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摘 要:高職鋼琴教學中對樂器性能的掌握、音樂理論的學習、演奏技法的分析都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對音樂作品風格的把握、審美感受的表達、音響概念的認識又都體現(xiàn)了藝術性,作為培養(yǎng)音樂人才為目的的鋼琴教學又都擔負著思想教育的重任。高職學生在舞臺上進行即興演奏時的心理緊張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而非病態(tài)。許多時候,特別是重要的演奏時,這種緊張情緒往往特別嚴重且不可避免。
關鍵詞:鋼琴教育;高職學生;即興演奏;心理素質
關于演奏,我們應該了解的問題有演奏的設計,演奏本身的特征性過程(如視譜和運動過程等),影響演奏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以及演奏的評價等。[1]
1 鋼琴教育中即興演奏的內(nèi)涵及特點
所謂即興演奏,就是指事先不刻意預備樂譜或備忘錄,當場隨興之所至,立刻坐在樂器前演奏出新曲之意,即興演奏共兩種:對已有的某一首樂曲,只取用其旋律或和聲,即興地做出裝飾或變化;提供主題或音列,或是把自作旋律加以展開,即興彈成完整的樂曲。鋼琴演奏這一具體環(huán)節(jié)涉及基本彈奏技術與整體音樂素質這兩個重要因素,要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顯然超出了本書內(nèi)容的范圍。但是,由于在即興伴奏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揮出的全部音樂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最終都必須通過實際彈奏得以體現(xiàn),所以演奏良好與否就將直接影響到即興伴奏的整體藝術質量。因此,我們在這里分別從兩方面簡單地列出一些即興伴奏的演奏要點。即興伴奏的織體如果以旋律來劃分,可分為兩大類:帶旋律的伴奏織體與不帶旋律的伴奏織體。
2 高職學生鋼琴教育即興演奏中的心理問題
心理學家在研究了演奏者的意象情況后,發(fā)現(xiàn)演奏者所注意的事件除樂曲結構之外,尚有多種包括音樂應當如何表現(xiàn),如何轉達給聽者,相關的樂思、聯(lián)想、記憶、情感、身體運動、具體事件或聲音的模式等。據(jù)一研究報告顯示,演奏者對一首鋼琴曲的意象涉及許多方面,如場景、事物、事件、情境等,并以此為引導來演奏該曲,但很少以結構意象作為引導。于是有的學者對以音樂結構來識別音樂意義的觀念提出疑義。在這些學者的眼中,聽者傾向于聽音樂中的情境和情緒,演奏者傾向于轉達音樂中的情境和情緒。音樂提供了一個抽象的敘述體。我們可以把音樂結構認作是對含蓄事件的一種描述,音樂表現(xiàn)的姿態(tài)平行于含蓄的主角的姿態(tài),主角在這里參與或目睹了該事件。這樣,演奏者的演奏,可以視做幫助明確主角的特征。這就決定了籠罩事件的情境的模式。
高職學生鋼琴即興演奏競賽要求高職學生奉上最新的成果。或者,由一位藝術家提出他最近的新樂思,然后另一位藝術家根據(jù)自己的熱情與想象,立即進行自由地發(fā)揮;或者,他們用兩架鋼琴,分別用彼此交換的主題進行即興演奏。這樣便創(chuàng)作出許多四手聯(lián)彈的隨想曲。如果能把隨想曲馬上記在譜紙上,那這些作品將是對時代的挑戰(zhàn)。從技巧上來說,的確是很難分出優(yōu)劣。在練習過程中要堅持自己歌唱,至少——在內(nèi)心歌唱。結合頭腦中對伴奏的構思和創(chuàng)作,養(yǎng)成雙手在鍵盤上連綿不斷地彈奏的良好習慣,盡量避免在彈奏中出現(xiàn)停頓現(xiàn)象,以保持伴奏聲部的連貫性和完整性。[2]為做到這一點,在剛開始練習時,可將速度適當放慢,并采用相對簡單一些的伴奏手法。
3 高職學生鋼琴教育即興演奏中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在高職鋼琴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高職學生自然條件很好,較有樂感,訓練也很正規(guī),平時彈得很完整,但一到考試或音樂會演出就會緊張失常,甚至“拋錨”;有的高職學生平時可能并不突出,但上臺卻很穩(wěn),發(fā)揮得較好;有的高職學生演奏時稍有干擾,就不知所措,大打折扣,我們通常會說這是“心理素質”問題。
3.1 演奏前的心理準備
(1)使身心處于舒適、輕松、自然、協(xié)調(diào)的狀態(tài)。演奏者是音樂的再創(chuàng)造者,演奏者要通過表演技巧把內(nèi)心的美感體驗以流動的音響予以準確、充分地展現(xiàn)。這里,表演技巧的正常發(fā)揮,內(nèi)心美感的準確展現(xiàn),有賴于腦力、心力、視力、耳力及運動力各系統(tǒng)有機的統(tǒng)一和互相的配合,而這種身體整體動作的協(xié)調(diào)又要求演奏者的身心處于舒適、輕松、自然、協(xié)調(diào)的狀態(tài)。因此,在演奏前決不能給演奏者增加任何意外的刺激,無論是精神的還是肉體的,應當保持良好的心境及身心的和諧統(tǒng)一。
