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波
一、知識的遷移
知識的順向遷移,即先前學習的知識系統(tǒng)對后繼學習的知識系統(tǒng)產(chǎn)生影響。比如,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和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遷移教學。
我們首先接觸的是重力這個重要的力,在高一就知道了重力做功的規(guī)律與重力勢能之間的關系:重力做功只與兩點之間的高度差有關系,而與所選的路徑無關。如果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少,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而電場力的特點,與重力非常相似:電場力做功只與始末位置的電勢差有關,而與所選的路徑無關。如果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少,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因此,我們會發(fā)現(xiàn)重力和電場力之間有很多的“相同元素”,如果我們能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進行回憶比對,讓他們感受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有效的知識遷移,那么對我們的教學工作來說,將是一種很好的促進,而且理解更深刻。
二、物理情景的遷移
案例:速度概念的引入和加速度概念的引入的遷移教學
比如,小轎車啟動,速度從20 km/h增加到50 km/h用時7 s;
5噸貨車啟動,從20 km/h增加到50 km/h用時38 s。
學生交流討論,若在速度改變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比較時間的長短,所用時間越短,速度改變得越快。
這與之前學習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教學類似。在時間一樣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多少;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時間的長短,所用時間越短,物體運動得越快。
教師設疑:若如下表所示,既無法用第一種方法,又無法用第二種方法比較,怎樣比較他們速度變化的快慢呢?通過計算說明下列四個物體哪個速度改變得快。
A.自行車下坡從2 m/s到11 m/s用時4 s
B.公共汽車出站從0到6 m/s用時3 s
C.火車出站從0到20 m/s用時100 s
D.飛機在空中飛行從0 m/s到300 m/s用時300 s
很明顯,這幾個運動物體速度的改變量不同,速度改變的快慢也不同,且速度增加大的不一定就增加得快,為了描述物體運動中速度變化的快慢,人們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來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師指導學生回憶怎樣描述物體運動位置的變化。利用速度的表達式類比,力求使學生猜測到可以用速度的改變量除以所用時間來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使學生容易接受加速度的概念教學。
從以上幾個案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遷移在教學中確實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讓學生學會對付各種知識遷移的方法,是提高學習和解題能力的有效方法。
編輯 謝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