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麗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倍诂F(xiàn)實的語文課堂中,有些教師為了更好地應試,一味遵循“講”的原則,也有很多教師盲目追求創(chuàng)新,課堂只重視形式,華而不實。這些不是“教得太死”就是“教得太浮”,沒有學生閱讀的閱讀教學,嚴重挫傷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我認為新課程標準下的閱讀教學要引領(lǐng)學生演繹好自己的個性體驗,點亮閱讀課的精彩,教師應做好以下四點:
一、利用精彩導入,激發(fā)閱讀興趣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我們所上的課文沒有閱讀興趣的話,我們對課堂閱讀教學所有的想法、設(shè)計都將化為灰燼。相反,如在教學伊始,教師能有效地利用精彩導入,激活學生閱讀期待的話,閱讀教學則會顯現(xiàn)出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幽徑悲劇》一文時,一開課我先用輕松愜意的口吻向?qū)W生娓娓敘說道:“在北大的燕園有條幽徑,那是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每天上班的必經(jīng)之路。”當學生正享受傾聽的愉悅時,我話語一轉(zhuǎn),開始沉郁悲傷起來:“然而就在這偏僻的角落里,先生卻目睹了一出悲劇,一出觸目驚心的悲劇。今天,讓我們跟著季老一起走進他的散文《幽徑悲劇》,感受美好的毀滅帶給我們的震撼。”在我聲情并茂的導入中,學生的情緒和閱讀興趣很快被調(diào)動起來,于是,在這種積極閱讀期待心理的吸引下,他們迫不及待地翻開課文開始認真閱讀起來,整節(jié)課學生始終處于主動閱讀、積極建構(gòu)的興奮狀態(tài),效果不言而喻。
二、保證閱讀時間,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學生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的投入,這樣,學生才能通過對文章的感知、理解、品味、領(lǐng)悟,真正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探究時間,真正落實好“讀”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品味,在“讀”中領(lǐng)悟,在“讀”中深化。在這方面,全國特級語文教師余映潮給我的啟發(fā)最大。如余老師上《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課時,整節(jié)課用時50分鐘,其中學生自主閱讀、思考、探究就用了16分鐘,學生發(fā)言交流18分鐘,余老師只講了16分鐘。教學過程中,余老師讓學生從容地閱讀、從容地思考,不催促、不打擾,學生交流時,老師則面帶笑容,適時鼓勵,點評指導,總結(jié)提升。課堂顯示出儒雅從容的大將風范,讓人欽佩不已!
三、張揚閱讀個性,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閱讀是很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作為課堂的首席,不能用自己的解讀去代替學生豐富多彩的解讀,而應努力提出恰當?shù)膯栴}讓學生去鑒賞、評價、探究,在學生思想的碰撞、個性的發(fā)言中把閱讀引向深入。如在《畫山繡水》一文的教學中,我合理有效地開發(fā)了教材資源,引領(lǐng)學生充分感悟楊朔《畫山繡水》的獨到之處——用傳說中勞動人們的感情和智慧豐富桂林山水美的內(nèi)涵。通過這一教學契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我適時拋出“眼前的美景與凄慘的故事聯(lián)系在一起協(xié)調(diào)嗎”這一探究問題。課堂上學生反應非常激烈:有認為協(xié)調(diào)的,也有認為不協(xié)調(diào)的,更有深思不得其解的……思維的碰撞,語言的交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體驗者、探究者、發(fā)現(xiàn)者。討論中有學生說:“我覺得作者這樣安排簡直是掃興之筆,因為游玩桂林山水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而這些故事聽起來都好像很慘似的,有點影響心情?!笨神R上就有學生站起來據(jù)理力爭:“這些傳說雖然聽起來陰慘慘的,但你不覺得它有一種凄涼美的感覺嗎?我倒覺得更能襯托出桂林山水的美!”……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課堂氣氛異?;钴S。
四、適時點拔,提高閱讀層次
前面,我們一再強調(diào)要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注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但這并不等于上課可以放任自流,學生的理解可以天馬行空。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引領(lǐng)只停留在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卻不能對其“言”給予科學的點撥,引導,我們的教學將難以提高,學生的理解也勢必停留在一個低層面上,難以突破。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做到啟而能發(fā),發(fā)而能收、有的放矢、適時點撥,及時有效地把學生的回答引向更高層次。如在《臺階》一文的教學中,我的學生對父親勤勞執(zhí)著憨厚的性格特征的認識還是比較到位的,但他們對父親為一幢高臺階的新屋而耗盡了一生的做法普遍表示不解。為了引領(lǐng)學生對人物的認識走向深層,我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適時提出個人的建議性理解:“在文章中除了讀到父親的勤勞執(zhí)著憨厚?你還讀到了什么呢?”“我覺得我的可憐的父親,同意嗎?我的可悲的父親,同意嗎?”在我的點撥下,學生的思維再一次被激活,學生的“品”與老師的“導” 交相輝映,學生一步步走進父親的心靈世界,對農(nóng)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tài)和他們?yōu)楦淖儸F(xiàn)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總之,閱讀教學只有引領(lǐng)好學生的個性體驗,課堂才會注入生命的活力。喜歡在課堂多講或追求表面熱鬧的教師也只有真正 “退講還讀”,回歸語文課的真實,合理搭配課堂講讀時間,留給學生自由品讀、自由感悟的空間,才能真正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效益。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