(2)審美感受的積累和凝聚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演奏者在某一音樂作品的正式演奏前,必須要經(jīng)過從感知到熟悉,從掌握到深化等幾個過程,在無數(shù)遍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各種不同方法的練習中付出艱辛的勞動。這其中,一方面要攻克技術上的一個個難點,一方面也要不斷積累和凝聚審美的感受和體驗。正是這種積累和凝聚將激發(fā)演奏者的創(chuàng)造熱情,到達演奏前,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音樂藝術是一種情感藝術,是通過演奏者奏出的音樂來感染人的。只有當演奏者本人投入音樂,才能充滿激情地演奏出有感染力的音樂來。[3]
(3)實事求是地自我分析和建立充分的自信心。自信心是預見自己奮斗目標一定能夠實現(xiàn),并堅定地為之努力拼搏的心理狀態(tài),是對自我力量的充分認識和肯定,是成功的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證。但是這種自信心不是盲目自信,應當建立在平時高標準的練習和演奏前實事求是地自我分析基礎上。演奏前建立充分的自信心能夠幫助演奏者勇敢堅定地面對各種挑戰(zhàn),沉著冷靜地處理演奏中出現(xiàn)的種種意外。而實事求是地自我分析還能幫助演奏者對演奏的成功與失敗具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
3.2 即興演奏中的心理調(diào)節(jié)
(1)臨場的心理調(diào)節(jié)。在正式的音樂會或考試的演奏,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都會出現(xiàn)心跳加快等緊張心理。對于缺乏表演實踐經(jīng)驗的高職學生來說更容易在那種氛圍中感到心慌意亂、手足無措,甚至腦子里出現(xiàn)一片空白,原先背得滾瓜爛熟的曲子連開始的音都找不到。這實際上是一種怯場的反應。因此,對于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來說除了要做好演奏前的心理準備外,還要學會臨場的心理調(diào)節(jié)。在即將上場前應當回避嘈雜的環(huán)境,選擇安靜的地方邊活動手指,邊讀譜。這樣的活動既可以保持手指肌肉的靈活自如,又可以緩解因激動、緊張而造成大腦情緒中樞過度興奮。當演奏者坐到琴凳上之后,仍然可以用調(diào)整座位等動作達到上述目的。同時用呼吸調(diào)節(jié)法,以緩慢地、深深地呼吸穩(wěn)定情緒,消除緊張心理,使自己處于平和、穩(wěn)定的狀態(tài)。對于一些心理素質較差,演奏信心不足的人,還可以采取暗示法進行適度的心理調(diào)節(jié)。
(2)演奏中排除雜念、投入音樂。從手指即將觸動鍵盤的那一刻起,直至完成最后一個音樂符號的演奏,演奏者要排除一切雜念,努力把由于緊張而引起的興奮中心轉移到對音樂體驗的興奮中去,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演奏曲目的情感流中去。音樂會或考試時的演奏,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平時練習的重復、再現(xiàn)。重復練習時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想要作好演奏前的心理準備,進行演奏中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是難以實現(xiàn)的。因此,鋼琴教師在實施鋼琴教學的同時,要重視高職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健健.高校鋼琴教學的民族化探究[J].大舞臺,2014(01):187-188.
[2] 林俊.理論學習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J].藝術研究,2014(01):162-163.
[3] 林詩斌.高職院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02):117-119.
[4] 王盛.對鋼琴教育中跨文化傳播的反思[J].音樂創(chuàng)作,2014(0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