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摘 要】教學的根本宗旨是培養(yǎng)一定的人格。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人格為目標。語文知識內(nèi)容中蘊含豐富的人文情懷,對塑造學生獨立人格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結(jié)合教學實踐,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塑造學生的獨立人格展開了初步探討。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獨立人格;構(gòu)建
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根據(jù)社會發(fā)展和自我發(fā)展要求,讓學生在接受知識教育的同時,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他們的主體意識,解放思想、彰顯個性,從而鍛煉培養(yǎng)其獨立人格。初中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是所有學科的學習基礎(chǔ),語文知識內(nèi)容中蘊含豐富的人文情懷,對塑造學生獨立人格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新的語文教學要求也將注重學生健康個性的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放在了語文教學中的第一位。那么,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應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格培養(yǎng)呢?
一、深度挖掘教材內(nèi)涵,增強獨立人格體驗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進步的起點,初中學生年紀小,心理還處于逐步成熟的階段,面對學習上的一些困難時有時信心不足,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存在自卑的心理,他們對學習缺乏信心,對前途感到渺茫,針對這一,我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課文的人物形象,語言和作者故事等進行分析,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人格。
初中語文課文內(nèi)容中處處都蘊含著獨立人格的閃光點,教師要善于發(fā)掘這些內(nèi)涵,為學生獨立人格的體驗搭建一個文學平臺。如,《紫藤蘿瀑布》一課中,作者通過紫藤蘿瀑布的命運,感嘆人生命之短暫,從而生出幸與不幸都不足可畏的情結(jié),塑造了要堅定信念貫徹生命始終的強大、獨立的人物性格。再如,《沁園春·雪》中“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氣勢,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革命先烈的改造舊中國、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信心與能力,在字里行間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的自信與自主的個性。
在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的教學中,要允許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認識,不要人云亦云,以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辨析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獨立人格得以培養(yǎng),在作文的寫作中,一般不按條條框框規(guī)范學生,允許學生在要求的范圍內(nèi),讓思緒如天馬行空,暢所欲言,小小的習作也可讓學生得到張揚。
二、充分借助課外閱讀,感受獨立人格特質(zhì)
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課文讀物的存在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獲取知識的平臺,同時也是為培養(yǎng)學生形成獨立人格提供了更多的契機。一本好的課文讀物,會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它不僅會為學生帶來知識上的拓展,更為學生提供了獨立人格的借鑒。例如,我國古典名著中的一些優(yōu)秀篇章以及針對課文及課文作者所開展的一系列延伸閱讀,如從課文《在烈日和暴雨下》到老舍作品《駱駝祥子》的全文閱讀等。在鼓勵與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教師應向?qū)W生明確閱讀思路與方向,對課外讀物中所塑造的一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進行對比,使學生從中感受到不一樣的人格特質(zhì),并在其影響下逐步形成自己獨立人物特性。課外閱讀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隨著學生由孩童向青少年時期的轉(zhuǎn)變,隨著他們知識的遞增,初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建議性的提倡學生閱讀一些古代詩詞。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文字語言的精華所在,在詩詞中所彰顯出來的獨立人格特性,對學生來說更具影響力與說服力。如,《王摩詰文集》《劍南詩稿》等。
三、大力提倡寫作交流,樹立獨立人格觀念
作為教師,應珍視在學生作文中反映出來的可貴的真實感情、真實心靈。因為這種真實的感情和心靈一旦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那是對我們教師極大的信賴。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應該關(guān)注學生心理的成長、情感的豐潤、意志的堅定和人格的完善。魯迅先生告訴我們,寫作“固然要有精煉的技巧,但更需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作文教學中也可以直接提供一些關(guān)于人格題材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對人格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正面思考。如課文《丑小鴨》描寫了丑小鴨對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經(jīng)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之后丑小鴨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的故事;《木蘭詩》蘊涵了花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過零丁洋》彰顯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堅貞民族氣節(jié)等,這些對學生的健康人格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從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筆抒寫自己的寬廣胸懷和積極心態(tài)。學生的每一次習作,都是和我們老師一次心靈的對話,我們應學會傾聽,學會從文字中感受到他們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四、積極參與生活實踐,促進獨立人格構(gòu)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審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才能內(nèi)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wěn)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綱》也明確地將開展“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課外活動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為此,教師要恰如其分地組織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個積極的人格實踐的機會。比如,教師節(jié)我們組織了以“老師,我想對您說”為主題的演講賽。學生為了寫好教師教育教學生活的演講稿,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采訪,在這一過程中,增進了對老師的感情和理解,磨練了意志,鍛煉了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也有利于弘揚尊師重教精神。每個學期我都要帶部分學生游玩一兩次,“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瑤熒鷱闹屑饶茱栍[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風土人情,又能鍛煉觀察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和培養(yǎng)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在生活實踐中促進了學生獨立人格的有效構(gòu)建。
五、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構(gòu)建高尚的人格
當代中學生是在物質(zhì)環(huán)境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是家庭里的“小皇帝”,長期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只顧自己,情感單純而意志脆弱,經(jīng)受挫折的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常常通過語文課文豐厚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一文,講的是一對小夫妻在圣誕節(jié)前互贈禮物,結(jié)果陰錯陽差,兩珍貴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但他們卻得到了比任何都寶貴的東西——愛情。這一謳歌愛情的至高無上的文章,容易使一些暗地里早戀的學生火上加油。所以老師應重在引導,強調(diào)這是發(fā)生在一對苦難相知的夫妻的故事,他們的愛情之所以珍貴,是他們對人生苦難的歷程的深刻理解,并釀造了苦樂年華里勇于接受逆境磨練,追求健康向上生活的美德和情操。在現(xiàn)代社會,這樣的愛情故事更是難能可貴。作為青少年在追求知識,追求實現(xiàn)遠大理想的奮斗中,要有這種面對困難不退縮,身臨其境能力向前的精神境界,并引導學生橫向思考,在革命烈士的愛情故事中,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陳鐵軍和周文雍的動人事跡,讓學生明確個人的愛情不足為重,獻身革命事,舍小家為大家才是至高無上的博愛情操。
總之,初中生是正在成長的一代,猶如一棵棵正在成長的樹,他們的思想品德可塑性極大。我們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抓住一切時機,利用各種方法對學生進行高尚人格的培養(yǎng),讓他們吸收優(yōu)秀人物高尚品德的營養(yǎng),茁壯成長為具有高尚獨立人格的人,從而為推動社會各項事業(yè)發(fā)展,促進社會文明更加繁榮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錢曉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J].語文教師與研究:綜合天地,2006(6):22.
[2]李守峰.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人格的塑造.新課程·教育學術(shù).2010