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慧
【摘 要】童話劇是一種以童話故事改編成的故事劇本為原型,幼兒進行表演的一種游戲形式。就是幼兒根據童話作品中的情節(jié)、內容和角色,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表演的一種游戲。這與幼兒園以游戲為主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
【關鍵詞】童話劇 、表演游戲、多元表現力
【正 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應滿足幼兒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眱和适聞∈且环N以兒童故事改編成的故事劇本為原型,幼兒進行表演的一種游戲形式。它是幼兒通過扮演兒童文學作品中的角色,運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語、動作、手勢)、道具、場景等,再現兒童文學作品的內容(或某一個片斷)的表演形式,幼兒在兒童故事劇的表演中可以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提升幼兒的多元表現力。
一、集體表演(3~4歲)
3~4歲的幼兒對童話劇感到親切而陌生。他們喜歡童話劇里的人物,喜歡里面虛幻的童話世界,但由于語言表達不夠清晰,缺乏表演經驗,大部分孩子會害怕這種表演活動。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重在激發(fā)表現熱情,體驗表演的快樂。集體表演形式則比較適合次年齡段的孩子。
集體表演型是指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按照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連貫完整地表演故事情節(jié),只設1~2名主要角色,其余均為群體角色,重點在于幼兒以集體表演的形式參與童話劇的演出,在表演時,要求幼兒一起念臺詞,一起表演故事中角色的動作,通過相互模仿,集體練習,激發(fā)每個孩子參與童話劇的熱情,幫助幼兒積累最初的舞臺經驗。以童話劇《拔蘿卜》為例,具體指導方法:
(1)理解作品內涵。在作品講述兩遍至三遍后,通過提問的方式,幫組幼兒分析作品中的任務形象的特征,動作特征,如:“老爺爺是怎么走路的?”“老奶奶是怎么走路的?”“植物是怎么生長的,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示?”等。
(2)挖掘自身體驗,融入表演活動。讓幼兒討論如何用動作表現角色的性格與特點。例如,讓幼兒自有模仿老爺爺彎腰走路呢的動作,模仿老奶奶走路一扭一扭的樣子,模仿小狗、小貓、小老鼠的動作。將幼兒自發(fā)的模仿動作,加上語言、節(jié)奏、音樂、融入表演過程,使幼兒感到自然、親切。
(3)巧妙介入,師生互動,貫穿表演過程。在表演過程中,由于幼兒受自身表達能力水平限制,對整個故事的復述有一定難度,此時,在表演時,可由幼兒念讀一些簡單、重復的臺詞。通過加強語氣、改變聲調和語速等方法,幫助幼兒跟上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進入表演情境中來。
(4)提供簡單道具,增加表演樂趣。小班童話劇的演出,我們可以提供一些簡單、可操作性強的道具,來增強童話劇表演的樂趣。過于裝飾性強的道具一方面可能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忽略了角色動作和情感體驗。
二、分角色表演(4~5歲)
中班年齡的幼兒已經積累了部分的表演經驗,在語言表達,動作表現也日趨成熟,分角色表演型方式是比較適合的。
分角色表演型是指在童話劇中增加不同角色,增加不同場景。這種類型的表演可以由多人扮演不同角色,以童話劇《三只小豬》為例,具體指導方式如下:
(1)深入理解作品,體驗角色情感。中班的幼兒在欣賞故事之后,不僅需要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動作特征、更要引導幼兒討論作品中角色的情感變化,從而幫組幼兒體驗角色心理,把握角色性格發(fā)展的線索。
(2)根據自身經驗,選擇合適角色。中班的孩子對于自己的表演經驗有一定的認知度,所以在童話劇表演前可由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能力水平,自由選擇角色。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學會商量并試做角色動作。
(3)間接調控,師生合作。與小班童話劇的全程參與不同,在整個表演過程中,由幼兒自己掌握童話劇演出的順序,教師擔任提醒角色上場,提醒幼兒根據音樂節(jié)奏完成表演,由臺前轉為幕后。
三、創(chuàng)造性表演(5~6歲)
大班的孩子有著較完善地表達能力,在這個階段,創(chuàng)作型表演的方式,來創(chuàng)新童話劇表現的形式。充分體現“孩子在前,教師在后”的特色。
(1)聯系文學作品,完善角色表演。在學習和理解文學作品時,幫組幼兒聯想自己生活經驗片段,幫助孩子們重新組合想象,使他們頭腦中呈現人物形象、情節(jié)和作品主題,表演時能體現出人物特色,表現出故事情節(jié)。
(2)利用區(qū)域資源,設置表演舞臺。在區(qū)域中為幼兒設置一個表演劇場,提供簡單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制作道具,教師可提供一些音樂背景。幼兒可以自己商量角色分分配。
(3)成果展示,完美提升。孩子們天生就是偉大的表演家,都喜歡得到老師和小伙伴們的欣賞。每個表演都是一場精彩的演出,其余幼兒可以提出修改意見,通過展示,使每個孩子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大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應讓兒童自由地表現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勞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創(chuàng)作,讓孩子學會駕馭自己的才能。”通過童話劇這一孩子們所喜愛的方式,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自己對童話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從中體驗到成功、快樂,確定自身內在的本質和價值。所以,我認為童話劇這種綜合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幼兒多元表現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邱學青.《學期兒童游戲》.江蘇教育出版社
[2]《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