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潔
摘要: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性的動態(tài)評價,它通過多種評價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向教師和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以達到促進教學的目的。結(jié)合我國目前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本文嘗試把形成性評價運用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探討其對高中生英語寫作的影響。
關(guān)鍵詞:形成性評價;高中英語寫作;寫作能力;學習檔案袋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20-1
筆者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學者,嘗試以實證研究的方式,在學生寫作課上運用形成性評價方法。本研究以學生寫作檔案袋為基礎(chǔ),是把形成性評價運用于高中生英語寫作教學的一次實驗,共分四個階段:
一、實驗前測和問卷調(diào)查
本實驗中,兩個班80名學生被平均分為兩組:控制組和實驗組。實驗前,兩組分別都要參加實驗前測。寫作測試時間為45分鐘,寫作材料來自2005年高考全國卷的寫作部分,材料難度適中。測試后,考慮到公平公正原則,筆者邀請本校的英語特級教師給每位學生打分,并將得分輸入電腦軟件SPSS,分析比較得出實驗前該兩組學生的寫作水平幾乎相等的結(jié)果。
測試后,實驗組的40名同學還需要完成一份問卷調(diào)查,主要目的是調(diào)查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與信心以及獲取關(guān)于學生的寫作策略與習慣、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筆者實驗中制定與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計劃。
二、高中英語寫作課堂中形成性評價的運用
本實驗為期10周,筆者嘗試把形成性評價運用于高一學生的寫作教學中,主要是運用學生寫作檔案袋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主要工具,以期達到形成性評價的目的。
1.學生寫作檔案袋的建立
在建立檔案袋之初,筆者將向?qū)W生介紹檔案袋的作用和和目的,并指導學生建立檔案袋,學生寫作檔案袋中主要包括:學生寫作前的閱讀材料、寫作提綱、寫作初稿、寫作終稿、自我反思及評價、同伴及教師評價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覆蓋了學生的整個寫作過程,以此鼓勵學生重視寫作的每一過程。
2.學生寫作檔案袋在教學中的運用
本實驗中,學生完成2篇說明文,2篇議論文,2篇記敘文,和2篇應(yīng)用文以及8篇相對應(yīng)的日志。日志主要用來記載學生完成每篇作文的全過程,包括寫前的閱讀、提綱、初稿、修改稿及終稿等。學生還需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評價,同時對小組中其他成員的作文進行評價。最后是教師評價。這些內(nèi)容都將被收納進每位學生的寫作檔案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每進行一次寫作練習,一般都會經(jīng)歷6個步驟:寫前計劃、評價標準、學生寫初稿、修改初稿、修改二稿、終稿和口頭陳述。
三、實驗后測和問卷調(diào)查
實驗組進行為期10周的實驗后,實驗組和控制組將同時接受一次寫作測試,即實驗后測。測試時間和實驗前測相等,寫作材料和實驗前測難度相當。實驗后測的評估仍然由評估實驗前測的英語特級教師實施,以期達到評估標準的一致性,然后將其成績?nèi)枯斎腚娔X,將前測與后測進行對比分析,觀察實驗組的學生在經(jīng)過實驗教學后,是否更有效地提高了寫作能力。
測試后,實驗組的40名同學還需再次完成問卷調(diào)查,筆者將實驗前后進行的問卷調(diào)查反映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觀察學生在形成性評價應(yīng)用于寫作教學實驗后寫作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變化情況。
四、實驗結(jié)果
1.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興趣和信心
本實驗中,筆者通過調(diào)查問卷、訪談和運用寫作檔案袋的方式,觀察到短短10周實驗后,學生英語寫作興趣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他們逐漸不再排斥寫作。顯而易見,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調(diào)動,學生英語寫作興趣和信心也逐漸提高。
2.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能力
良好的寫作習慣、寫作策略的提高、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都是學生寫作能力的具體表現(xiàn)。調(diào)查問卷,實驗前后測,寫作檔案袋的數(shù)據(jù)都顯示,在短短10周內(nèi),學生在這三面獲得了明顯的進步,因此,長遠看來,形成性評價定能更有效地促進高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
3.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筆者認為在將來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yīng)該引入形成性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寫作信心。形成性評價中,建立寫作檔案袋是一亮點,檔案袋中包含了學生整個寫作過程中的產(chǎn)物,它們反映了學生寫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相應(yīng)解決辦法,取得的進步等重要信息,教師以這些信息為基礎(chǔ),能夠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計劃與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Richards, J.C (1990). New trends i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in ESL/ELT: ELT in China.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Scriven, M. (1967).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In R. W. Tyler, R. M. Gagne & M. Scriven (Eds.), 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3983. Chicago, IL: Rand McNally.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