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鳳萍
我校施行有效課堂改革已經有兩年了。在這兩年中,我嘗到了課改的甜頭:不僅學生的語文能力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風格也發(fā)生了質的改變。著名的教育家竇桂梅說:“教師的進步不在于經驗的積累,而在于總結自己的經驗,在過后的工作中作為理論依據(jù)來指導?!币虼耍艺J識到課后的自我總結對于教師的自我提高顯得很重要?,F(xiàn)在,我就自己兩年來在施行有效課堂改革中摸索到的一些關于展示環(huán)節(jié)方面的經驗寫下來與同行們商榷。
一、根據(jù)學情選擇展示問題
我們一開始以為,展示就是根據(jù)自己設計的導學案的順序,把導學案中的“探究質疑”和“拓展提升”部分的問題作為展示的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就完成了這一課的學習任務,從而就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了。可實際并非如此,相反,一個月下來,學生卻成了做導學案的奴隸了。預習是為了完成導學案,展示也是完成導學案的問題,甚至很多學生的導學案寫得滿滿的,可語文書卻是空白的。這樣,與之前所說的 “題海戰(zhàn)術”沒什么區(qū)別。這樣也完全背離了語文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多重對話關系中的核心?!币虼?,教師應該根據(jù)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或指導學生選擇需要展示的問題。你班的學生朗讀能力差你多做朗讀的展示;你班的學生有很多拼音不過關,你也可以讓學生展示每一課中的“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傊x的展示問題,一定要是你班學生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經過自學和小組合作討論后認為重要的、難解決的或有爭議卻又能夠拓展延伸、提高能力、開發(fā)潛能的問題。
二、 任務分配要面向全體學生
新課標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有效課堂展示活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展示活動中來,這就要求教師或教師指導學習小組組長分配展示任務時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如果是小展示的話,上臺展示的學生在臺上展示,教師則對下面的學生提出要求,讓他們做好點評的準備。如果是小組展示,那么,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要有明確的分工。假如一個小組的學生有6個人,該組分配到的展示內容是賞析一個句子。你可以指導學生做如下分工:(1)抄題目、答案;(2)開場白;(3)讀題目、答案;(4)解答疑難;(5)拓展質疑;(6)總結。假如一個小組有9個成員。該組分配到同樣的展示任務,那么,你又可以作如下分工:(1)抄題目;(2)抄答案;(3)責任校對;(4)開場白;(5)讀題目;(6)讀答案;(7)解答疑難(8)補充質疑;(9)總結??傊?,無論展示什么,都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這學習活動的主人。任務分配還需要靈活多變。首先是角色要轉換。今天你負責抄題目,那么明天你負責開場白或其他的。這樣安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能力。其次是人員要變換。今天是每人負責一個任務,明天可以是幾個人合作完成。就拿解答疑難來說,小組內的每一個同學都應該能解決與小組問題有關的疑難,只是分到任務的同學作主陳述人而已。進行小組展示時,教師就指導下面的同學提出問題,請小組內的任何一位同學來回答。這樣一來,就不會讓學生養(yǎng)成我完成我的個別任務,其他的就不關我的事的習慣。這樣變換不但可以避免展示形式的枯燥乏味,還可以補薄弱學生展示的欠缺。我們分學習小組時,應該是好、中、差的學生的組合,應是性格互補的學生的組合。如果今天輪到你組中平時說話都很小聲的同學來負責開場白,那么你可能只見他的嘴巴在動,卻聽不到他說的內容。這時候,小組長在分配任務時可以考慮組內的同學一起來完成這任務。當然,應事先寫好統(tǒng)一的開場白稿。
任務的分配一開始可以由教師具體分配,然后由教師指導小組長進行,看小組長或科代表的能力,還可以放手讓科代表和小組長全權負責。
三、展示形式要豐富多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绾卧谡故净顒又屑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每個教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我拿煮菜來打個比方:你要你的孩子吸收豬肉的營養(yǎng)物質,如果你每次都是拿豬肉放點醬油炒一炒就讓孩子吃,不用五餐,孩子看到豬肉就會反感。如果你稍作變化就不同了。今天青椒炒肉絲,明天蓮藕蒸肉餅,后天弄個扣肉……這樣一來,孩子不但把肉吃進去了,他還會夸你廚藝好呢。同樣道理,如果你要讓你的學生完成一個學習目標,你必須變換多種形式,以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文言文閱讀教學這一板塊中,為了實現(xiàn)“掌握文言字詞”這個學習目標,我曾設計了如下幾種展示形式:(1)參看注釋翻譯課文,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分小組展示后一起反復讀一讀,之后再進行隨堂檢測。(2)讓學生自己試著參看注釋口頭翻譯課文,然后指明學生上臺展示,要求下面的學生做好點評準備,教師或組長隨機抽查點評。(3)一條龍服務。即將一篇課文的幾個段落分到幾個小組,該組的同學派代表把該段課文抄到本組黑板上,然后由該組同學上臺展示解答該段落中的所有字詞理解問題,隨時接受下面同學的提問。(4)一對一翻譯。(5)一段話有幾句話就讓幾個人每人在黑板上抄一個句子,然后請其他幾個人每人口頭翻譯一句,再讓另外的幾個解釋老師畫出的句中的文言實詞或者虛詞………
