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進中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構建“課堂教學生活化”作為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規(guī)定,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內在需求,是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動力。高中思想政治課構建“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實際經驗,重視學生的現實生活,構建出學生可能的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構建“課堂教學生活化”要避免課堂教學過程過于平淡并且雜亂無章,要讓學生在同生活世界的溝通中,體會到生命的崇高,掌握生存的本領,加快個性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指的是在課堂的教學過程里本著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建立在學生生活實際以及社會實際之上,把教學知識和重大時事政治、學生周遭的環(huán)境、當時當地的風土人情、民族習慣等密切相連,實現教材知識同現實生活的互融,充分展現出理論和生活實際相統一。讓思想政治課堂的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構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1.把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的融合,做到學以致用
長久以來,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老師都是在毫無技術含量地重復書本上的文字,完全就是一個復讀機,在這樣一個理論化、程式化、抽象化的教學形式中,讓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處在一種教師灌輸、學生強制吸收的被動形式,嚴重影響到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價值的發(fā)揮以及學科意義的實現。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強調的是學生對政治學、經濟學、哲學等知識的掌控,教學過程里過分強調知識自身的邏輯順序,出現同實踐相脫離的現象,書本上的知識同社會的生活出現了分歧。構建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給書本知識以及實際生活創(chuàng)建一個可以溝通的渠道,可以引領學生在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過程里,體會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倫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理性思考的意義,并且也找到了應用知識的意義。
2.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訓練出合格型人才
教學生活化,之所以強調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要訓練人對生活的品質,將人的生活狀態(tài)加以完善,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提升人的生活品質,讓學生有要過美好生活的想法。只有了解了這些內容,才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各種社會活動當中,正確認識和解決平常生活里出現的各種突發(fā)問題,擔負起加快社會發(fā)展、提升人民生活、創(chuàng)建偉大祖國的重任。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包含了公共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三個方面——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其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在這三個方面的行為能力、認知能力以及情感能力。從這個層面上來講,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能否同生活相結合,直接影響到學生融入當前社會生活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
3.加快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人的全面發(fā)展一定是一個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的三種目標同時推動的過程,可是這些目標的構成脫離不了人在生活當中的經驗同生活實踐的鍛煉、體驗和陶冶。所以,強調聯系生活實際屬于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手段。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適應了學生認知規(guī)律以及發(fā)展上的要求,重視學生的實際經驗,重視學生的差異性,旨在完善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生活品質,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領學生探尋生活的意義以及生命的價值,加快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構建“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主要途徑
1.良好的師生關系成為構建“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礎
生活認識論講到,生活世界最基礎的意義在于我們個人或集體直接生活在其中的現實而具體的環(huán)境。師生之間的交往關系是構建在生活認知的基礎上的對等、民主、良好的關系。良好、民主、輕松的師生關系成為授課成功的主要原因,屬于“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屬于構建“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礎。
2.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是構建“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源泉
新的課程觀講到,教材的內容屬于關鍵的課程資源,并非唯一的資源。一個具有意義的教學過程,不但要具備學習客觀知識的特點,還應當具備可以構成廣大師生運用課程資源一同構建知識以及人生的生活過程。單指高中思想政治課來講,它的“可聯系性”更強,內容涉及的非常廣泛,有歷史的、人文的、現實的、自然的、中國的、外國的等,單單用教材上有限的教學內容做成教學資源,一定會造成教學上的平淡和乏味,政治課教學的動力,主要在于理論聯系實際。
3.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給生活化教學營造情境
為了讓學生更加真實地體會生活,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透過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方法選取生動、具體、形象而且可以準確地體現出教材理論觀點的生活材料、事實、事例,給課堂內容的學習建設鮮活的情境。例如,在教授股票投資的特點時可以播放《華誼股票下跌》的短片,雖然僅僅只是幾分鐘時間,可是因為貼近了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股市的風險,入市要謹慎的道理,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畫面產生了比較好的視覺效果,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樂趣,讓學生可以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里不但學會了知識還開闊了眼界。
4.開展教學時空是構建“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續(xù)
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大多局限在書本以及教室里,教學的空間相對單調、封閉,教學的時間太過固定,由于教學生活化的轉變,就一定要為學生提供一種生活化的空間,教學時間也并非要固定在每周的兩課時上。教師可以通過教學的需求,讓學生走向社會,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到敬老院去獻愛心、參觀訪問、郊游、探討性學習等,將政治課融入社會的生活當中,給學生打開一扇可以了解社會的大門,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可以體驗到生活里到處都有思想政治。
新課程的實施讓思想政治教師有了更多的思考,教師只有真正地將學生視為主體,把激勵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放在教學活動的首位,重視學生的興趣所在,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才可以真正地將政治“大課堂”的生命活力煥發(fā)出來,教學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是一門藝術。思想政治教師應當以課改為契機,不斷研究新課程的實踐及應用,努力構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課堂,讓學生真正掌握求真、務實、盡善、盡美,相信自己、超越自己并且成就自己。
參考文獻:
[1]方軍,章炳軍.論拋錨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改中的張力[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01).
[2]張文柳.讓政治教學插上記憶的翅膀:淺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記憶藝術[J].成才之路,2011(21).
[3]楊罡.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幸福的方法”:以高一《經濟生活》兩種課型比較進行探索問題的教學設計[J].考試周刊,2011(52).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