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曦
摘 要: 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新課改的總體要求。要真正實現(xiàn)這個總體要求,教學中的“停一步”很重要。本文論述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適時“停一步”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停一步” 有效課堂
新課程改革雖然已推進了十幾年,但英語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沿襲傳統(tǒng)教學的態(tài)勢,教師的一言堂仍然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要么走進另一極端,課堂由教師的一言堂變成學優(yōu)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變成學優(yōu)生的一言堂,學困生坐在教室里默默無語,靜靜地聽、被動地記筆記,這些做法都與新課改格格不入。
要避免這些不足,教師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和理解至關重要,實施“停一步”很有必要?!巴R徊健笨梢院蛯W生產生共鳴,期待學生的突發(fā)奇想,使英語課堂有張有弛,使英語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一、教學中“停一步”的必然性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問題教學法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fā)學生學會質疑,善于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難點和疑點,在實際操作時,問題法的實質被扭曲:往往是問題一拋出,學生如果不能說出答案,教師怕耽誤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就急于給出標準答案,或只有少數(shù)學生有了答案時,就認為問題解決了,這些現(xiàn)象普遍存在,有悖于教育心理學的原理。
此時,教師不妨“停一步”,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把握等待的藝術,如果不能適時“停一步”,就容易上演“拔苗助長”的一幕,對于英語課堂動起來、學生動起來,無疑是畫上了問號。
二、教學中“停一步”的藝術
1.學生有疑問時“停一步”,讓其善思。
在問題教學中,往往有學生遲疑不定,將“求救”的目光投向教師或學優(yōu)生;或默默坐著,靜靜等待答案的“出爐”。這時立即給學生指導與點撥,遠不如停下腳步,采用“停一步”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或合作探究來得明智。
如,牛津英語8B Unit 2,學習have/has been to和have/has gone to時,教師多用簡筆畫方式,介紹二者的用法區(qū)別,雖然直觀易懂,但有些學生如入謎團之中,對于have/has gone to的用法,講解為去某地了、可能在路上、可能已經到了、也可能在回來的路上;對于have/has been to,解釋為去過某地了,看似教師的點撥無懈可擊,可是對于有些學生,這樣的語言有點啰唆,且不得要領,學生難免留存在疑問與困惑。此時教師不必一語點破,而是給學生感悟的時間,讓學生思考,二者區(qū)別的關鍵點在哪兒,這比教師直接說出“have/has been to已經回來到說話的地方,而have/has gone to還沒有回到原地”的效果要好得多。這也驗證了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教師的講解是最低效的,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比教師的“一言堂”高十倍。
此時,再結合選用have/has been to和have/has gone to的填空練習或單選題或英譯漢、漢譯英,學生就會倍感容易。如Where is Mr.Li?He _________ Nanjing.這個問題給出后,不急于讓每個學生立即得出答案,而給出一分鐘的時間,找出這個問題的“題眼”,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學生分析或討論后,不難得出:問李老師去哪兒了,很明顯,李老師不在說話的地方。答案就毋庸置疑了。
2.學生質疑時“停一步”,等待頓悟。
教學中教師給的任務有難度,或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棘手,其他學生鴉雀無聲,課堂上出現(xiàn)了冷場、沉悶現(xiàn)象,學生面面相覷或聽而不聞。此時,老師為了挽救課堂的沉寂,便采取“送”上答案,“算了,還是我講吧”的方法,其實,這不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給學生互動的時間,讓其頓悟來得好。
如,學習8B Unit 1的Integrated Skills時,學生觀察了A1的圖片,結合A2的提示,在聽了A2的材料后,對星光鎮(zhèn)的變化有所了解,完成A3對于90%的學生來說易如反掌。這樣的常態(tài)教學的模式、流程無可厚非,聽、說、讀、寫全面訓練,但忽略了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聽了A2的聽力,則完成A2的缺詞填空后,“停一步”完成A3,讓學生思考如果寫一篇星光鎮(zhèn)的變化的文章,該怎么寫,有幾種寫法?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會在沉思,思考、討論后完成A3,體會A3的寫法:先開門見山,以“陽光鎮(zhèn)發(fā)生了巨變”總領全文,分別以In the past ...和At present ...拉開兩大段的序幕,最后以“想到星光鎮(zhèn)參觀游玩”作結。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除此之外的寫法,這篇文章還可以怎么寫?這樣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更為Task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學生質疑時務必要“停一步”,切忌“有疑即答、有難即解”,否則,學生的質疑環(huán)節(jié)就沒有任何意義而言。學生在鞏固訓練中,定會出現(xiàn)許多疑問,如做選擇題時,學生會問為什么選A,不選B、C、D,此時教師應留時間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切不可直接說出問題的標準答案,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對問題的答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給學生“頓悟”的時間和機會。
教學中,教師“停一步”的場合還有很多,如,課之伊始不急于新授,停下授新課的腳步,讓學生交流預習體會和預習效果;課之高潮時,教師不妨“停一步”,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課之結束,教師“停一步”,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一節(jié)課的所學所得,設置為學生釋疑的環(huán)節(jié)。
教學中教師的“停一步”是一門藝術,適時停下腳步,讓學生質疑善思;教師有必要停下、放慢腳步,打造“靈性十足”、有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的英語課堂,讓英語課堂流光溢彩。
參考文獻:
[1]孫慧慧.等待如此美麗[J].成才之路,2012(32).
[2]李如密.課堂教學等待藝術探微[J].教育科學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