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從文
【中圖分類號】G45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5-0150-02
對學生來說,當學習來自外在的要求、強制時,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壓力,學生的體驗是痛苦的、苦澀的,苦學是一種不可持續(xù)的學習行為。如果學習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是學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會成為一種歡快的、愉悅的活動,學生的體驗就是幸福的、其樂融融的。樂學才是一種可持續(xù)性的學習行為。為此,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體驗,使學生從"受逼"學習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讓學生愛讀書、愛學習,便成為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
筆者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八年,為了讓學生愛上學語文,嘗試了許多方法,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主要有以下三點:
(1)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且富有情趣。
新課程教材內(nèi)容改變了過去那種"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加強了與學生生活和經(jīng)驗以及與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從而對學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教師要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的個人價值和社會意義,讓知識變得鮮活起來,讓人看得見、摸得著,讓學生有親近感,喜歡上它。教師要關注語文教材所呈現(xiàn)的文化是有階段的,有年齡特點的,即從學生的世界出發(f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自然,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我在教學葉圣陶《蘇州園林》一課,為了使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避免說明文的枯燥無味,這樣導入:"同學們,誰來介紹一下自己家或臥室的布置,并指出特點和審美觀點。"學生熱情很高,既而過渡到《蘇州園林》一課,引導學生研究蘇州園林的建筑特點。總結課文時設計"我來當導游"環(huán)節(jié),這樣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知識不再遙遠不可觸摸,學生樂在其中。
(2)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
蘇霍姆林斯基曾深刻指出:"讓學生每天10至12小時坐在那里讀書、聽課、思考、記憶、回想、再現(xiàn),以便能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真是一種無法勝任的、使人筋疲力竭的勞動,它歸根結底會摧殘學生的體力和智力,使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冷漠和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學習方式的單一化會把學習活動變成沉重的、枯燥的、單調(diào)乏味的事。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由單一性轉(zhuǎn)向多樣性,讓學生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游戲中學習、合作中學習,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讓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教學朱自清《春》中,我借助于音樂《春之聲》把學生帶入春天的情境,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生活表象。在品位欣賞部分,讓學生從春草、春花、春雨、春風、迎春圖中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內(nèi)容,用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把獨特美表現(xiàn)出來,學生可以朗讀、評析、畫畫、作詩譜曲。最后作業(yè),讓學生編一期以"春意常在"為主題的手抄報,并配上"春"的插圖。
(3)學生評價注重激勵性和發(fā)展性。
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們感受到成功的歡樂,在他們的心中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實踐證明,這種注重激勵和發(fā)展的評價對于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保持學習熱情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學得好,他才愿意學習;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他才樂于學習。學習的成功感、自豪感不僅是產(chǎn)生學習興趣和動力的根本源泉,而且是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徑。我在教學《"諾曼底"號遇難記》時,設計一道開放題"哈爾威船長是一位好船長嗎?"學生都眾口一詞"是一位好船長",只有一位后進生沉默不語,我問他:"你同意嗎?"他說哈爾威船長心里有鬼,不是一位好船長。因為1、沒有避免事故;2、不必與船共存亡,生命更重要;3、如果他沒有責任,完全可以再駕駛新船,為航海事業(yè)做出貢獻,而不應作無謂的犧牲。這位學生對生命的觀點無疑是正確,我在同學們面前給予了肯定,這位學生很感動。從此以后,他課堂發(fā)言踴躍,語文成績提高很快。
第一,參加訓練的學生顯示出極大的活動興趣和熱情,而且均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第二,提高了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第三,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辨別能力,全班同學大都能儀表大方、神態(tài)自然地站在講臺上,用清晰洪亮的聲音,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感受,盡情發(fā)揮。第四,鍛煉了學生聽話的能力,對增進學生靈敏的聽覺、快速反應均很有幫助。第五,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豐富了知識儲備,積累了寫作素材。每位學生都為了自己的臺上表現(xiàn)積極準備,博覽群書。最后,溝通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了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對過去一貫盛行的滿堂灌和填鴨式教學進行徹底革命,探求課文的情趣特點,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學態(tài)度,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活躍起來,碰撞出理想和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愛上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