖識讀與繪制能力。房屋建筑學主要講授構造知識,建筑CAD是訓練計算機繪圖?;诖?,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以施工圖繪制為主線,把制圖標準、CAD繪圖、建筑構造等融為一體,強調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選取依據(jù)是行業(yè)規(guī)范、標準和職業(yè)崗位工作需要,我們選擇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三種主要建筑類型。四個項目施工圖均來自校外實訓基地的真實項目,分別是單層建筑施工圖繪制、多層建筑施工圖繪制、高層建筑施工圖繪制、大跨度建筑施工圖繪制。其教學載體分別是傳達室、住宅樓、辦公樓、工業(yè)廠房。教學載體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6個方面:(1)建筑高度與跨度從低到高、空間由小到大;(2)住宅樓屬于居住建筑,傳達室和辦公樓屬于公共建筑,工業(yè)廠房屬于工業(yè)建筑,包括了居住建筑、辦公建筑、工業(yè)廠房三大建筑類型;(3)主體結構形式上,傳達室和住宅樓選擇混合結構,辦公樓、工業(yè)廠房選擇的是框架結構;(4)主體結構材料上,傳達室和住宅樓選擇的是砌體結構,辦公樓選擇鋼筋混凝土結構,工業(yè)廠房選擇的是輕鋼結構;(5)基礎形式上,傳達室、工業(yè)廠房是條形基礎,住宅樓是獨立基礎,辦公樓是樁基礎;(6)屋頂形式上,傳達室和辦公樓是平屋頂,住宅樓和廠房是坡屋頂,包括平坡兩種屋頂形式(表1)。
二、教學組織實施
教學組織遵循教與學的規(guī)律,以校外基地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按“簡單到復雜,單一到綜合”原則序化教學內容。每個教學項目依據(jù)典型工作任務,制定圖紙校對、圖紙審核、圖紙審查學習任務單,按照布置任務—圖紙識讀—圖紙繪制—圖紙校對—圖紙審核等步驟實施教學。
項目1,個人制定計劃。個人實施,完成繪圖計劃;項目2、4,小組制定計劃。小組組織實施,每小組各自完成繪圖計劃;學期項目3,各小組合作,共同配合完成全套繪圖計劃。小組制定具體計劃,小組分步實施。此種教學組織形式體現(xiàn)了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式,同時鍛煉了學生相互合作意識、團隊意識和組織協(xié)調能力。
以多層建筑施工圖繪制為例。第1步,布置任務。教師講解多層建筑圖的形成與表達方法,住宅樓梯、獨立基礎、坡屋頂排水、防水、保溫、隔熱等構造知識,并提供樣圖,布置制圖任務。第2步,制定計劃。小組制定計劃,組織實施。班級學生分成8組,每組5~6人,設小組長,小組長負責任務安排、進度控制等。各小組完成住宅樓整體施工圖繪制任務。第3步,圖紙繪制。各小組完成住宅樓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繪制。第4步,圖紙校對互查。各小組內學生相互校對,繪制平面圖和繪制立面圖的學生相互校對,繪制剖面圖和繪制詳圖的學生相互校對,并填寫圖紙校對表。另外,小組間互評,由小組長填寫圖紙審查表。第5步,圖紙審核評價。
圖1教學項目實施過程示意圖
網(wǎng)絡課程資源包括課程標準、授課計劃、電子教案、教學課件、視頻動畫、建筑圖庫、技能考證、建筑規(guī)范、在線測試等資料,滿足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需要。充分發(fā)揮“浙中建筑論壇”功能,學生可以在論壇中提問、提交作業(yè),教師在論壇中發(fā)布作業(yè)、答疑、反饋作業(yè)批改情況,實現(xiàn)師生課堂內外互動,將課堂指導延伸到課外。同時可以實現(xiàn)校內學生之間、校內學生與校外畢業(yè)生之間的互動。
三、成績考核評價
