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曉燕
摘 要:聽是日常交際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樣也是在英語學習中的一條重要途徑,里弗斯(Rivers)的研究表明,聽占整個言語交際活動總量的45%。由此可見,訓練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新教學目標指出:“聽、說、讀、寫是學習和運用語言必備的四項基本技能,是學生進行交際的重要形式”。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英語聽力復雜難懂,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通過分析,總結出了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
關鍵詞:英語聽力;教學;訓練
英語作為我們的第二語言,語言基礎知識存在著障礙,聽力是聽和理解的總和。聽力理解的過程是人們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決定了聽力理解及反應速度的差異。在聽力過程中,語調、語速、詞匯等都會給學生的聽力理解造成困難。再者,我們從小使用漢語,在聽到一些內容的時候,習慣性的逐字逐句翻譯,不能很好地將聽力所處的情景羅列出來,造成了理解方面的誤差。英語一般為西方國家的主要語言,這就與我們中國的文化存在差異,語言是歷史文化演變的產(chǎn)物,如果不能很好地以文化背景為基礎,在聽力的理解上會有很大困難。在課堂或考試聽力中,難免會產(chǎn)生緊張感,致使聽力效果變差。
那么,在日常的聽力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呢?筆者總結出幾點應對策略,與大家分享。
一、營造聽英語的良好環(huán)境
我們訓練英語聽力的主要場所是課堂,那么就需要我們營造適合聽英語的良好氛圍,在課堂上,教師應盡量用英語來組織教學,在特定環(huán)境下接受熏陶。充分考慮在課堂上所使用的語言,盡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多聽英語,感受英語語言的交流。在聽力訓練中,教師應當盡量表示所學內容的直觀形象,使聽力教學情景化、交際化,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作為日常用語的思維能力。
二、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詞匯和句型的變化
學生在聽力方面存在很多障礙,其一是語言知識積累不夠,記不住多少個單詞,而且發(fā)音又不夠準確,而發(fā)音是聽力理解的另一個決定因素,應采用正版的讀音材料,讓學生在日常會話中做到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自然而又流暢。
三、了解西方文化
我們在進行聽力訓練時,會有這種感覺,學生能聽出錄音原文內容,而沒有選中正確答案。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有一點是由于不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人們的一切言行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內涵,而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語言、社會風俗、道德準則等,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文化的滲透,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于我們學習英語、運用英語和提高英語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過程中,對與聽力材料有關的西方文化要加以講解,讓學生大致了解材料的文化背景。
四、正確對待英語聽力,保持良好心態(tài)
教師首先應該認識到,英語聽力不是我們提分的工具,而是我們學習一種新語言的手段、方法。初中生有心理素質可塑性強的特點。聽力訓練的初始階段就應強調培養(yǎng)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我們要明確告訴學生,學好聽力、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要加以重視,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學生在聽力訓練時,不要緊張,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知難而進,要堅持,要有耐心!
五、讓英語聽力走進生活
為什么我們的漢語聽力這么好?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耳濡目染,經(jīng)常生活在英語聽力的氛圍中,可幫助我們迅速提高英語聽力能力,在閑暇時間,教師可推薦適合學生聽的英文歌曲、英文電影等等,布置一些學生用英語對話的作業(yè)等,都會對學生的英語聽力有所幫助。
英語聽力作為英語學習中的重要途徑,平常生活里需要我們做到多說、多看、多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石.中學英語聽力與實踐.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1987.
[2]朱經(jīng)蘭,項順娛.中學英語聽力教材.北京普教音像出版社,1986.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