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榮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達到三個和諧。即讓學生與自身生命和諧,與周圍生命和諧,與大自然萬物和諧。生命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對人及其生命的人文關懷,而生命教育之本質乃在于創(chuàng)造一種廣泛的和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由關注分數(shù)轉變到關注人、關注人的價值。
一、關注學生成長,促進學生生命和諧發(fā)展
生命科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巨大的潛能。我們的教學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生命的巨大寶藏,我們的課堂不應是生產機器零部件的車間,而是生產思想的地方。教師的責任是讓這條思想之河生生不息,波光粼粼。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yōu)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是影響學生思維發(fā)揮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用愛去關心、鼓勵每個學生,使學生感到溫暖,消除壓抑,敢于展現(xiàn)自我。
鮮活的生命渴望激情飛揚,更需要體驗滋潤。體驗是生命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獨特享受。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充分體驗、盡情展示,為其生命的發(fā)展夯實基礎。
二、采取有效教學策略,促進教學和諧發(fā)展
1.情境體驗式教育策略
這種教學方式是作用于學生心理過程,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發(fā)展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和改善學生的心態(tài)與學習行為,為學生提供并創(chuàng)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機會是這種教學方式的基本要求?!扒榫啊顒印w驗”是它的基本模式。
[案例 ]簡單事件的概率。
[創(chuàng)設情境] 請兩個學生上臺,一人扮演街頭擺攤騙局的甲,另一人扮演過客乙,其余同學做看客。甲為向圍觀群眾做宣傳:“三枚硬幣同時擲下,如果同時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你可獲得10元,否則你給我5元,來試試,看你運氣如何?!甭愤^人乙聽了后念叨:“同時朝上或朝下,我們可得10元,輸了我只給對方5元,嘿,有門!”結果一連投了五次,贏了一次,輸了四次,嚇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了。
[提出問題] 這個游戲公平嗎?
建構主義學理論認為,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如推理、故事、新聞等情境,充分運用教學情境藝術。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首先要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引起學生課后繼續(xù)思考的興趣。其次要有適度性。學生通過細致的合乎規(guī)律的思考,對蘊含在情境中的“未知”能夠豁然開朗。如果百思不得其解,學生就會放棄,教師的努力就沒有意義了。再次要有啟發(fā)性。教師創(chuàng)造的情境,要把學生引入一個新的境界,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高能力。
進行情境體驗式教學時,教師必須收集與教材相關聯(lián)的課程資源,使之作為教學情境的一部分;精心安排“刺激物”,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運用模擬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自主交往式教育策略
自助交往式教育以合作學習為基礎,以激勵學生個體自主學習、調整學生群體交往行為、引起學生心理共鳴的交往為重點,自主參與,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古人云:“學貴質疑”、“學則須疑”。在數(shù)學課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特別是在學生的無疑之處設疑,從而激起學生思維的欲望。思維和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的問題設計過程,是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重要過程。教師的問是為了學生會問,而學生問更能促進教師的問,在相互探究的過程中促成新的進展。其次,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閱讀教材的課題,尋找題眼,做到特征讓學生觀察,思路讓學生探索,方法讓學生尋找,意義讓學生概括,結論讓學生驗證,難點讓學生突破。從而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體驗知識產生過程的艱辛。
進行發(fā)現(xiàn)探究式教學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一定的坡度,即將教材中的定論性知識按其邏輯構成關系分設為若干問題,使之形成問題“鏈接”,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老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的逐級深入解剖,感受一次次成功的喜悅,領會老師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促成學生對科學思維方法的掌握。
新課程孕育了新教材,新教材的使用又依賴于教師的新思想、新行為。特級教師靳宗彥曾說過:“教3+2=5的老師是差老師,教3+2=?的老師是合格老師,教3+2=6的老師才是優(yōu)秀老師?!痹谑┙踢^程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不斷創(chuàng)新,從“心”開始,用“心”來教,才能使教師教得秀氣、學生學得靈氣、課堂充滿生氣。學生的思維才能真正地長出飛翔的翅膀,完成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