課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將網(wǎng)絡課程自主學習、互動論壇使用等納入形成性考核中。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60%。其中,平時表現(xiàn)10%,網(wǎng)絡課程學習15%,繪圖作業(yè)15%,繪圖測試20%。繪圖作業(yè)成績由學生自評(圖紙校對)、學生互評(圖紙審核)、教師評價(圖紙審查)三部分組成,將個人成績與小組成績相結合。項目1要求個人獨立完成,小組評定學生個人成績占40%,教師審核評價成績占60%。項目2、3、4成績評定方式為:小組內部評定學生個人成績占20%,各小組間相互審查評定成績占30%,教師審核評價成績占50%。
四、課程實施效果
(1)內容整合,系統(tǒng)學習。課程以施工圖繪制為主線,貫穿、融合建筑識圖、建筑構造、CAD制圖整體學習。將建筑投影、制圖標準、建筑構造、建筑CAD制圖等相對零散知識,以施工圖繪制為主線“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有利于學生能力提高。以繪圖訓練來強化識圖能力,同時制圖軟件的應用為學生今后適應施工項目部無紙化管理奠定基礎。
(2)項目載體,合作學習。課程以典型建筑為載體,校外基地實際施工圖為教學內容進行仿真訓練。以傳達室、住宅樓、辦公樓、工業(yè)廠房四種典型建筑為載體,四套施工圖均來自校外實訓基地的真實項目。四個項目由簡單到復雜,組織形式從“個人制定計劃,個人實施”到“小組制定計劃,小組組織實施”,再到“小組制定計劃,小組分步實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
(3)論壇互動,自主學習。網(wǎng)絡課程上傳了自主錄制的教學視頻、自主開發(fā)的動畫,包含了課程標準、授課計劃、電子教案、教學課件、視頻動畫、建筑圖庫、技能考證、建筑規(guī)范、在線測試等資料且專門開設了建筑論壇,為企業(yè)員工和學校師生進行互動提供平臺,同時將部分繪圖時間安排在課外,強調課內外結合,督促學生自主學習。
(4)動畫虛擬,輔助學習。課程團隊自主開發(fā)了傳達室、住宅樓、辦公樓、工業(yè)廠房4個教學載體的鳥瞰、平面、立面、剖面圖形成的三維動畫,以直觀的效果圖幫助學生學習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
五、結語
通過教學內容系統(tǒng)化設計、項目載體真實化實施、論壇動畫自主化學習,提升了學生的識圖與繪圖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對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yè)相關課程有借鑒價值。但是,我們也覺得構造知識被分散到各項目中教學,系統(tǒng)性有欠缺。如何將建筑構造知識有效融合到識圖制圖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探索。參考文獻:
[1]趙敬辛,韓博.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65-68.
[2]趙冰華,尚紀斌.應用型本科建筑制圖課程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86-88.
[3]金梅珍,呂淑珍,張正平.高職課程項目化教學及“駕證式”考核探索——以“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為例[J].江蘇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78.
[4]張建云.高職《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改革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2(7):217.
