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
摘 要:無論是哪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和道德水平這一根本的、潛在的教學目標。小學品德課的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zhì),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小學思品課堂效率的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這需要我們通過有效途徑不斷努力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貼近生活;分組學習;辯證思維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人們逐漸意識到“能力比知識更重要”這一現(xiàn)實而又符合時代要求的問題。而小學品德教學的宗旨則是從內(nèi)而外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這一品質(zhì)和能力,而學生受益多少,除了和自身投入有關之外,還和品德教學方法有關。下面就為大家簡單地介紹和分析幾種品德教學方法。
一、實行生本教育,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
實行生本教育不僅是教學改革的趨勢,也是提高小學品德課堂實效的有效方法。這就要求品德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把學生放在主體,多讓學生參與思考,不能“滿堂灌”,也不能只顧完成教學目標,不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情況。品德即思想品德的簡稱,一個人的思想和品德本就是由內(nèi)而外、由心而生的,而不是由外部的接受再去改變內(nèi)在。在品德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多提問、多思考,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服務。比如,在學習課本中插圖時,老師不要直接說出插圖內(nèi)容,可以采用提問等形式讓學生回答和描述圖中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適當?shù)丶右匝a充。比如,五年級下冊的課文中有一個司機肇事逃跑的圖片,品德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這樣做好不好,以及為什么好或者是不好。所謂“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并不是說教師對學生不能太嚴厲,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品德教師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教育學生的過程存在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不僅僅存在于課堂短短的幾十分鐘。
二、教材與生活時事結(jié)合,增加實效性和趣味性
俗話說:“生活是人最好的老師。”要提高品德教學實效,就要把課本知識融入生活。課本中的知識都是生活中點點經(jīng)驗總結(jié)得出的精華,也是所謂的“濃縮就是精華”的意思。把課本融入生活,就是讓“精華”在實際生活中得以稀釋,讓學生感同身受地更仔細地體會到課本中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得以創(chuàng)新和升華。教師更要將書本與時事政治相結(jié)合,時事政治反映了最新當下的社會狀態(tài)和情況,如果課本脫離了這一實際,則會讓學生有種“曲高和寡”之感,所以,知識不可以也不可能完全“獨善其身”于生活之外。比如,時事報道的,人們不敢扶跌倒老人的事件曾經(jīng)轟動一時,至今影響仍未消弭。品德老師可以以此作為引導,讓學生參與這一事件的評論當中,從而得出結(jié)論怎樣做是正確的?為什么是正確的?再聯(lián)系課本知識,全面地解釋這一現(xiàn)象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
三、實踐出真知,加深印象,鞏固學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就要求學生在品德課程的學習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積極地去踐行理論,在實踐中體驗和檢驗真理。在學生的實踐中,學生能夠通過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聽,通過雙手、雙腳去觸碰,增加了真理的可觸碰性和現(xiàn)實性,用自己的主動思維去思考這個世界,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比如,在學習品德教程“我的一家人”這章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下在家庭中的氣氛和感覺,從而有素材、有實例地去理解課本內(nèi)容,從而領會主旨,一家人應該相親相愛,和睦共處,懂得謙讓,尊老愛幼等。老師更應該讓學生將所學的品德知識踐行到和家人的相處中去,讓行為習慣逐漸培養(yǎng)成為道德本能。
四、分小組討論,培養(yǎng)辯證思維能力
在品德課程中實行分小組討論,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還有利于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品德課程是一個逐漸進步和完善的課程,世界上永遠沒有最高的道德標準,只有更高、更好的努力和不斷完善進步的道德品質(zhì),這就要求品德課程中每個小組學生要積極參與其中,每個人用自己的積極投入影響整體課堂氣氛,提高品德課程的教學效率。比如,在討論“爸爸媽媽誰更愛我”的主題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實例介紹到父母雙方的優(yōu)點,贊成媽媽更好的學生為一組,贊成爸爸更好的學生為另外一組,在兩組觀點的互相博弈中,讓學生感受到“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更深刻地體會到父母的優(yōu)點和對自己的關愛,更要學會去關心他人。讓學生在體會到本節(jié)課主旨的同時,實現(xiàn)知識的拓展和提高,讓課堂效率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接地氣,貼近生活。
小學品德教學本就是一門提高人綜合素質(zhì)和品德修養(yǎng)的課程,這門課程給小學生帶來的影響將會是終身的,因此要提高品德課程的課堂效率,所有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劉鈺元,黃發(fā)蓮.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品德課教學實效[J].新課程學習,2012(12).
(作者單位 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甜水滿族鄉(xiāng)河沿
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