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yè)在有足夠的可周轉的流動資金的情況下,才能蓬勃發(fā)展。而流動資金是企業(yè)資金中最具活力和最有彈性的部分。因此,企業(yè)關于流動資金管理方面的決策直接影響到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和其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為了幫助企業(yè)全面考慮擬采取的各種決策方案,以便加合理的占有和有效利用資金,創(chuàng)造更多效益,本文從企業(yè)機會成本的角度來探討企業(yè)流動資金管理的決策分析,最終得出機會成本是企業(yè)財務管理決策必須重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關鍵詞:機會成本;流動資金;應用
On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Corporate Liquidity Management Decisions
Lai Jinling
(Guangzhou Sontan Polytechnic College, Zengcheng Guangzhou 511370)
Abstract: In the case of sufficient liquidity turnover, in order to flourish. Liquidity is part of the most dynamic and flexible enterprise funds. Therefore, corporate decision-making on the management of liquidity directly affect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rket, in order to help enterprises to take full account to be taken in various decision-making program, in order to plus reasonable possess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funds to create more effectiv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st point of view of corporate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liquidity management, decision analysis, and eventually come to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decisions must be one of the factors considered important.
Keywords: Opportunity cost; liquidity; application
1 對企業(yè)流動資金和機會成本的基本認識
1.1 企業(yè)流動資金的基本內容
流動資金也稱為營運資本,是企業(yè)從事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賴以依存的周轉資金,主要包括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它是企業(yè)資金中最有活力的組成部分,是企業(y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賴以進行的依托。但是,目前流動資金的管理存在許多問題,造成大量的流動資金流失,背離了流動資金的管理目的,從而導致流動資金無法發(fā)揮正常作用,企業(yè)經濟效益難以得到提高。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企業(yè)管理者在進行經營決策時往往忽略了機會成本的價值。而流動資金作為企業(yè)重要的、具有多種用途的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必然會有許多投資機會,但對于一個會計核算主體而言,某一資金的最佳投資狀態(tài)是惟一的,若選擇最佳投資狀態(tài)就不得不放棄其他投資機會,而企業(yè)放棄這一投資機會所喪失的潛在收益,就是企業(yè)使用這一資金的機會成本。
1.2 對機會成本的基本認識
與財務管理中的其他成本概念不同,機會成本不是實際發(fā)生的支出,而是企業(yè)為資金選擇使用方式過程中與被放棄的投資機會相聯系的潛在的收益,因此,實際工作中極易被忽視。另外,在目前資本市場各種影響因素變化不定, 以及對機會成本的估算方法尚未形成共識的情況下,對于企業(yè)財務管理者來講引入機會成本理念的實際意義,主要應致力于如何更加正確地進行經營決策,即企業(yè)使用某種資源時,如果企業(yè)沒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這種資源的潛力,就應當把這種資源轉用于其他的方面,從而創(chuàng)造更大的效益。
