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云
【摘要】工作在一線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愉快輕松地識字,切實提高識字效率?筆者認為,一是展示美感,領悟底蘊;二是豐富情境,拓寬途徑;三是精研方法,提高實效。
【關鍵詞】識字教學;高效;美感;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加大識字量,多認少寫,使學生能盡早、盡快、盡可能地多識字,以便及早地進入漢字的閱讀階段,是課改后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趨勢。但目前,識字量太大,語文課時又少,識字教學任務繁重,是擺在我們老師面前非常棘手的問題。工作在一線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我們都有一個同感那就是在識字教學中總繞不出“蜻蜓點水、匆匆而過”的現(xiàn)狀,流于形式的識字教學少有用心打磨、精雕細琢,難以給孩子的后續(xù)學習提供動力基礎。怎樣才能讓學生愉快輕松地識字,切實提高識字效率?
一、展示美感,領悟底蘊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傳播文明,蓋世無雙。連綴成句,抑揚頓挫。它們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吹健疤枴边@兩個字,你能感觸到熱和力,而望見“月亮”,眼前又閃著清麗的光輝。“輕”字使人有漂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墜?!靶Α弊至钊藲g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淚。一看到“丑”字,你就感到不舒服、不喜歡,當你寫下“人”這個字的時候,不禁肅然起敬,并為祖先的創(chuàng)造贊嘆不已……
與外國文字相比,中國文字具有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字體之美主要表現(xiàn)在:
1.字形華美。象形字和會意字是中國文字的基礎,這種形象化的意境在后來逐漸增多的字體中仍然潛存著,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書畫同源,漢字具有極強的繪畫美、藝術美。中國的書法字體,各具特長:篆書隸書,古色古香;行書流暢,正楷端莊,狂草奔放。中國的書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為符號的階段,而成為表達美感的工具。
2.音韻和美。漢語基本上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jié),字字獨立,而每一字都有不同的四聲,讀起來抑揚頓挫,富有音樂性。加上有雙聲、疊韻的運用,就更加增強了語句的音樂性。
3.意境優(yōu)美。漢字又整齊又靈動,特別適宜于表達一種微妙的、詩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詞往往聯(lián)結著久遠的文化底蘊。最能體現(xiàn)漢字魅力的首推中國的古典詩詞,有許多意境優(yōu)美的詩句,短短幾句話,幾十個字,就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融。如“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通過對漢字美的展示,可以使學生增強對漢語的自豪感,增強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更加自覺地學習漢語言文字。
二、豐富情境,拓寬途徑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了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學中特別要注重識與用的結合。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識字情景,拓寬識字途徑,加快他們的識字積累,為盡早進入閱讀階段打基礎。
1.認識同學,姓名中識字。班里有37個孩子,他們的名字各不相同,加起來也有100來字,且這些字很多是不常用的,把這些字識記了,不就是一筆豐富的識字資源嗎?于是我把每個孩子的姓名打印出來,貼在他們的桌角,課間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名字,互相認字?;丶液笞尲议L把他們的名字寫下來自己記憶,無形中學生就認識了很多字。同時學生在相互識記姓名中,相互當小老師,把自己的名字教給同學,又能分享成功的喜悅。在隨文學習這些字時,學生的印象會特別深刻。如“黃宇鑫的”的“黃”、“李愛國”的“國”、“許智梅”的“許”“梅”、“江金燕”的“江”、“金” 、“燕”、“許林波”的“林”等漢字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學習時他們就會說這是誰名字里的字,減少了教師教的時間,為學習其他的字提供了時間,一舉兩得。
2.留心物品,識記品名。如門、臉盆、桌子、電視機、電腦、電風扇、取暖器等,建議家長在上面貼上字卡,讓學生看到什么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F(xiàn)在的孩子見過或使用過的物品很多,如果讓他們收集一些包裝盒(袋),如“可口可樂”、“娃哈哈”、“旺旺雪餅”、“優(yōu)卡丹”、“王老吉”、“果粒橙”等,結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家長教認、同學互幫,也可以認識不少的新字。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接觸了一種良好的識字途徑,培養(yǎng)了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研方法,提高實效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如果課堂是一個舞臺,那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的參與者、學習者、展示才華的人,應該也只能是學生。
(一)常規(guī)方法,夯實基礎
1.形象識字法。例如學習“目”字,可讓學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睛,“二”是兩只眼睛,所以有兩橫;而“日”字,因為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是一橫。再如“雨”字,“一”表示天,再看“冂”多像房子,天上下雨,小雨點在房檐上“吧嗒吧嗒”往下滴,教師適時點字中的四個點。
2.編順口溜法。如 “大口里面裝小口”是“回”字;又如“朝”字,“上十對下十,日頭對月亮”。
3.借助字謎法。如“山上山——出”。 再如: “牛走獨木橋——生”,“1+1不等于2——王”、“大雨沖倒一座山(雪)等。
再如,加減法、象形法、點睛法等等,都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只要運用得當都能取得實效。
(二)創(chuàng)新方法,激發(fā)熱情
1.情境表演法:有些漢字可以讓學生通過動作予以展現(xiàn)?;蛞蝗吮硌荩蚨嗳私M合。如:教“看”字,可讓學生把一只手放在眼睛上方向遠望。讓學生了解到“看”由“手”和“目”組成。教學“跳”字時,老師就地一跳,學生立即記住了“跳”字是“足”字旁,跟腳有關的從下而上的動作。
2.漢字趣味對話。在人教版第一冊11課《我多想去看看》教學時,我先出示一則“漢字趣味對話”——“票”對“漂”說:幾天不見,你敢下河游泳了?“奇”對“騎”說:什么時候多了匹馬,借我騎騎?然后告訴學生這一課也有一些這樣的生字寶寶跟它們相似的“兄弟姐妹”,想一想它們之間又會有什么樣的對話呢?學生興致勃勃地打開生字表,經(jīng)過小組的合作與學習,創(chuàng)作出了精彩紛呈的作品—“相”對“想”說:“找了顆心時常想念。”“各”對“路”說:“找了只腳可以走路啦!”“?!睂Α翱凇闭f:“你把我的尾巴咬掉了,我要告你!”……這一課的生字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被“消滅”掉了。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