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龍
【摘要】人的本質是什么?如何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本文通過教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立足于學生個性的張揚,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生活中滲透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德育教育 個性發(fā)展 人格培養(yǎng)
健全的人格應該包括哪些內(nèi)容?在對學生的調(diào)查問卷中,有的學生寫善良、寬容、自尊、自強;有的學生寫果斷、誠實、責任感;有的學生寫有愛心、堅強、包容等。無疑學生心中對健全人格都有比較準確的理解。但是當問到請寫出你曾經(jīng)的善良之舉或者你對他人寬容的記憶時或者你對家庭的責任感的時候,很多學生感覺到茫然。
一、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
人生的本質是什么,我想,今天我們教育學生的理念,為他們制定的奮斗目標應該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渴望和人生理想的實現(xiàn),而更應該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感。
有這樣一個故事。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制作了一個電燈泡,那是他們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勞動成果。隨后,愛迪生讓一名年輕學徒將這個燈泡拿到樓上另外一個實驗室。結果,這名學徒因為緊張,上樓梯時,燈泡掉在了地上。愛迪生沒有責備這名學徒。幾天后,愛迪生和助手們費盡心力制作了另一個電燈泡。做完后,愛迪生絲毫沒有考慮,就將燈泡交給了先前那名學徒。事后有人問愛迪生:“原諒他就足夠了,何必再把燈泡交給他拿呢?愛迪生回答:“原諒不光是靠嘴巴說說的,而是要靠做的?!?/p>
是的,“請把墻上那些口號式的‘愛心撕下來,裝在心里,然后付諸行動?!蔽覀冃枰环N行動的愛心和寬容等優(yōu)秀品質來引導學生。還記得一名教師上課的時候,看到一個男生總在睡覺,課桌上從來什么都沒有。講完課留作業(yè),那名男生趴在桌子上無動于衷。老師走到他身邊問他為什么不做作業(yè)。學生回答說,我沒有筆。于是老師找來了筆。但是學生還是不寫。老師又問為什么,學生說,我沒有作業(yè)本。于是老師找來一個精美的作業(yè)本送給了這名學生。終于,這名學生開始抄寫作業(yè),雖然是抄寫其他同學的,但是畢竟他開始動筆了。在老師眼里,這就是希望的開始。后來的一天,課上他還是懨懨欲睡,這名老師講完課悄悄地問他為什么一大早就這么困。他說因為天冷被子薄,夜里總睡不好。于是,這名教師從家里拿來了被子給這名同學壓腳。后來的一天,這名教師感冒了不能講課。他要給同學們抄幾道題做??吹嚼蠋熡袣鉄o力的樣子,這名同學站起來結果老師手里的試題開始抄寫。
是的,正如斯賓塞說,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教師在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中使學生良好品質的逐步形成。
二、立足于學生個性發(fā)展
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避免把成績的高低當作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尺度。注重人的綜合素質,突出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既是人類發(fā)展的崇高境界,也是現(xiàn)實人生的必然選擇。根據(jù)個性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健全人格教育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價值,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潛能,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人才,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
我校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在過去的學習經(jīng)歷中,或多或少地品嘗過失意與失敗的滋味,甚至是教師的輕視,同伴的忽視和家長的責難,這使得他們難以客觀地認識自我,有的因長期受到負面的評價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自我貶低、或過度自信,對未來失去信心。所以,根據(jù)個性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在健全人格教育中,要從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允許學生有適合自己個性的活動方式、方法和風格,給他們應有的自由支配時間和獨立活動的條件,只有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和諧的發(fā)展。學校可以通過一系列活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集體中。從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潛能,在活動中樹立信心,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提高素質,展現(xiàn)電大學生特有的風采。
三、言傳身教勝過苦口婆心的說教
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建筑在教師的人格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能涌現(xiàn)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規(guī)章、任何教學大綱、任何人為的機構,不論設計得如何奧妙,都不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
而在一些學校,教師并不以自身的高素質來影響學生。那些家庭背景優(yōu)越的學生往往更受老師的關照。任班干部,多受到表揚,課上被提問的機會多等等。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事,卻往往在學生心中埋下陰暗的種子。甚至有的教師要求學生不抽煙而自己卻在課上抽煙,要求學生講誠信自己卻言而無信。有的教師對學生說,這次考試,你們誰考第一我就讓他在班級里隨便挑座位。這隨便的承諾,卻讓很多學生激動不已。但是考試結束,老師的承諾早隨風而逝。這難道不是對學生的傷害嗎?難道不會影響到學生對他人的信任指數(shù)降低嗎?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做到以自身的高素質來塑造學生的品質。既然承諾,就必須做到一諾千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此外,對于那些犯了錯誤的學生,我們該如何對待?我還記得一個違紀的學生被我責令到門口罰站。但是沒一會,這名學生就抱著書本找我辦理退學手續(xù)。說我讓他站在樓道里被很多學生看到,太沒面子了。當時我火冒三丈,好啊,你違紀可以,我罰站讓你反省你感覺到?jīng)]面子了。怕丟面子你別違紀??!但是冷靜下來想想?yún)s感覺自己處事方法不妥。首先,違紀的學生也有尊嚴;其次,感覺當眾被罰沒面子,恰好體現(xiàn)了這名學生內(nèi)心深處對完美的追求。由此看來,是我處理事情方法欠妥。最近,讀到《人,究竟該怎樣成長》,文里提到,一位唐老師在處理犯錯學生的時候,不是要他們寫檢查,也不是嚴厲的說教,而是要學生做足夠量的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樣的方法不知道要比罰站、寫檢查高明多少倍!至少在做好事的過程中,他們能夠體會到給予的快樂。這種體驗,一定會使其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所在。
“良好的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只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才能綻放出更加燦爛的人性光輝,道德教育也只有在鮮活的教育情境中才能比較教材更生動,比說教更深入人心?!?/p>
盡管我們很期待學生能夠具有優(yōu)秀的品質。但是也必須意識到,優(yōu)良人格的建塑和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復雜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配合、共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