下面從流動資金的三個基本方面的(現金、應收賬款、存貨)管理決策問題來說明在企業(yè)流動資金管理中引入機會成本觀念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2 機會成本在現金最佳持有量決策中的應用
2.1 企業(yè)持有現金動機的種類
企業(yè)持有現金的動機主要有三種:①交易動機。主要為了滿足企業(yè)經常發(fā)生的業(yè)務需要而持有的現金,如購買原材料、支付工資、交納稅款等。② 預防動機。主要為了應付意外的現金需求而持有的現金,如自然災害、生產事故、被拖欠貨款等。③投機動機。主要為了能利用潛在的獲利機會而持有的現金,如利用原料價格波動進行投機等。
2.2 機會成本對現金最佳持有量的影響及應用
對企業(yè)而言,并非持有的現金越多越好,閑置資金占用過多,將造成機會成本過大,從而影響企業(yè)的獲利水平,對么對于管理者來說,如何確定企業(yè)所需的最佳現金持有量,則必須考慮機會成本。一般而言,持有現金可能發(fā)生的相關成本包括持有成本、轉換成本。持有成本是指企業(yè)因保留一定現金余額而增加的管理費用及機會成本。轉換成本是指企業(yè)用現金購買有價證券以及轉讓有價證券取得現金時付出的交易費,如果我們假設:(1)企業(yè)所需要的現金可通過證券變現取得,且證券變現的不確定性很小;(2)企業(yè)預算期內現金需要總量可以預測;(3)現金的支出過程比較穩(wěn)定、波動較小,而且每當現金余額降至零時,均可通過部分證券變現得以補足:(4)證券的利率或報酬以及每次固定性交易費用可以獲悉。那么,最佳現金持有量是使得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與轉換成本之和達到最小的現金持有量。
設T為一個周期內現金總需求量;F為每次轉換有價證券的固定成本;Q為最佳現金持有量;K為有價證券利息率;TC為現金管理相關總成本。則TC=(Q/2)×K+(T/Q)×F,Q=,最低現金管理成本(TC)=。
具體應用如下:某企業(yè)現金收支狀況比較穩(wěn)定,預計全年(按360天計算)需要現金400000元,現金與有價證券的轉換成本為每次200元,有價證券的年利率為1O%,則最佳現金持有量(Q)為40000元,最低現金管理相關總成本(TC)為4000元。
3 機會成本在應收賬款管理決策中的應用
應收賬款的資金占用與企業(yè)信用政策的制定相聯系,若企業(yè)信用政策較嚴,只對信譽好、壞賬損失率低的顧客提供商業(yè)信用,則會減少應收賬款的資金占用,但這樣會影響到企的銷售:反之,較寬松的信用政策,會擴大企業(yè)的銷售,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應收賬款占用資金的數額就會變大、時間會變長,壞賬損失的風險就加大。所以,企業(yè)應收賬款管理的核心就是要確定一個最佳信用政策,降低應收賬歉的機會成本給企業(yè)帶來的損失。關于企業(yè)應收賬款信用政策的制定具體可以通過下列案例進行闡述分析。
公司現擬制定信用政策,有兩個方案何供選擇:方案(1):采用30天按發(fā)票金額付款政策。預計銷售額200000元,變動成本率80%,可能產生的壞賬損失和收賬費用分別為銷售額的2%和3%。方案(2):采用60天按發(fā)票金額付款政策。預計銷售額增加20%,可能的壞賬損失和收賬費用預計增加到銷售額的3% 和4%。公司最低投資報酬率為12%。根據增量分析法計算采用方案。
第二個方案增加的收益和成本為8000元,應收賬款占用資金而產生的機會成本:(1)當占用時間為60天時,機會成本為3840元;(2)當占用時間為30天時,機會成本為1600元。
從這樣看來,機會成本損失增加2240元,從而增加的收賬費用3600元,增加的壞賬損失為3200元。
采用方案(2)轉方案(1)增加凈收益:8000-2240—3600-3200=-1040元,收益增加小于成本增加數量,所以選擇采用30天信用期。
若不考慮機會成本,方案件(2)較方案(1)增加凈收益:8000一(3600+3200)= 1200元,凈收益為正,所以采用60天信用期??梢?,此種情況下,是否考慮機會成本最終影響到方案的正確選擇。
對此種決策模型略加分析,不難發(fā)現,除各備選方案外,另存在一種資金用途F,即用作投資。但F并非備選方案,因為企業(yè)為達到增加盈利而促銷,必須采取賒銷政策,占用一定量資金。無論采用方案(1)或方案(2)均會占用資金,只是因占用量不同而喪失的投資收益大小不同而已。因此,判斷各方案優(yōu)劣時,必須考慮采用各方案所喪失的機會成本,以作出正確比較。
4 機會成本在存貨管理決策中的應用
4.1 存貨對企業(yè)的作用
對于一般的企業(yè)來說,持有一定數量的存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并不是說存貨持有量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存貨,必然會發(fā)生一定的成本。企業(yè)進行存貨管理的目標,就是要盡力在各種存貨成本與存貨效益之間做出權衡,在充分發(fā)揮存貨的功能的同時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達到兩者的最佳組合。存貨成本包括進貨成本、儲存成本和缺貨成本。其中儲存成本是指企業(yè)為持有存貨而發(fā)生的費用,主要包括:存貨資金占用機會成本(以現金購買存貨同時損失的證券投資收益等)、倉儲費用、保險費用、存貨殘損霉變損失等。
4.2 機會成本在存貨管理中的應用
