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芳
摘 要:新形勢下,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者必須以新課標的先進理念為指導展開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結(jié)合新課標的部分理念以及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就新課改背景下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展開了細致的探討工作。
關(guān)鍵詞:新課標;品德與社會;學生主體;教學活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新課標倡導的諸多先進理念已逐漸滲透到了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整體而言,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新課改仍亟待完善。筆者現(xiàn)結(jié)合新課標的部分理念,試就新課改背景下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展開細致的探討工作。
一、明確教師的角色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毙滦蝿菹?,教師不能只照本宣科地傳授知識,還應該靈活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與合作者,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切實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與進步。這就與《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師應明確教師這一角色的職責與地位,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基礎上展開具體的教學活動”這一先進教學
觀念不謀而合。
因此,在教學品德與社會這一課程時,我們小學教師必須充分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護其強烈的好奇心以及學習興趣,以便促使他們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活動當中。
例如,在教學《直面挫折》這章內(nèi)容時,我沒有將教材上現(xiàn)成的知識點全都一股腦兒地強加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同小組內(nèi)的其他成員一起分享自己身邊不畏困難和挫折的真人事跡或者有關(guān)不畏挫折、戰(zhàn)勝困難的名人名言,并總結(jié)形成自己的感悟與認識。我并沒有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活動中,只在他們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必要的指導。不但真正尊重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而且通過親身的討論與參與,更是切實幫助學生加深了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理解,使他們懂得:人生難免有挫折,而挫折則是無法避免的。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我們必須持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堅持不懈、勇往直前,這樣才能最終戰(zhàn)勝苦難,打敗挫折。如此,謀求高效率、高質(zhì)量的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在話下。
二、靈活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寓教于樂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diào)寓教育于活動之中。”要求教師“結(ji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靈活多樣地選擇不同的課堂教學活動類型,在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以及學習欲望的同時,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以及文明的日常處事行為,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寓教于學的最佳教學效果。”
1.將教學內(nèi)容融入課堂游戲之中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程標準》對課堂游戲的教學作用給予了高度肯定“游戲?qū)ε囵B(yǎng)兒童的情感,讓兒童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理解規(guī)則、學習科學知識等有著極為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教學時,靈活且恰當?shù)貙⒇S富多彩的游戲融入課堂活動中。
在教學《我們來約定》這部分知識時,我?guī)ьI學生進行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游戲:第一個游戲是下課了每個人排隊依次走出教
室,結(jié)果每個人都很快地走出了教室;第二個游戲同樣是下課的背景,但是這次要出去的學生卻互不相讓,你推我擠,全都一窩蜂地涌到教室門口,致使想進來的學生進不來,想出去的學生也出不去。
如此一來,通過這兩個生動、形象的小游戲,不但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他們的親身經(jīng)歷,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這對于升華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升教學效果顯然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將教學內(nèi)容融入欣賞活動之中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對于欣賞教學給出了非常明確的闡述——以兒童的體驗、感受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活動,鼓勵教師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等的不同,將教學內(nèi)容同課堂欣賞活動巧妙而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教學《辭舊歲 迎新春》這章內(nèi)容時,除了向?qū)W生講解教材上的知識點,我還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了有關(guān)我國“年文化”的紀錄片。學生本身就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有著濃厚的興趣,再加上多媒體兼具生動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學生在欣賞視頻的過程中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與中華民族民俗的博大精深。通過這一欣賞活動,既幫助學生鞏固了已學的知識點,又對其思想進行了陶冶與洗禮。
新課改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的更好展開與實施明確了前進的道路與發(fā)展的方向,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以此為指導進行教學,如此方能在切實提升品德與社會教學效率的基礎上真正推動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以及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國平.新課改下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2(04).
[2]崔錫孝.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1(12).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移風店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