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林 等
摘要:高校輔導員承擔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責,對學生的思想引領非常重要,本文就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中要處理的幾個關系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新時期 輔導員 工作 關系
高校輔導員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執(zhí)行者,輔導員工作是改變人、影響人、塑造人的工作,目前,高校輔導員已經成為一種職業(yè),是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師資部分,新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教育客體在思想上、行為上也有很多變化,這對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輔導員不僅承擔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事務性工作繁雜,需要處理的各類關系眾多,要想做好輔導員工作需要認真思考,積極處理好各種關系,并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探討來更好地開展工作。
1 要正確處理好輔導員的職業(yè)群體定位與個人定位的關系
中共中央1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此文件為高校教育解決了一個方向性問題,即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此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知識技能上要合格,政治思想上要可靠。同時文件也指出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這就指明了高校輔導員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同時也給了輔導員一個職業(yè)定位,這是群體定位,那么從輔導員個體來講就是要將這一職業(yè)的整體命題解碼為多個可操作的因子,并通過個體因子的逐個完成,來實現(xiàn)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的目標,即輔導員的個人定位。個人定位就是要將職業(yè)群體定位個性化、可操作化,并形成個人的工作思路、方法、特色與理念。
例如,有的學者將之定位于“意義世界”的構建者,并形成了七個角色的集合體;有的學者將之定位于“成長導師”,這些都是基于個人理論體系并結合個人實踐經歷的個性定位。其根本目標就是要解決16號文件的方向問題。如何解決?這就需要輔導員在工作中通過恰如其當?shù)妮d體、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多樣的方法來實現(xiàn),這也就說明輔導員工作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并帶有較強的個人藝術特色。
2 要處理好事務性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系
輔導員工作千頭萬緒,每天要處理的事務性工作很多,事務性工作是輔導員的基礎性工作,也是顯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輔導員的本位工作,也是發(fā)展性工作。一方面輔導員往往被大量的事務性工作纏身,要想盡可能的做好本位工作,就必須具備迅速有效的處理好顯性工作的能力,這就要求輔導員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工作方法、業(yè)務能力、綜合素質、實踐技巧去適應工作需求。理論基礎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掌握;工作方法、業(yè)務能力、就必須要到實踐中去鍛煉提升;理論基礎、工作方法、業(yè)務能力在實踐中進行操作總結就是綜合素質與實踐技巧了。另一方面,現(xiàn)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性格張揚,如何準確把握這些學生的特點以及心理特質,是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必須考慮的因素。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不能單一的通過說教去實現(xiàn),而往往是通過顯性工作來實現(xiàn)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不會空洞枯燥,才會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3 要處理好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的關系
輔導員的雙重身份是教師和干部,老師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教育的客體,輔導員與學生的良好和諧關系,有利于各項工作的開展。所謂“身正為師,德高為范”,“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輔導員實現(xiàn)這一目標往往是以情感感染人、以投入影響人、以品質塑造人,但要處理好學生與老師的關系要把握一個要點、處理好一個關鍵點。
“一個要點”,即為人、為師、為學的統(tǒng)一。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關鍵是在于教育和引導他們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引導的前提是輔導員必須對他們有足夠的影響,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能夠及時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并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去影響他們,用卓越的見識、獨到的眼光去指導他們。在為師方面,要給予學生真心的關愛,要對學生的情況心中有數(shù)、了如指掌,加強教育的針對性,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在生活上、思想上、學習方法、未來發(fā)展方向的設定上給予他們及時的指導。在為學方面,要與學生建立和諧共進的團體。面對思想活躍、視野開闊、獲取信息渠道更多的“90后”大學生,他們對知識信息的把握是越來越快,輔導員如果不加強學習、增長自己的才干就會知識枯竭,以往嚴格管理、簡單說教式的工作方式已很難適應新時期輔導員工作的要求。要擺正態(tài)度,正確認識與學生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并要主動的與學生和諧的共同成長。這不僅是輔導員開展日常事務性工作的基礎,更是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一個關鍵點”即要建立有距有離的師生關系。“有距”不是劃清界限、不要親近,而是要注意各自身份的建設;“有距”還指在某些事情上保持距離,如原則問題、經濟問題,要保證輔導員高尚的道德情操?!坝须x”是指學生要離得開——輔導員的最高境界是幫助學生“消滅”輔導員,輔導員之所以是輔導員而不是“主導員”、“包攬員”是因為輔導員的工作不僅對學生在校期間負責,更要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負責。要辯證的認識“有問必答”與“有問不答”。學生“有問必答”,是輔導員的最初級工作,學生“有問不答”,不是不管學生,而是要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獨自的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從思想上、行動上獨立起來。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成才和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輔導員要把以人為本當作一種管理的哲學和觀念,實現(xiàn)學生工作理念科學化;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和需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素質的不斷發(fā)展。
4 要處理好職業(yè)倦怠與職業(yè)發(fā)展的關系
任何一種職業(yè)都會有職業(yè)倦怠期,輔導員工作也不例外。這種倦怠有壓力性倦怠、知識性倦怠、事務性倦怠,產生了倦怠會對工作提不起勁,沒有了創(chuàng)新意識,容易激動發(fā)脾氣,倦怠是輔導員的冬天,此時只有不斷的自我充電,積極的自我調整,讓輔導員的春天早點到來,這也需要輔導員要對輔導員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輔導員工作既然是一門學科,就必須有理論、有途徑、有陣地,輔導員可以選擇一種陣地向專業(yè)化、專職化、專家化發(fā)展,專業(yè)化是輔導員職業(yè)發(fā)展的最終方向。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輔導員專業(yè)化已成為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必然趨勢。這是高校學生工作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的客觀需要,也是輔導員推進工作的內在需求,輔導員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識技能,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增強自身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并逐步實現(xiàn)由事務性輔導員向探究性輔導員發(fā)展才會防止職業(yè)倦怠,最終實現(xiàn)向專業(yè)化、專職化、專家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R].中發(fā)[2004]16號.
[2]趙瑞君.加強輔導員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研究推動輔導員職業(yè)化發(fā)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
[3]龔曉林.對做好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