存貨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存貨存儲數量密切相關,企業(yè)訂貨的批量越大,存儲的存貨就多,存貨資金占用機會成本就高,存儲成本也隨之增加;同時,采購次數減少,進貨費用和缺貨成本減少。企業(yè)在進行存貨經濟批量決策的時候,應該選取存貨總成本最低的采購數量,存貨資金占用機會成本是存貨總成本的一部分,與經濟批量決策密切相關。下面介紹一種企業(yè)確定最佳采購批量的模型。
1、企業(yè)確定最佳采購批量的模型
現假設:(1)企業(yè)一定時期的進貨總量可以較為準確地予以預測;(2)存貨的耗用或者銷售比較均衡:(3)存貨的價格穩(wěn)定.且不存在數量折扣.進貨日期完全由企業(yè)自行決定,并且每當存貨量降為零時.下一批存貨均能馬上一次到位;(4)不允許出現缺貨情形。則存貨相關總成本=相關進貨費用+相關存儲成本=存貨全年計劃進貨總量/每次進貨批量×每次進貨費用+每次進貨批量/2×單位存貨年儲存成本。
當相關進貨費用與相關儲存成本相等時,存貨相關總成本最低.此時的進貨批量就是經濟進貨批量。假設:Q為經濟進貨批量:A為某種存貨年度計劃進貨總量:B為平均每次進貨費用;C為單位存貨年度單位儲存成本。則:經濟進貨批量(Q)=;經濟存貨批量的存貨相關總成本(TC)=。
具體應用如下:某企業(yè)每年耗用某種材料3600千克.該材料單位成本l0元,單位存儲成本為2元,一次訂貨成本25元.則Q為300千克;N為12次;TC(Q)為600元。
2、機會成本對存貨管理決策的影響和應用
此外,機會成本觀念也往往被應用于關于是否接受特殊價格追加訂貨的決策分析中,在企業(yè)尚有一定剩余生產能力可以利用的情況下,如果外單位要求以低于正常價格甚至低于計劃產量的平均單位成本的特殊價格追加訂貨量,企業(yè)是否可考慮接受這種條件苛刻的追加訂貨呢?當企業(yè)有關的剩余生產能力可以轉移,則應將與此有關的可能收益作為追加訂貨方案的機會成本綜合考慮。
具體應用如下:甲企業(yè)本年計劃生產1000件A產品,正常價格為80元/件,年初編制的成本計劃資料為:單位變動成本40元/件,固定成本15 000元/件。1月份要求向甲企業(yè)追加訂貨200件A產品,特殊價格為50 元/件,如果企業(yè)最大生產能力為1180件,剩余能力可以轉移,若對外出租,可獲租金收入200元,追加訂貨要求追加1100元專屬成本。問:是否追加訂貨?
通過以上的數據,可以計算出接受追加訂貨的相關收益=相關收入一(增量成本+專屬成本+機會成本)= 100元,而拒絕訂貨并出租設備的相關收益=相關收入一相關成本=200元。由此可見,該企業(yè)應拒絕訂貨,將設備對外出租。
5 結語
通過對企業(yè)運用機會成本的相關理論和方法,結合企業(yè)財務管理的特點.對企業(yè)財務管理中的流動資金管理方面的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等方面機會成本的運用進行研究。表明機會成本是財務決策的關鍵要素之一,在企業(yè)的財務管理中運用好機會成本能幫助企業(yè)合理使用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也有助于企業(yè)管理當局全面把握決策方法。不考慮機會成本,則可能將一個不可行的方案作為可行方案來采納,給企業(yè)造成機會損失.甚至會給企業(yè)鑄成大錯。
因此,對企業(yè)來說,各個經營決策環(huán)節(jié)都會運用機會成本,應該要樹立機會成本的觀念,然后把這種觀念灌輸到企業(yè)各個經營決策分析中。現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且風云變幻的經濟環(huán)境中,機會成本已成為決策者必有的理念,要實現經濟資源的最有效利用,必須正確理解機會成本的特性,正確分析各種財務決策中的機會成本因素,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yè)獲得更高的經濟利潤和持久的發(fā)展態(tài)勢。因此.在企業(yè)財務管理中應用機會成本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鄧帆帆.機會成本觀念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J].財稅金融.2010.6. P65-67
[2]黃素娟.機會成本及其在運輸企業(yè)財務管事中的應用[J].現金商業(yè).2009.21. P247-249
[3]徐風霞,李小鴿.盤點財務管理中“機會成本”[J].現代商業(yè). 2008(12)
[4]支紀科.機會成本在企業(y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外資.2008(8)
[5]王志.淺議應收賬款的增量機會成本[J]. 時代經貿.2008(9). P152-153
[6]劉文霞,喬志杰.我國企業(yè)營運資金管理[J]. 經營管理. 2010(1)
[7]繳國風,劉香云.企業(yè)在財務管理中應重視機會成本[J].職業(yè)時空. 2005(6)
[8]杜娟. 金融危機下民營企業(yè)應當如何加強流動資金管理[J]. 財會研究. 2009(11)
[9]謝華偉. 機會成本在短期經營決策中的應用[J].農業(yè)與技術. 2003(8)
作者簡介
賴錦玲(1986—),女,廣東廣州人,碩士,主要研究方面:會計學與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