四、課程實施效果
(1)內容整合,系統(tǒng)學習。課程以施工圖繪制為主線,貫穿、融合建筑識圖、建筑構造、CAD制圖整體學習。將建筑投影、制圖標準、建筑構造、建筑CAD制圖等相對零散知識,以施工圖繪制為主線“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有利于學生能力提高。以繪圖訓練來強化識圖能力,同時制圖軟件的應用為學生今后適應施工項目部無紙化管理奠定基礎。
(2)項目載體,合作學習。課程以典型建筑為載體,校外基地實際施工圖為教學內容進行仿真訓練。以傳達室、住宅樓、辦公樓、工業(yè)廠房四種典型建筑為載體,四套施工圖均來自校外實訓基地的真實項目。四個項目由簡單到復雜,組織形式從“個人制定計劃,個人實施”到“小組制定計劃,小組組織實施”,再到“小組制定計劃,小組分步實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
(3)論壇互動,自主學習。網(wǎng)絡課程上傳了自主錄制的教學視頻、自主開發(fā)的動畫,包含了課程標準、授課計劃、電子教案、教學課件、視頻動畫、建筑圖庫、技能考證、建筑規(guī)范、在線測試等資料且專門開設了建筑論壇,為企業(yè)員工和學校師生進行互動提供平臺,同時將部分繪圖時間安排在課外,強調課內外結合,督促學生自主學習。
(4)動畫虛擬,輔助學習。課程團隊自主開發(fā)了傳達室、住宅樓、辦公樓、工業(yè)廠房4個教學載體的鳥瞰、平面、立面、剖面圖形成的三維動畫,以直觀的效果圖幫助學生學習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
五、結語
通過教學內容系統(tǒng)化設計、項目載體真實化實施、論壇動畫自主化學習,提升了學生的識圖與繪圖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對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yè)相關課程有借鑒價值。但是,我們也覺得構造知識被分散到各項目中教學,系統(tǒng)性有欠缺。如何將建筑構造知識有效融合到識圖制圖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探索。參考文獻:
[1]趙敬辛,韓博.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65-68.
[2]趙冰華,尚紀斌.應用型本科建筑制圖課程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86-88.
[3]金梅珍,呂淑珍,張正平.高職課程項目化教學及“駕證式”考核探索——以“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為例[J].江蘇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78.
[4]張建云.高職《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改革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2(7):217.
四、課程實施效果
(1)內容整合,系統(tǒng)學習。課程以施工圖繪制為主線,貫穿、融合建筑識圖、建筑構造、CAD制圖整體學習。將建筑投影、制圖標準、建筑構造、建筑CAD制圖等相對零散知識,以施工圖繪制為主線“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有利于學生能力提高。以繪圖訓練來強化識圖能力,同時制圖軟件的應用為學生今后適應施工項目部無紙化管理奠定基礎。
(2)項目載體,合作學習。課程以典型建筑為載體,校外基地實際施工圖為教學內容進行仿真訓練。以傳達室、住宅樓、辦公樓、工業(yè)廠房四種典型建筑為載體,四套施工圖均來自校外實訓基地的真實項目。四個項目由簡單到復雜,組織形式從“個人制定計劃,個人實施”到“小組制定計劃,小組組織實施”,再到“小組制定計劃,小組分步實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
(3)論壇互動,自主學習。網(wǎng)絡課程上傳了自主錄制的教學視頻、自主開發(fā)的動畫,包含了課程標準、授課計劃、電子教案、教學課件、視頻動畫、建筑圖庫、技能考證、建筑規(guī)范、在線測試等資料且專門開設了建筑論壇,為企業(yè)員工和學校師生進行互動提供平臺,同時將部分繪圖時間安排在課外,強調課內外結合,督促學生自主學習。
(4)動畫虛擬,輔助學習。課程團隊自主開發(fā)了傳達室、住宅樓、辦公樓、工業(yè)廠房4個教學載體的鳥瞰、平面、立面、剖面圖形成的三維動畫,以直觀的效果圖幫助學生學習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
五、結語
通過教學內容系統(tǒng)化設計、項目載體真實化實施、論壇動畫自主化學習,提升了學生的識圖與繪圖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建筑構造與制圖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對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yè)相關課程有借鑒價值。但是,我們也覺得構造知識被分散到各項目中教學,系統(tǒng)性有欠缺。如何將建筑構造知識有效融合到識圖制圖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探索。參考文獻:
[1]趙敬辛,韓博.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65-68.
[2]趙冰華,尚紀斌.應用型本科建筑制圖課程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86-88.
[3]金梅珍,呂淑珍,張正平.高職課程項目化教學及“駕證式”考核探索——以“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為例[J].江蘇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78.
[4]張建云.高職《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改革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2(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