四、教師的點撥、引導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新課程的理念之一,但并不是教師的作用就削弱了。相反,要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更考驗教師的點撥、引導機智。教師通過課堂點撥、引導智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引導他們學會尋求知識、吸收知識、運用知識,讓自己的點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的點撥、引導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學生發(fā)言偏頗時“點一點”。當你發(fā)現(xiàn)學生展示的內容與問題或語文學科有偏頗而其他學生也迷在其中時,教師要及時點醒學生,讓他能及時“走上正道”。如果是題目與內容有偏離,你只要點一點,問他題目是問什么的或者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抑或是讓他想想看,我們之前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問題,能不能從中得到些幫助。如果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有人提出與語文課堂關系不大甚至是要由其他學科來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點醒他:“這位同學的問題提得好,可是我們語文課的時間有限,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課后請教××科老師或自己查資料解決,好嗎?”這樣,我們就不會把語文課上成生物或其他的課了。(二)學生發(fā)言有創(chuàng)意時“推一推”。在展示過程中,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言有創(chuàng)意時,我們要快速地在腦子里總結有創(chuàng)意的地方,如果學生的發(fā)言是形式上有創(chuàng)意,教師要加以推廣,讓更多的人以后學習。如果學生的發(fā)言在內容上有創(chuàng)新,教師要順勢利導加以拓展,讓更多的學生從此得到知識的升華。我和學生學習《理想》這首詩時,其中有這樣的一個問題: “有理想者就是一個‘大寫的人?!髮懙娜耸窃鯓拥娜??你能舉例說說嗎?”上臺展示的學生正在說他們的看法時,一個學生舉手提問:“奧巴馬是不是一個大寫的人?”這可把臺上的學生嚇住了,這一組的幾個學生都不知道奧巴馬是誰?他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我。我把問題拋回提問的學生,因為我知道他是故意設疑,他肯定對奧巴馬熟悉。果然不出我所料,這位學生作了精彩的回答:“奧巴馬是美國現(xiàn)在的總統(tǒng),他在2009年就任美國總統(tǒng)后就開始逐步實現(xiàn)他在參加競選時制訂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他這種樹立了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的人,就是大寫的人。”等這位學生說完,我順勢問大家:“×××同學讓我們認識了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學生紛紛發(fā)言,甲說:“我以后要多看新聞,多關心國內外大事?!币艺f:“我知道了‘大寫的人不僅是中國有,外國也有。”丙說:“‘大寫的人不分國界,不分膚色。”……我們平時說要搜集課堂生成的資源,這不就是學生在展示、討論過程中生成的課程資源嗎?(三)學生的發(fā)言膚淺時“扶一扶”。比如,學生的發(fā)言內容方面不夠全面,你可以提示他,:“這問題你回答還不夠深入,你是自己已經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還是需要尋求幫助?”
總之,在展示課堂中,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認真搜集來自學生展示過程中的各種信息,看哪些信息是值得學習和推廣的,哪些是對學生學習語文有影響的。然后及時地、適度地進行點撥、引導,讓展示課更有效、更高效。
五、堅持評價獎勵機制
梁啟超在《敬業(yè)與樂業(yè)》中說到:“職業(yè)性質,常常要和同業(yè)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樂?!币寣W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教師必須堅持執(zhí)行評價獎勵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個人或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出每周或每月課改之星和先進小組。如果學校有獎勵更好,如果沒有,你哪怕是在班上口頭表揚,學生都有成就感。評價可從三大方面考慮:(一)課堂紀律評價。好的紀律是做事成功的前提條件。合作學習小組剛剛組建初期,結合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特別要重視課堂紀律評價。(二)團結合作能力評價。課堂展示需要組內所有同學合作,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展示,才能提高展示問題的正確率;如果遇到特難的問題還需要全班同學一起合作,才能把問題解決。因此,讓學生慢慢學會合作也需要評價獎勵制度來推動。(三)展示效果評價。語文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學生問題答案正確與否,很需要學生和老師通過評價來判斷。
下表是我設計的語文展示課堂評價表:
___中學語文展示課個人評分細則、紅黑點統(tǒng)計表
班級: 第 組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